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因癌症晚期擴散去世​!知道這些早期症狀真的能救命​

全球腫瘤醫生網 發佈 2020-01-16T21:35:57+00:00

據悉,趙忠祥老師是因為癌症去世的,在2019年的年底感覺身體不適,當時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已經發現是癌症後期的,而且已經擴散,治癒希望不大。


1月16日,本不是什麼大日子,而一大早熱搜,朋友圈就被趙忠祥老師不幸因病去世的噩耗刷屏。

據悉,趙忠祥老師是因為癌症去世的,在2019年的年底感覺身體不適,當時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已經發現是癌症後期的,而且已經擴散,治癒希望不大。雖然趙忠祥老師一直積極樂觀的配合治療,結果還是沒能逃離死神的魔掌。

雖然我們知道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是很難被治癒的,但是如果是早期發現,大部分癌症完全可以通過手術根治或者獲得較長的生存期。

而趙老師從確診到離世只有短短兩三個月時間,我們在不禁感嘆癌症不會因為你有多大名氣或者有多少財富而變好的同時,也感到惋惜,如果趙老師能早些注意到身體的異常,早些就診,或許能逃過一劫!


12種常見癌症的早期信號!

這些信號≠100%患癌

但如果任由發展

它可能發展為真正的癌

一旦發現以下這些症狀

必須提高警惕、採取措施!

1鼻咽癌

預警信號:鼻涕帶血。

主要表現為鼻涕中帶有少量血絲,特別是晨起鼻涕帶血,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號。此外,常伴有鼻塞,這是由於鼻咽癌症塊壓迫所致,若壓迫耳咽管,還會出現耳鳴。

建議:儘可能地避免接受污染較重的外界空氣環境,如出現可疑症狀,儘快就醫。

2口腔癌

預警信號:長期口腔潰瘍,口內舌頭有白色斑點。

口腔潰瘍通常10天內會自行癒合,長時間不癒合的潰瘍可能是結核性潰瘍或者癌症。若潰瘍伴有反覆出血及不明原因的麻木、灼熱、乾燥感,且超過兩周不癒合,就要警惕。口腔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徵,也需要留意。

建議:發現白斑時,不要誤以為是潰瘍,需及時處理;別用指甲刮白斑;停止抽菸,否則會加速白斑惡化。大眾對口腔白斑病普遍缺乏認識,越早發現早治療,越能控制病情。

3喉癌、甲狀腺癌

預警信號:嗓音嘶啞。

喉癌的早期症狀不典型,和咽炎有許多相似之處。若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刺激性乾咳等症狀,或有痰中帶血、咽部異物感等,對症治療不見好轉,或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應進行詳細的喉鏡檢查。

甲狀腺癌早期也少有典型症狀,很多人是單位體檢時發現,聲音變嘶啞是甲狀腺癌的一個信號,應及時做頸部超聲波排查。

建議:若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刺激性乾咳等症狀,或有痰中帶血、咽部異物感等,對症治療不見好轉,或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應進行詳細的喉鏡檢查。

4淋巴瘤

預警信號:淋巴結腫塊。

淋巴結是免疫器官,出現腫大一般與各類炎症有關。但若出現腫塊,則可能是淋巴瘤、淋巴結核等嚴重疾病的徵兆。

若淋巴結腫大時間較短,摸起來比較柔軟,自覺疼痛或壓痛,一般屬於良性;若頸部、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長時間不消,堅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無疼痛或壓痛,且逐漸增大,則要警惕腫瘤的可能。

建議:一處或多處出現淋巴結腫大,質地較硬但無疼痛感的,就應當心淋巴瘤,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5食管癌

預警信號:產生特異性的吞咽困難。

吞咽食物時有疼痛感、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消化不良、吞咽困難、嗓音嘶啞,警惕食道癌、喉癌。上述兩大症狀在生活中極為常見,誘因很多,但如果出現長時間不明原因的持續消化不良,需考慮胃癌的可能。

