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焦慮症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豆子媽媽說育兒 發佈 2020-01-16T19:19:11+00:00

其中有35%焦慮過度、學生長期不能擺脫煩惱、不安、恐懼的心態,並出現不良生理反應和異常的肢體語言。注意力開始難以集中,學習困難,學校集體生活難以繼續,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據調查發現我國中學生因學習、生活而焦慮的心態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焦慮表現。其中有35%焦慮過度、學生長期不能擺脫煩惱、不安、恐懼的心態,並出現不良生理反應和異常的肢體語言。

注意力開始難以集中,學習困難,學校集體生活難以繼續,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家長應該如何辨識孩子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焦慮特徵,應就此引起高度重視,避免其演化為嚴重的焦慮症呢?

焦慮症主要表現為,焦慮的時候感到恐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食慾變化、急躁、冒汗、失眠等等。越是想要做的事,結果卻什麼也做不成。焦慮的原因以課業為主,也包括金錢、感情等的人際關係。

總的來說,兒童的言行舉止如果出現並非孤立存在的異常現象——比如與現實狀況不相稱的過度痛苦、哭泣、憤怒等反應,經常說自己頭疼、胃疼等身體不舒服。

表現出完美主義傾向或逃避傾向,睡眠紊亂,需要家長花費過多時間來勸說其參加吃飯、做作業等常規活動——就是滑向焦慮的危險信號。

在兒童表現出上述情況時,需要慎重地分析一下其心理狀態,看看是不是受到了焦慮的影響。如果證實兒童產生了焦慮情緒,家長就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盡力幫助其擺脫焦慮,使其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

積極的家庭教養方式可以減壓:

1、消除過度焦慮行為:無論處於關心還是生氣,都不要對孩子的焦慮行為作出過度反應。

2、管理自己的情緒:家長要控制自己的痛苦表現,不要將自身的焦慮平添到孩子的焦慮中。

3、提高家庭溝通和問題解決技巧:針對積極的溝通方式和問題解決的機會採取內部開放政策。

4、權威型家庭教養方式:父母按照獨立的價值判斷指導兒童行為。

兒童的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科問題之一,這些兒童若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到了青年期,可能會演變成抑鬱症,引起濫用藥物、自殺等問題。

事實上,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我們翻查他的病歷,當中有一半在兒童期有情緒問題,而大部分都是焦慮症。家長須及早正視兒童精神、情緒等行為問題。

焦慮症不是大人才有,孩子身上也有。家長平時一定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多與孩子交流。同時,幫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朋友圈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事兒。

同齡的孩子,交流起來更容易些,有些所謂的心裡話,能夠讓孩子不好的情緒快速揮發出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