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甄子丹用十年時間演的葉問,你看懂了嗎?

於三皮兒的書影世界 發佈 2020-01-16T18:12:22+00:00

之後的幾年內,陸續上映了《葉問2:宗師傳奇》和《葉問3》,觀眾漸漸習慣於甄子丹飾演的葉問,身著一襲長衫,扎著馬步,揮舞快拳。

一個演員最想要得到的是什麼呢?

相比於現實中的名利,演員更看重的是一個可以讓觀眾銘記的角色,就好似周潤發的小馬哥,張國榮的程蝶衣,趙薇的小燕子。

當觀眾討論這些經典角色時,就會馬上想到他的扮演者,這樣自然的聯想,說明演員塑造角色的成功。

但是,這樣的角色經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有幸運的人,靠著一部戲就讓角色深入人心,但往往大部分人缺少這樣的運氣。


而有這樣一個執著的人,他用十年的時間塑造一個角色,最終成為觀眾心中的一個經典,那就是甄子丹飾演的葉問。

2008年葉問第一部同名電影上映,由甄子丹飾演男主角葉問,佛山詠春拳正式在武打片中打出了一席之位。

之後的幾年內,陸續上映了《葉問2:宗師傳奇》和《葉問3》,觀眾漸漸習慣於甄子丹飾演的葉問,身著一襲長衫,扎著馬步,揮舞快拳。


在2019年底,歷經十年《葉問》系列電影終於迎來了終結篇,《葉問4:終結篇》如期上映。

《葉問4》講述了葉問為了給兒子聯繫學校來到美國後,看到華人遭遇不公平對待,出手相助,向洋人證明了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和中國人尊嚴不可欺的故事。

終結篇中,葉問依然是翩翩公子,溫潤如玉的樣子,但是這時的他已經不再年輕。面對次子葉正未知的未來,和自己身患頭頸癌的事實,葉問的內心更加複雜。

所以,在《葉問4》中,甄子丹不光要打好,還要表達這些細小情緒的變化,顯然他做到了。

在觀影的時候,甚至有那麼一瞬間,甄子丹會讓觀眾覺得,他不是在演葉問,在這十年時間裡,他早已變成了葉問,他們一起經歷了衰老和生死。

而回首《葉問》系列的四部影片,甄子丹和葉問兩人,合二為一,穿越時空,在電影中一起向觀眾講述中華武術的精氣神和一代大師的傳奇一生。

01.「我要打十個」,是中國人尊嚴的一吼,也是葉問植入觀眾印象的一吼


2008年上映的《葉問》為葉問系列電影打響了頭一炮。

《葉問》講述的是葉問最後在佛山的一段生活經歷。原本葉問在佛山過著富裕清閒的日子,但是隨著戰爭的爆發,葉問一家也開始了風雨飄搖的生活。

在知道好友武痴林和往日熟絡的武館館主被打死的真相後,葉問對日本人發出了「我要打十個」的熱血一吼。

以一敵十,不是為了那區區一包白米,拳腳中打出的是中國人的尊嚴和氣節。

最初的時候,觀眾對於葉問和詠春都是陌生的,他不像黃飛鴻、霍元甲、李小龍那樣眾所周知。


但是他卻憑著「我要打十個」的一吼,讓觀眾記住了這個總是穿一身長衫,卻很能打的斯文人。

在電影中,葉問總是身著長衫,坦然接受各路習武之人的挑戰。不同於其他練武之人,葉問少了一些粗魯和意氣,多了一些溫潤和謙遜。

比武中,他從來不出重拳,本著切磋的精神,巧妙的化解對手的硬拳,並且懂得顧及對手的顏面。

這是因為葉問明白中華武術的精髓,武術雖然是拳腳之爭,但是包含了儒家思想,學武之人在德不在武,只有仁字當頭,推己及人,才能成為一名大師,而不只是個武夫。

02.「貴在中和,不爭之爭」,是中國武術的精神,而平等卻是要堅守的底線


葉問打敗了日本人後,在好友的幫助下,舉家來到了香港避難。電影《葉問2》就講述了,葉問初到香港後的生活。

到了香港後,葉問開始開館教授詠春拳。在這期間,遇到了「暴脾氣」的洪師傅,兩人不打不相識,出現了電影里經典的圓桌對抗的一幕。

洪師傅和葉問,原本是兩種性格的人。


古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洪師傅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選擇了妥協的那類英雄,靠幫洋人做事從中謀利養活一幫兄弟。