建議:長期吞咽困難,進食時出現胸骨後疼痛、食管異物感,不進食也會感到食管壁有菜葉、碎片或米粒黏附,吞咽下食物後會感到食物下行緩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內,應儘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鏡檢查。

6肺癌

預警信號:不明原因的刺激性乾咳。

咳嗽不停,痰中帶血,警惕肺癌。肺癌的典型徵兆是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等,約2/3有頑固刺激性咳嗽。

與感冒、支氣管炎咳嗽不同,這種刺激性咳嗽用抗生素無法減輕,通常是間斷性咳血痰或痰中帶血絲,或咳嗽有大量泡沫痰,伴隨喉部哮鳴音、胸悶、氣促等表現,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有不明原因的低熱。若上述症狀持續2~3周不緩解,建議就醫。

肺部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屬於癌前病變或者肺癌。因此,並非所有的肺結節都需要手術切除。

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建議:如果發現出現了肺部結節,不要過度驚慌,也別忽視。及時進一步診斷明確性質,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觀察或治療。40歲以上人群或者有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儘量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

7乳腺癌

預警信號:乳腺不規則腫塊或乳頭血性溢液!

80%的初診乳腺癌患者,是因無意中摸到乳腺腫塊而就診。乳腺乳頭溢液、乳頭糜爛、乳頭不對稱、乳房腫塊、乳房輕度回縮或提高、腺體局限性增厚、局部皮膚輕度水腫等。若有以上表現,且年齡為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建議:如果女性朋友發現乳房乳腺有腫塊要及時就診,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8胃癌

預警信號:胃部不適。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變!

有的胃癌與某些良性病變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基礎上發生癌變,而這些胃部疾病大多已長期存在,更易使患者放鬆對胃癌的警惕。

胃部一向很好的人,逐漸發現胃部不適或疼痛,有沉重感,開始時服用一般胃藥有可能緩解,但隨著時間推移,服止痛、止酸藥也無法緩解。食欲不振、消瘦、乏力,這常是胃癌的首發症狀。

經常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無胃病史的人一旦出現黑便,應立即引起警惕。此外,上腹深壓痛常是早期胃癌的唯一體徵。

建議:要確診是否有胃癌,就必須進行胃鏡檢查。

9肝癌

預警信號:消化不良、嘔吐、腹脹、腹瀉。

肝硬化可能是肝癌的癌前病變。肝癌存在典型的三步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約70%的原發性肝癌是發生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的,而另外在我國約40%肝硬化合併肝癌。

建議:肝硬化患者要及時接受規範的治療。

10結腸癌、直腸癌

預警信號:長期便秘、腹瀉,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

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腹鳴或隱隱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腹部可觸摸到腫塊,需及時就診。

不過,便血是臨床上較複雜的一種症狀,痔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導致,但性狀、顏色不同,若只發現便中帶血不必過於恐慌,聽從醫生指導即可。

腸息肉是指大腸腔內黏膜表面隆起,導致局部增生的一類病變。其中,炎性腸息肉、錯構瘤息肉、淋巴性息肉跟腸癌關係不大;增生性腸息肉、腺瘤性腸息肉跟腸癌關係密切,需要留意。

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建議:腺瘤性腸息肉屬於「定時炸彈」,需要及時手術切除。有腸息肉的患者要遠離油煎、煙燻、火烤等烹飪方式和菸酒。

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腹鳴或隱隱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腹部可觸摸到腫塊,需及時就診。

11宮頸癌、子宮內膜癌

預警信號:陰道莫名出血。

有些女性在性交、婦科檢查,或用力排便後有少量陰道出血,呈淡紅色或褐色,屬「接觸性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信號。

陰道出血一般先少後多,或時多時少,病情發展到中期,出血會明顯增多。此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並堅持4~6個月複查。絕經期後有不規律陰道出血或血性白帶,在排除宮頸癌和陰道炎後,應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並堅持4~6個月複查。絕經期後有不規律陰道出血或血性白帶,在排除宮頸癌和陰道炎後,應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12膀胱癌、攝護腺癌、腎癌

