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很多人的四月天,但林徽因的四月天卻是他

昌達文化課堂 發佈 2020-01-16T22:51:14+00:00

這首詩便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一九三二年的夏天,對於思成和徽因來說又是一個快樂的夏天,因為這個時候,林徽因生了個男孩,這讓全家分外的開心。

思來想去,思成與徽因決定將孩子取名從誡,希望他步宋代李誡建築研究後塵。後來,時光證明,雖然他並沒有如父母所期待那樣從事建築研究,但卻不失為一代傑出學者。

梁從誡誕生在協和醫院,是中國現代醫學史上赫赫有名的林巧稚為他接生的,至今,那所醫院的檔案里還保存著林大夫手寫的英文記錄,上面印著從誡的小腳丫印。

北總布胡同三號里的梁從誡太小,除了記得院子樹木高大很多外,他不再留下旁的印象,甚至母親年輕時美麗容貌也模糊依稀得近於無。梁再冰稍大一些,對不少溫馨瑣事則記憶猶新。她生病時母親對自己悉心護理的印象尤其不能忘卻。生病的日子裡,她口乾而不宜多喝水,母親便白天小滴小滴喂,夜間把小茶壺擱床頭,囑咐她實在難忍時小小抿一口。

長大後的梁從誡曾這樣回憶起母親:「母親不愛做家務事,曾在一封信中抱怨說,這些瑣事使她覺得浪費了寶貴的生命,而耽誤了本應做的一點對於他人,對於讀者更有價值的事情。但實際上,她仍是一位熱心的主婦,一個溫柔的媽媽。三十年代我家坐落在北平東城北總布胡同,是一座有方磚鋪地的四合院,裡面有個美麗的垂花門,一株海棠,兩株馬纓花。中式平房中,幾件從舊貨店裡買來的老式家具,一兩尊在野外考察中拾到的殘破石雕,還有無數的書,體現了父母的藝術趣味和學術追求。當年,我的姑姑、叔叔、舅舅和姨大多數還是青年學生,他們都愛這位長嫂、長姊,每逢假日,這四合院裡就充滿了年輕人的高談闊論,笑語喧聲,真是熱鬧非常。」

母愛是細膩的,林徽因有一首流傳頗廣的詩,曾經人們一直以為她是為志摩寫的,其實,那一首詩正是為她的愛兒從誡所作。這首詩便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這樣的四月,該如蘇東坡筆下的江南春景。那鵝黃,是韌放的生命;那綠色,蘊含著無限的生機;那柔嫩的生命,新鮮的景色,在這樣的季節里泛著希望的光。這光美麗明亮,又帶著愛的光輝。這樣的季節里,「你」已超越了這樣的季節:「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伴春飛翔的燕子,美麗輕靈,帶著愛、溫暖和希望。

這首詩之所以被後人那樣的喜歡,甚至迷戀,它的魅力不僅僅在於意境的優美和內容的純凈,還在於形式的純熟和語言的華美。在母親的懷裡,幼小的孩子就更是一切純潔和美好的化身,就是有生機的一切,「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西蒙·波伏娃《女性的秘密》中說:「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男人在他們陌生的自然和歷史中只不過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們只有一具軀體有限的生命。女人也同樣受到限制,而且同男人一樣,她也被賦予了心靈與精神。但是她屬於自然,無限的生命之流穿過她的身體,因此她是個人與宇宙的調解人。」

林徽因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宇宙的生命之流穿過林徽因的身體,為她帶來了一個新的生命。她又是個詩人,有著非常敏感的心靈。徐志摩的英年早逝,刺激了她的諸多感慨,但最真切的莫過於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這是她在《悼志摩》中已經表達過的生命體驗。因為最好的、可以有精神共鳴的朋友的意外死亡,她對於生命、對於做母親就有了更為深刻的體驗。林徽因曾與徐志摩一起接待過訪華的泰戈爾,泰戈爾詩中對生命的感悟也許在她親身感受了生命的無常與神秘之後才在她的心目中更加清晰起來。體驗了死亡和失去之痛後,更明白新生之生命的歡樂和意義,即更能感覺到雪化後那片「鵝黃」的可貴。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寫作,正是出於此種心境。它確實是一首母親為孩子出生所做的詩,林徽因沒有明確說明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是因為母親的公允不允許她作這樣的說明。