他有習武之人的火氣,在生活中從不妥協於任何人,但是在幫洋人做事時,卻一再忍讓。

而葉問卻固執地堅守自己的信念,拒絕向洪師傅交保護費。而他拒絕的方式,就是把武館開回了家。

葉問教導徒弟阿梁說,中國武術代表了中國人的精神和修養,貴在中和,不爭之爭。他不會靠武力掙回面子,總是儘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打鬥。

但在洪師傅為了維護中國武術的尊嚴,被洋人打死後,葉問再次站了出來,向拳王主動發起了挑戰。

葉問發起挑戰,並不是為了爭什麼,而是因為他知道武術精神的內核是平等,人雖有地位上的差異,但是人格是沒有貴賤之分的。洋人一再的侮辱,觸及了中國人的底線。

而作為一名習武之人,葉問決心用中華武術堅守中國人的底線。

03.硬漢也柔情,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身邊人

代表中國武術打贏拳王后,葉問在當地收穫了名望,詠春拳也成為了人們推崇的武術。


而在《葉問3》中,葉問還是仁字當先,在兒子的學校遭到惡人的破壞,而警察坐視不管的時候,葉問帶著徒弟成了巡邏員,為保護學校和鄰居們的安全,開始了一場與黑惡勢力鬥智鬥勇的故事。

除了仁,在電影中,導演葉偉信第一次深入的把葉問的柔情,展現給了觀眾。葉問不再是戰無不勝的大師,他像普通人一樣也有自己的軟肋。

導演在塑造葉問形象時,不再是一味的把他塑造成一個英雄,而是嘗試讓葉問的形象更加立體。

在電影中,德高望重的葉師傅,可以為了兒子的安危甘願下跪磕頭,也可以為了照顧妻子放棄爭奪詠春正宗的比賽。他為了自己心愛的人,可以放棄習武之人的尊嚴和名望。

這樣能屈能伸的性格,讓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師,而是一個也會經歷無奈和病痛的平凡人。


在與同門張天志的對決中,張天志一直看重的是輸贏,連平日與兒子都以師徒相稱。張天志只記住了自己詠春傳人的身份,卻忘了自己也是一位父親。

而當葉問知道妻子永成得了癌症,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他才發覺比武輸贏從來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身邊人。

如果說,前兩部電影講述的是葉問的仁義,那這一部講述的就是葉問的柔情和悔悟。他不再一心想贏,他想要的是妻兒的健康和陪伴。

04.歷經十年,《葉問》系列電影迎來終結,但正義卻留在了觀眾的心裡

在髮妻永成去世後,葉問老了,也得了頭頸癌。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兒子葉正,所以遠赴美國為其找學校。

《葉問4:終結篇》講述了葉問來到美國後,目睹了洋人對華人不公平的對待後,決定站出來用自己的武術來為中國人發聲。


就像他說的一樣,「我是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一定要站出來」。

這是武者的精神,不懼怕強權,不害怕失敗,只為自己心中的公義,挑戰一切。這樣的武者,在乎的不是輸贏,也不是為了生活苟且度日,而是自己為公義而戰的決心。

現在有很多人不喜歡看武打片,因為他們覺得劇中打來打去,而主角卻永遠不會輸,當看到開頭的時候就已經猜到結尾。

這樣毫無懸念的電影,無法激起觀眾的興趣。

但其實,武打片弘揚的不是不敗的個人主義,而是為了弘揚武術精神。

在拳腳打鬥中,表現的是一個武者的精神,是一個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道理,為的是激發觀眾心中那顆正義的心。


《葉問》系列電影歷經十年時間,講述的並不只是關於「葉問」的故事,它講述的是在時代的變遷下,關於中國武術精神的電影。

最終,英雄總會有老去的一天,但是他們用武術精神帶給世人的正義,是不會消失的。它會變成一種精神力量,一代代傳承下去。

而這正是電影《葉問》用十年時間,帶給觀眾的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