每年一個億,十年培養十萬健身教練,樂刻運動想幹什麼?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1-16T18:09:17+00:00

從2020年開始投入1億元,並且每年增加投入20%,培養10萬高品質的健身教練,提高他們的職業成就感,並通過改善教練生態最終達到繁榮大眾健身產業的目的。

從2020年開始投入1億元,並且每年增加投入20%,培養10萬高品質的健身教練,提高他們的職業成就感,並通過改善教練生態最終達到繁榮大眾健身產業的目的。

這幾天,成立五年的健身平台樂刻運動發布了這樣一份「健身教練十年計劃」,在中國健身圈引發巨大討論,甚至被不少業內同行打上了「瘋狂」和「無法理解」的標籤。

當健身行業在過去一年迎來「寒冬」——投訴持續增長,服務口碑暴跌,社會信任度持續下滑,各種新興健身平台和各類健身教練良莠不齊,甚至有不少健身品牌退出市場的大背景之下,樂刻運動卻以一種「相對激進」試圖解決眼前的難題。

為什麼要「拯救」健身教練?

已經記不清從何時開始,「游泳健身了解一下」這個標籤如影隨形地貼在健身教練們頭上,戲謔中透著一份尷尬。

健身教練形同銷售,這樣的行業現狀一部分原因是迫於競爭壓力,但另一部分原因也在於教練們的自身水平與素質。

「團操教練跟我說,他這一輩子最不願踏進的門就是健身房辦公室的門。因為他們只有在領工資的時候會去那裡,否則平時話逼他們去他們也不去,因為他們感到不被尊重。」

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進入健身行業這幾年,他接觸過不少健身教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缺乏清晰標準化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與途徑。

據人民網和新華網等媒體報導,目前健身教練的證書分為體育總局核發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國際國內協會的證書以及各種培訓學院的證書。在網絡上,也有大量培訓學校打著零基礎培訓的旗號,稱只需要參加1到3個月的培訓,就能成為高薪健身教練。

而行業內的一份大數據調查顯示,如今在中國的健身教練之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21.8%,專業體育院校(含專/本/碩士)的教練只占25.2%,而普通高校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練差不多是7.3%。

於是乎,健身教練在圈內成了一份口碑不好的「青春飯」。

據《2019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教練平均年齡基本在24-28歲之間,超過40歲的教練僅占1.4%,從業時長超過10年的占2.3%,與之相反的是,年齡25歲以下教練占比44.7%,18-20歲做教練並不鮮見。

一位健身愛好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吐槽可以說是一針見血,「部分健身教練教得不怎麼樣,銷售水平倒挺高,很多人每個月要賣出12萬元的私教課,這種硬性績效壓著他們,怎麼有精力教課。」

教練的亂象,其實是整個健身圈發難以整體發展的縮影——《2018-2019健身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共有3099家健身房倒閉,而2019年倒閉的只多不少;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健身服務已成為2019年上半年消費投訴重災區。

「成長地鐵圖」模型。

「10年計劃」,想要改變什麼?

「我必須說這個行業有冬天,而且冬天來得很突然。」這是韓偉對於中國健身產業現狀的一個評價。

很顯然,如果在這樣的「大冬天」里點一把火,能夠融化的冰雪是有限的,但如果這把火持續燒十年,那麼它就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融化那些阻礙前行的冰雪,讓身後的跟隨者們走得更遠。

按照這份計劃,樂刻運動將在未來十年將一大部分精力放在培養健身教練之上,從2020年開始投入1億元,每年投入增加20%,搭建教練職業發展的良性生態,幫助教練擁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優質的職業發展。

具體而言,這份計劃為所有願意加入的健身教練們設計了6種職業發展路徑,其中包括高收入、培訓師、課程研發、門店合伙人、管理運營和健身網紅。

這個被稱之為「成長地鐵圖」的模型其實反映了如今健身教練的需求。

以外界最關注的高收入和門店合伙人這兩大規劃為例,那些選擇了以「高收入」為成長路線的健身教練們,可以作為平台上的商家,同時兼任私教、團課、訓練營教練。

根據樂刻平台在過去幾年的數據統計,多角色教練的平均收入是單角色教練的3倍。而那些選擇了走「門店合伙人」路線的教練,則在自身水平達到一定標準之後,可以享受到「減少整體啟動資金」以及「加盟費分5年無息分期付清」的優惠政策。

不管是前者高出行業平均水平數倍的收入,還是後者「平均15個月,最快7個月」的回本周期,按照韓偉的期待,「未來教練肯定要把TONY老師幹掉,爭取追上陸家嘴白領。」

但這樣的巨大投入真的可以改變教練行業的現狀嗎?

「至少從計劃上來看,這是具有吸引力的。」一位在5年前從四大會計事務所離職投身健身行業的資深教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缺乏認同感和職業成就感的時代,很多教練早就希望擺脫銷售的陰影,但問題在於,這樣的計劃能不能堅持這麼久時間。」

健身行業,如何走出寒冬

韓偉其實遇到過很多類似的顧慮和疑問,「外面的人很難了解樂刻」——這番話其實他在很多不同場合反覆提及。

按照樂刻官方給出的說法,他們在過去幾年積累了一部分資金,「帳上有錢」才讓他們有勇氣推出這項跨度足夠長的計劃。

根據國內財經媒體的報導,樂刻自2017年8月完成C輪融資後,2018年繼續拿到了騰訊、治平資本和高瓴資本的融資,不過沒有公布金額。

事實上,拿出這樣一份「十年計劃」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還要面對健身教練「流失率」的風險。

韓偉和他的團隊都承認,「每一個健身教練都有一個擁有工作室或成為老闆的夢想」。而當越來越多健身教練在這個培訓體系中提升了自身價值或是擁有了開啟健身工作室的能力之後,他們如果選擇離開,是否對不斷投入精力的樂刻運動是一種打擊?

「我覺得並不會是打擊。」韓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其實很多健身品牌都在投入,包括擁有競爭關係的超級猩猩,也培養了一批具備一定質量的健身教練,「我們做的這個事是希望能讓整個健身行業變好,如果整個產業都繁榮起來了,那麼我們自然也可以從中受益。」

有意思的是,從最初打造「無推銷、平台化管理」的新概念,到招攬「大咖級別」培訓師,再到如今推出「教練十年計劃」,樂刻運動在健身行業里不停地試圖建立新規則。

箇中原因也是韓偉對健身產業潛在價值的信心,「從健身的滲透率和留存率來看,中國健身行業還有很大空間。」

確實,按照中美健身滲透率來對比,中國健身還在起步階段——美國總人口3.27億,健身人口6648萬,滲透率達到20.3%;而中國總人口13.9億,健身人口4327萬,滲透率僅僅3.1%。

「國外的很多健身課程都融入了自己的當地文化,這樣才會更有吸引力。我們擁有這麼好的太極和武術,為什麼不能把它們融入健身,形成中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