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看病效果好不好,就看醫生會不會「問」

糖尿病同伴 發佈 2020-01-16T19:51:55+00:00

糖尿病的治療是講「醫患結合」共同努力的,您不要把這個治療踢給醫生一個人,而自己站在一邊、抱著肩膀「讓您猜」;也不要抱著手機、跟著微信,自己當「醫生」。

我在做科主任和基層醫生培訓師的時候,做過一個「糖尿病問診流程圖」,那是對一名糖尿病醫生的基本問診要求。通過詳細的問診,您就會獲得更加詳細的資料,這對醫生充分評估患者的病情非常有益。

(個人情況:吸菸、飲酒、司機、護士(三班倒)睡眠、性格、飲食運動習慣)-----被「陳剛大夫講糖」覆蓋的字,哈哈哈(糖尿病問診流程圖 )

比如評估糖尿病分型的資料:年齡、體型、病程、有無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是否有過相關自身抗體方面的檢查和胰島功能檢測?結果如何?-----基本上就對1型或2型有了個概念。

對身高、體重、腰圍及其變化的問診,就基本對患者胰島素抵抗有了概念,加上患者的血糖和用藥情況,也有助於評估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力度。

心腦血管疾病史、家族史以及相關症候的問診,加上血壓、血脂、吸菸及其控制情況,對患者大血管併發症有了概念。

有無四肢麻木、刺痛和感覺異常,有無腹瀉便秘交替,有無體位性頭暈等症候,就基本對神經病變的輕重有了認識;有無下肢冷痛、間歇性跛行或者靜息痛,就對下肢動脈供血情況有了評估,對糖尿病足的預後就有了初步的判斷。

等等。

這些概念的形成,決定了下一步重點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的安排,是診斷病情最初始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血糖控制目標?血壓、血脂目標?綜合治療方案的選擇和評估才能更加精準。


醫學發展迅速,目前的糖尿病治療更加主張個體化精細治療,不同的人在治療目標上、治療方案上都會有明顯的不同。所以,最求個體化就要找個體差異。

就舉「個人情況」的內容而言吧,吸菸、飲酒、司機、護士(三班倒)、睡眠、性格、飲食運動習慣,等等問題,您認為重要嗎?您也不要認為醫生在窺探您的隱私,或者是在「扯牛皮」。逐一分析您就會知道了:

吸菸----是獨立的心血管高危因素,有人心臟支架都下了5個了,居然不忌煙,卻糾結於血糖為什麼不能從8降到6mmol/L的「失敗」?可笑嗎?丟了西瓜想撿芝麻。再說,吸菸對糖尿病足、眼底病變和神經病變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所以,醫生要問的。我想沒有醫生會對下過5個支架還猛抽旱菸的人上120個心的,只是他不說而已。

飲酒----小酌怡情,大酌傷身。很多人覺得喝酒後血糖反而降低了,殊不知低血糖風險也會加大了。二甲雙胍是有酗酒禁忌的;大吃大喝會增加急性胰腺炎風險,在使用DPP-4抑制劑這種可能增加胰腺炎風險藥物的時候,怎能不問?

司機-----您的手足麻木嗎?您有低血糖風險嗎?這種職業屬於糖尿病高危職業,低血糖或許就會使您成為馬路殺手。有糖尿病專家曾笑談,看到司機是胖子的,前面有吃的食物的,他一般都坐後排或者不做。您曉得的......

三班倒的------護士職業只是一個代表,三班倒註定您吃飯運動不會規律,您使用的藥物能不能適應?

睡眠-----我有微信文章「空腹血糖居高不下,原來是OSAHS在作怪」、「從一棵無花果樹談「睡眠與養生」,更與糖友健康有關!」,足以說明睡眠對健康的作用。那肯定是應該問的。

性格----有報導70%的糖尿病人都是A型性格,焦慮、抑鬱也非常容易與糖尿病並行。要找一下原因,心理疏導。半月前我們這裡就有一通州老糖住院,對能把血糖降下來失去了信心,我講解了他原來治療方案的弊病,糾正方案,良好出院。這個良好,不只是血糖良好,還包括信心與微笑。

飲食運動習慣-------雖然喝粥對餐後血糖控制不利,但是讓一個喝粥喝了70年的80歲老糖不在喝粥,何其忍?

所以,醫生是要問的,因為對病情有益。

一個優秀的糖尿病醫生初診一名患者的時間不應少於20分鐘。這是對醫生的要求。

既然醫生要問,而且是對您的病情有益,作為患者的您是否能夠主動匯總呢?---------這才是我把這個圖公示的初衷。

對於一名來開藥卻不能報出藥名的病友來說,挂號費那就是白花了。

更有甚者,「那就根據我剛才9.5mmol/L的血糖選配點藥吧」-----可笑嗎?對於以往的治療一無所知,而僅憑一個隨機血糖就開藥的醫生,您敢信任嗎?但是,不開藥就被罵是「廢物」的醫生肯定有。

我曾經就是被罵「廢物」的醫生。

糖尿病的治療是講「醫患結合」共同努力的,

您不要把這個治療踢給醫生一個人,而自己站在一邊、抱著肩膀「讓您猜」;

也不要抱著手機、跟著微信,自己當「醫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