不過,對於這首詩究竟是徽因為愛子所作,還是為志摩所寫,直到今天仍被人們爭論著,並沒有達成統一的看法。梁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後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


對於這首詩的創作意圖,梁先生說得很客觀。不過,今天許多人都認為這首詩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人們知道,徐志摩去世四年之後,林徽因寫了散文《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除此之外,還有一首詩《別丟掉》,這首詩則暗示性的表達了她內心豐富的情感,寫出了她對徐志摩的深深追憶,她不會丟掉「那份過往的熱情」,她要他相信她會永遠記得他的愛:「你仍要相信,山谷中流著,有那回音。」「回音」就是對他過去在《你去》中說的「我愛你」,那一句話的銘記。這首懷人詩用情很深,足以見她對徐志摩的情誼。

因為陰陽相隔,林、徐之昔日情感在林徽因的心目中成了「此情可待成追憶」,餘下的只是追念。而這一首詩,正是徽因對於這份感情的一次抒發吧。

如徽因不曾對思成說過這首詩是為兒子出生而作,依思成的性格絕不會無中生有的。假如這首詩真是為徐志摩而寫,徽因絕不會說是為兒子寫的。因為,無論徐志摩是多麼的有才華,以世俗的眼光來看,畢竟也只是一個短命的詩人。徽因是才女,但不是仙女,更何況她又是一個母親。雖然她將徐志摩失事現場撿回來的飛機殘片一直保留作為紀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作為一個母親,她會將寫給一個已經在天國的昔日戀人的詩說成是寫給她親愛的兒子的,這應該是她要忌諱的。作為一個母親,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平安、健康、幸福。儘管林徽因少女時代就遊學英國,但她畢竟在中國的傳統大家庭長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必然存在。


她曾在給胡適的信中說過:「我的教育是舊的,我變不出什麼新的人來,我只要『對得住』人——爹娘、丈夫(一個愛我的人,待我極好的人)、兒子、家族等等,後來更要對得起另一個愛我的人(按:即金岳霖),我自己有時的心,我的性情弄得十分為難。前幾年不管對得起他(即徐志摩)不,倒容易——現在結果,也許我誰都沒有對得起,你看多冤! 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也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是我愛我現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確證。志摩也承認過這話。」

在這段話中,她將自己對徐志摩的感情與自己對家人的感情對比,並且在爹娘和梁思成以及金岳霖和徐志摩之外,還特別提到了「兒子」,可見「兒子」在她心目中的分量。因此她的佳作當中,有一首是寫給兒子的,就非常合情合理了。她在1938年給費正清夫人費尉梅的信中說到自己的孩子:「寶寶(梁再冰)常常帶著一副女孩子的嫻靜的笑,長得越來越漂亮,而小弟是結實而又調皮,長著一對睜得大大的眼睛,他正好是我所期望的男孩子。他真是一個藝術家,能精心地畫出一些飛機、高射炮、戰車和其他許許多多的軍事發明。」她讚美自己的兒子是個「藝術家」,疼愛之心充溢字裡行間。由此可以看出,在林徽因的心目中,兒子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她不會捨得以兒子的名義來紀念徐志摩。再者,既然林徽因可以在給胡適的信中坦白地說起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這三個愛她的男人,並且曾經向梁思成坦白過她愛上了金岳霖的事實,因此,假如這首詩真是為徐志摩而作,她根本沒有必要也不會向梁思成隱瞞自己寫作這首詩的真實意圖,也就更沒必要將寫給徐志摩的詩說成是寫給自己兒子的。故而從作者性情之真及她的母親心理這兩個角度來分析,這首詩絕不會是情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