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二代到落魄戶,畫家倪瓚的一生,竟然如此跌宕起伏

文藏書畫 發佈 2020-01-16T21:50:03+00:00

倪昭奎是道教的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曾受『宣受常州路道錄』,有很多特權,既無勞役租稅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還有額外的生財之道。

倪瓚,無錫人。元末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 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元四家」之一,擅畫山水、墨竹、詩文。倪瓚晚年長期隱居在江陰。《江陰縣誌》及《涇里志》記載了他的晚年生活。

倪瓚從小由同父異母的長兄倪昭奎(字文光)撫養,生活舒適,無憂無慮。倪昭奎是道教的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曾受『宣受常州路道錄』,有很多特權,既無勞役租稅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還有額外的生財之道。

但是,元泰定五年(一三二八)長兄突然病故,倪瓚依靠長兄享有的特權隨之喪失,成了一般的儒戶。在他不善經營,維持富足生活二十多年後,家境日漸窘困,尤其是稅賦成為重擔,不停賣地交稅。他又不擅與政府官員斡旋,終為稅賦壓垮,不得不離開家鄉。

『釣耕奉生母,公私日侵凌。黽勉二十載,人事浩縱橫。輸租膏血盡,役官憂病嬰。抑鬱事污俗,紛攘心獨驚。罄折拜胥吏,戴星候公庭。昔日春草暉,今如雪中萌。寧不思引去,緬焉起深情。實恐貽親憂,夫何遠道行。遺業忍即棄,吞聲還力耕。非為螻蟻計,興已浮蒼溟。』從倪瓚的這首《述懷》詩中可見他當時的困境。

據說至正十五年乙未(一三五五),他竟以欠交官租被關進牢獄,這一年他所作《素衣詩。素衣,內自省也。督輸官租,羈縶幽憤,思棄田廬,斂裳宵遁焉》表達了棄家出走之意,其實他已舉家移居長涇躲避重稅,期間回家處理田產時被抓了,後被友人解救。倪瓚與元末政權格格不入,而此時元末政權亦處在更迭動亂之中。

元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倪瓚目睹元末酷吏暴政,時局動盪,民不聊生,自己經營祖產又不得法,便索性變賣了家產,與妻子一起奉母避居江陰長涇(東舜)習禮村東清河畔。這裡是她妻子的老家,他躲到離家三十里的習禮村竟然也就沒人管了,得以偏居一隅安穩度日。

對此,清道光庚子版本《江陰縣誌》卷二十二古蹟(七),後由鳳凰出版社出版的《無錫文庫》[道光]江陰縣誌(第五四五頁)《古蹟篇》有記載:「倪高士舊居在長涇鎮習禮村……」。清雍正里人編寫的《涇里志》卷九《人物篇(九)·流寓》記載倪雲林:「元末奉母避亂,移家江渚……」,江渚為江中小洲或者江邊一隅,習禮村有一條通航的大河叫東清大河,倪瓚居所正是在長涇習禮村的東清大河旁。

《江陰縣誌》則有元末倪瓚移居長涇的具體年份,前面提及的倪瓚在公元一三五三年避亂和一三六三年妻子的亡故,他將這些時間點寫入了對妻子的悼亡詩中。此內容在《江陰縣誌》亦有記載,出自鳳凰出版社[道光]庚子版本《江陰縣誌》(第七○六頁)。

倪瓚在江陰長涇習禮村隱居期間,儘管生活不再富裕,夫婦倆相依相隨患難與共,還是過了好多年清貧而穩定的生活,他的心情也從家敗的憂鬱中逐漸平靜下來,這從他隱居期間留下的不少詩詞畫作里可以看出來。

初到長涇的倪瓚惆悵不已,『汀洲夜雨生蘆筍,日出簾幕靜。驚禽蹴破杏花煙,陌上東風吹鬢影。遠江搖曙劍光冷,轆轤水咽青苔井。落花飛燕觸衣巾,沉香火微縈綠塵。春風顛,春雨急,清淚熒熒江水濕。落花辭枝悔何及,絲桐哀鳴亂朱碧。嗟我胡為去鄉邑,相如家徒四壁立。柳花入水化綠萍,風波浩蕩心怔營。』倪瓚的這首《江南春》,勾勒出了一幅『落花辭枝』的暮春景象,筆觸清麗婉約,柔美悽愴,情景交融,清楚而真實地抒寫出了他初到江陰隱居時的清貧生活和惆悵心情。隱居多年後,倪瓚的情緒逐漸變得平靜。

內容整編自:董一峰《扁舟漂泊是一時——倪瓚晚年隱逸生活》《榮寶齋》2019年9月刊,感謝《榮寶齋》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