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有吃人的妖怪?別怕,這不是恐怖故事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1-16T19:02:33+00:00

一組3幅插畫組成的系列中,一開始,幾隻老鼠抬著躺在立頓茶包空盒中的同伴,接著是泥土下老鼠的骸骨,圍繞著地下的昆蟲,最後,骸骨上長出了花草,圍繞著蝴蝶——聽上去有些「恐怖」的故事,在畫面中呈現得靈動、童趣,有靜謐之美。

「欣賞插畫是一段與作品交流的旅程。」在「給大朋友和小朋友的一封信」中,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插畫展主辦方這樣寫道。1月16日至2月24日,舉辦5屆的插畫展首次走出陳伯吹的家鄉寶山,在朵雲軒藝術中心呈現5年來的精華成果。展覽收集中國、義大利、阿根廷、西班牙、伊朗、法國等20多個國家100位專業插畫師的250餘件作品,不僅能欣賞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國插畫師的藝術表達與詮釋,更能在作品的立意和構思中探求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作為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品牌活動,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原創插畫展創辦於2015年。展覽以國際性、原創性、經典、童趣為核心理念。專業組面向全球專業插畫師,自2017年起增設年度創作主題,激發參與者的創作想像空間。公眾組面向愛閱讀、愛繪畫的少年兒童和繪畫愛好者,以上一年度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作為創作主題。

走進展場,一個個明快的色塊區隔開每一年度作品。2015年相對數量較少,此後每年越來越豐富,折射了插畫展影響力逐漸提升的過程。「從漣漪到浪潮」,知名原創繪本作家熊亮肯定,「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插畫展,一向是我心目中國內最經典大獎,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的交流平台,尤其由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來主辦,更具特殊意義」。在他看來,每次活動產生的漣漪,都會悄然波及未來世界,成為浪潮。

這股浪潮是什麼?或許是插畫所體現的真正的民族性。在很多從業者看來,圖畫書是給孩子的,故事內涵當然要是當代的、童趣的、個性十足的,而民間藝術可以成為好的切入點,尤其在中國藝術中,民間藝術與兒童和生活的距離最近,無論造型、色彩、材料運用、構圖、寓意和隱喻、圖像的平面設計、敘事方式都有可挖掘的潛質。「而且,民間藝術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強烈的味道,蓬勃的、個性的、奇異的味道,這是一種由內長出來的表達力。對以視覺傳達為主的世界插畫來說,是很不同的補充與突破。」熊亮認為,中國要辦屬於自己的國際插畫平台,除了引進和學習,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讓每位插畫家充分發掘屬於自己文化和個性的藝術,把不同傳統元素轉變成兒童和當代的視覺呈現,並且鼓勵全世界藝術家在全球化時代更加保持每個人真正的「在地性」和「多樣性」。

這是一個可以看,也可以聽的展覽。每幅作品旁的題簽除了介紹作者和作品名稱,還有一個二維碼,掃一掃就能聽到插畫相關的故事。這是插畫展不同於一般畫展的地方。徵集作品時,主辦方就要求作者附上對於這幅畫的故事介紹、創作靈感等,有的系列畫作本身就能構成一部小繪本。

比如2017年的獲獎作品《幼兒園有個怪》,畫面上有個在洗衣服的阿姨,兩個孩子躲在門後探出腦袋偷看。作者周索斕的闡述是——「這是關於我小時候的一段記憶。幼兒園有個秘密,有個怪阿姨會到班裡抓走小朋友,被抓走的孩子再也不會回來。大家認為,怪阿姨是個吃人的妖怪,只要抓出她的尾巴,她就不能再吃人了。但我們可不能讓她知道。」2019年,這個故事出版了。原來,故事裡那個胖胖的怪阿姨是幼兒園雜工,除了日常雜務工作外,還負責帶領升班的孩子。只是阿姨是個急性子,不善和孩子溝通,才出現「阿姨是吃孩子的妖怪」的傳言。被抓走的孩子其實都升上了新的班級。

在「我的小時候」主題下,既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幼兒園記憶,也有天馬行空的想像。一位西班牙畫家貢獻的「我的小時候」,畫的是女巫、怪物小時候與成年的對比。

在「回歸自然」主題下,有中國文化傳統不太涉及的「死亡」主題。一組3幅插畫組成的系列中,一開始,幾隻老鼠抬著躺在立頓茶包空盒中的同伴,接著是泥土下老鼠的骸骨,圍繞著地下的昆蟲,最後,骸骨上長出了花草,圍繞著蝴蝶——聽上去有些「恐怖」的故事,在畫面中呈現得靈動、童趣,有靜謐之美。

熊亮提到,部分中國原創圖畫書給人「穿著喜慶中裝的外國人」的不自然感,有多方面原因:其一,缺乏中國傳統藝術體系的研習,套用元素現象嚴重;其二,因為了解不深,反而想要努力保持傳統樣式,過於守傳統;其三,忘記從孩子角度全新地理解故事,一旦不真,就會顯得不自然;最後,全球化網絡時代,視覺反而趨同。

五年來,在作品累積中,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原創插畫展為原創插畫創作提供了別樣的參照風景,也讓中國插畫師躍上國際舞台。可以看、還能聽,這個有故事的插畫展,適合小朋友,也適合大朋友。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瑪儂·高蒂爾作品《我的小時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