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淪陷山河破碎,為國為民的杜甫寫下平生絕望之作,感動了世人

品詩讀詞 發佈 2020-01-16T22:28:06+00:00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反唐,自從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很快這支叛軍就打到了長安,當時的唐玄宗只好攜帶和楊貴妃,以及一眾貴族丟下平民百姓倉皇逃離長安,最終使得長安淪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在這場戰亂中,無數的百民百姓捲入其中,從此無家可歸,譬如著名的詩人杜甫就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7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反唐,自從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很快這支叛軍就打到了長安,當時的唐玄宗只好攜帶和楊貴妃,以及一眾貴族丟下平民百姓倉皇逃離長安,最終使得長安淪陷;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在這場戰亂中,無數的百民百姓捲入其中,從此無家可歸,譬如著名的詩人杜甫就被困在了長安。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使得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春望》,寄託了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有人可以來長安解圍,重振大唐帝國。

杜甫作為那個時代著名的詩人,一輩子心繫天下,並且始終是關懷最底層的普通民眾,這種高尚的人格,也為他贏得了「詩聖」的美譽,成為了唐朝最重要的一位詩人。而在這首《春望》中,他把自己內心的憂愁,還有對於未來的希望,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憂愁,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大唐的國都有一天會淪陷,這讓他無比的傷感,畢竟國都所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可是自從爆發了「安史之亂」後,長安很快就淪陷了,這對於杜甫來說,那無疑是一種打過,但是他沒有像唐玄宗一樣選擇逃離,而是留在了長安,為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長安重塑過去的輝煌,但是很顯然這一願望很難實現。所以在這首詩中,他表現的其實是很絕望,一切再也不復從前,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會成為人生中的痛。

首聯就是千古名句,同時也寫盡了內心的無奈,還有感傷之懷,使得這兩句顯得很是傷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長安淪陷了,整個國家更是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雖然山河還在,可是早已支離破碎,春天原本早就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已經生長的很茂盛了。

頷聯同樣很經典,杜甫依舊還是在描寫內心的憂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只是感於戰敗之後的帝國,即使是看到剛剛開出來的花朵,那也是無心欣賞,落下了無數的眼淚,我現在的內心是無比的惆悵,聽到了鳥的叫聲,那也是膽戰心驚,讓人當真是感慨萬千。

頸聯又是表達出了一種美好的願望,那就希望可以收到外面的好消息,還有家人的書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現在這連綿不絕的戰火,早已是持續了有半年多,家書更是難得,只要有一封那就能夠抵得上千金。

尾聯則是表現的很絕望,畢竟對於杜甫來說,他不知道這戰爭還要持續多久?所以讓他感到無比的悲傷,「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我現在愁緒紛飛,搔頭思考,這也使得我頭上的白髮越來越少了,現在已經是到了無法插簪的地步了。在這兩句中杜甫更是寫盡了內心的無奈,還有現實中的感傷之懷,一切都在朝著最壞的方向在推進。

杜甫很多的詩都與眾不同,並且寫得也是極為感人,在這首《春望》中,他正是寫到了自己被困長安時的情形,所以寫得極為悽美。雖然通篇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是卻勝過長篇大論,讓人感受到了詩人骨子裡的悲痛,還有對於國家深沉的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