預警信號:排尿疼痛、血尿、尿量變化。

血尿是膀胱癌發出的第一信號。75%~78%的膀胱癌患者有血尿症狀,多呈無痛性或間歇性,有時會自行停止。血尿有些是可以用肉眼發現的,但多數肉眼不能察覺,需做尿常規檢查。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以及尿瀦留都可能是膀胱癌早期症狀。

攝護腺癌患者的早期表現多是尿流分叉、尿程延長、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感等,血尿反倒不是主要症狀。性生活時出現射精疼痛,或射出血性精液也需警惕。

腎癌早期表現不典型,部分人會出現血尿,無痛性間歇發作。

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建議:只要出現血尿,不管量多還是量少,即使不痛,很久才一次,也要引起高度警惕,應該及早到大醫院的專科進行檢查。

這些事情會讓正常細胞加速變成癌細胞!

美國癌症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數據公布:

吸菸:19%的癌症發病和29%的癌症死亡與吸菸有關!

超重:7.8%的癌症發病和6.5%的癌症死亡與超重有關!

飲酒:5.6%的癌症發病和4%的癌症死亡與飲酒有關!

紫外輻射:5%的癌症發病和1.5%的癌症死亡與紫外輻射有關!

活動過少:2.9%的癌症發病和2.2%的癌症死亡與活動過少有關!

再來看看生活方式與特定癌症「一對一」的相關度:


肺癌——81.7%

喉癌——73.8%

食管癌——50%

膀胱癌——46.9%


子宮癌——60.3%

肝癌——33.9%

女性乳腺癌——11.3%

結直腸癌——5.2%


口咽癌——46.3%男性、女性27.4%

肝癌——男性24.8%、女性11.9%

結直腸癌——男性17.1%、女性8.1%

女性乳腺癌——6.4%


結直腸癌——男性5.4%、女性8.2%


口咽癌——17.6%

喉癌——17.4%

肺癌——8.9%


結直腸癌——4.9%。

結直腸癌——10.3%


膀胱癌——26.7%

結直腸癌—16.3%

女性乳腺癌——3.9%


宮頸癌——100%

會陰癌——88.2%

陰道癌——64.6%


皮膚黑色素瘤——男性96.0%、女性93.7%


這些習慣能阻止變成癌細胞!

1、每天都多吃點黃綠色食物。

日本預防癌症研究所平山雄所長進行的研究表明,綠黃色蔬菜能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在體內可分解成維生素A。而維生素A類化合物具有調節和控制上皮細胞正常生長的分化功能,能逆轉上皮細胞癌前病變, 阻止癌的發生。最近的研究證實,綠黃顏色的蔬菜所含的黃鹼素,也有較強的抑制致癌物的作用。


2、走路1小時。

美國《讀者文摘》雜誌曾告訴大家,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也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副所長孫保存解釋,這是因為胰腺癌和身體熱量過高有關,走路可以消耗熱量,可直接預防胰腺癌。而且運動後身體排出的汗液,可使體內的鉛、鍶等致癌物質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作用。

3、曬15分鐘太陽。

著名醫學雜誌《癌症研究》發表的研究文章稱,經常曬太陽的男性比不經常曬太陽的男性患攝護腺癌的幾率低一半,甚至於低65%。這是因為太陽光有助於降低攝護腺癌的發病幾率,通過曬太陽,身體能夠產生一種維生素D活性成分。維生素D能夠促進攝護腺細胞的正常生長,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的入侵擴散。

日曬需適度,早上9~11點、下午4~6點在戶外曬10~20分鐘較合適。

4、一定要睡夠7小時。

美國癌症研究會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高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5、少吃點糖。

多項研究發現,糖吃得太多,會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病。早在200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就披露了結腸癌和高糖食物之間的關係。隨後,一項針對膽管癌患者的調查發現,吃糖較多的人膽管癌的發病風險明顯增大。另一項在21個已開發國家進行的調查表明:精製糖的攝入量是老年婦女患乳腺癌的一個可能誘因。每天吃5小勺糖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日本大學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平時好吃高糖類食物的人,由於自身免疫功能減退,患癌症機會比普通人高4~5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