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詳細了解中醫「急救」常用的7種方法

中醫中藥網 發佈 2020-01-16T18:37:27+00:00

中醫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與疾病作鬥爭的結晶,對維護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中醫急救經驗更是功不可沒,直到現在依然是臨床常用的急救技術。中醫急症臨床應用時同樣需要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不能脫離中醫診斷和辨證理論體系的指導。

中醫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與疾病作鬥爭的結晶,對維護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中醫急救經驗更是功不可沒,直到現在依然是臨床常用的急救技術。

中醫急症臨床應用時同樣需要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不能脫離中醫診斷和辨證理論體系的指導。其辨證要點應當遵循急症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認真收集四診信息,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來整理歸納,綜合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抓主兼次,從而迅速確診並藉以指導臨床救治,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在此介紹幾種中醫常用的急救方法,以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醫學在急救中的應用。

一、針法和灸法

針法是根據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即經絡),進行穴位刺激,從而達到急救目的。常用毫針、三棱針、圓針等刺出血或以重刺激對昏迷暈厥病人進行急救,常用穴位有人中、百會、合谷、少商等。

灸法是以艾條在一定穴位卜燃燒,以其溫熱透過皮膚,刺激神繹血管等達到強心興奮的作用,常用穴位因病而異。灸時應全神貫注,防止燒灼皮膚:凡頭、面、胸部及有毛髮的地方(除百會穴外),一般不宜艾灸。

二、拔火罐療法

拔火罐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給以溫熱的刺激,使人體氣血流暢而起到止病消腫的作用,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的治療方法。此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對體質弱、皮膚容易出血和有廣泛性皮膚病或皮膚有嚴重過敏的患者,或心力衰竭、抽搐的患者不宜使用。

三、針刺十宣穴

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個穴位。穴下有皮膚和皮下組織,分別分布有正中神經和尺神經。針刺十宣穴具有清熱開竅醒神的作用,可用於急救、熱病、癲癇、小兒驚風、失眠、暈厥、昏迷、休克、中暑、癔病、驚厥等。採用針刺十宣治療小兒驚厥,操作簡便,療效快捷,無不良反應,是祖國醫學治療驚厥的神奇療法,值得推廣應用。

四、嗅鼻法

嗅鼻法是將藥物吹入鼻道或直接聞嗅刺激鼻黏膜,通過嗅神經傳達到神經中樞而引起反射性的噴嚏,興奮知覺神經而使昏迷的患者甦醒過來。常用的藥物為通關散,由豬牙皂角、細辛各等份組成,有通、開竅的功用。

五、催吐法

催吐法是通過興奮延髓的嘔吐中樞引起嘔吐,以達到宣通呼吸道、吐出進入胃中毒物的口的。在急救中主要用作清除食管、胃腸中的食物和咽喉氣管中的異物、痰涎等。常用的催吐藥有瓜蒂散,由瓜蒂、赤小豆各等份組成。催吐藥宜用於體質健壯的病人,對於年老體弱、孕婦、有心臟病和吐血史的人不宜使用。

六、推拿法

推拿法是在體表、肌肉、關節施以推、按、揉、捻等手法,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並刺激神經,使之興奮而起到治療作用的方法。但對有急性炎症、急性傳染病、大面積皮膚疾忠、腫瘤、皮膚容易出血、體質虛弱者不宜使用。

七、刮痧療法

此療法被老百姓當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有宣通氣血,發汗解表,疏筋活絡,調理脾胃等功能。現代醫學認為其作用機理是藉助神經末梢的傳導以加強人體的防禦機能:還可作用於循環系統,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環增強。常用於痧症、中暑、感冒、小腿痙攣疼痛等。急性傳染病,重症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皮膚損傷、炎症及其他皮膚病患者禁用,飽食後或飢餓時也不宜使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