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獨家|昔日爸爸變對手?騰訊或將自立「出行」門戶

東哥解讀電商 發佈 2020-01-16T22:51:45+00:00

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在未來依舊會持續,畢竟在與京東的二選一案件里,阿里已經表示過這些競爭都是「在商言商」。

近日,海豚智庫獲取獨家消息,原本作為滴滴出行股東之一的騰訊,或將在2020年組建自己的出行業務團隊。

據多家媒體報導,滴滴出行目前的估值約為450億美元,雖然較2018年巔峰時期接近600億美元的估值縮水了150億元,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滴滴出行的行業獨角獸地位依舊不可動搖。那麼騰訊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投入巨大資源自立「出行門戶」?

► 騰訊為什麼要自行組建出行團隊?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BAT一直以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的三大巨頭著稱,而百度又無心把重點放在電商業務上,因此這場比賽實際上是阿里和騰訊二者的修羅場。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在未來依舊會持續,畢竟在與京東的二選一案件里,阿里已經表示過這些競爭都是「在商言商」。

滴滴:甩不掉的阿里基因

騰訊和滴滴,其實一直都處在一種矛盾的關係中。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滴滴出行的歷次融資事件。根據不完全統計,滴滴出行從2012年創立到現在,經歷了18次融資,超過200億美元。

海豚分析師整理

在幾乎每一次融資都動輒幾億美元的融資表中,只有天使輪的幾百萬人民幣顯得格格不入。雖然數額較少,但是這筆來自天使投資人王剛的資金,是把滴滴從金融危機給各行各業帶來的持續負面影響中解救出來的關鍵。王剛和滴滴出行的創始人程維,都是阿里巴巴的前任高管。

這說明,滴滴本身就是自帶阿里基因的。據知乎網友稱,滴滴開始是想找阿里投資的,不過被競爭對手快的打車搶先一步。後來的投資中,雖然陸續接受了騰訊的多輪融資,但騰訊的排他條約沒有禁錮住滴滴想要迅速發展壯大的步伐,反而使得滴滴的管理層想到了新的辦法與阿里建立起聯繫。

與騰訊漸行漸遠

2015年,滴滴併購了阿里系的快的打車,使得阿里順理成章成為了滴滴的股東之一。合併完成之初,滴滴就有更換地圖的想法,本想收購騰訊地圖自主發展,但是作為股東的阿里投了反對票,並與滴滴達成增持4億約定,將地圖更換成了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

緊接著,2016年,在阿里的牽線下,滴滴得到了軟銀、蘋果、富士康的巨額投資。而2016年6月的這輪融資也成為騰訊對滴滴的最後一次投資。在2017年,騰訊把出行市場的重心放到了摩拜,而阿里系及滴滴都投資了ofo,意在通過將其納入自己的戰略版圖彌補短板。

表面上看是摩拜對標ofo,實際上摩拜是在騰訊的推動下對標滴滴。2017年11月底,有媒體曝出滴滴與ofo失和,起因是滴滴控制欲太強。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滴滴因控制欲太強引起的叛逆心理,可能也是騰訊放棄滴滴的一個原因。

後來,摩拜作為布局本地生活的一個重要入口,被美團收購,至此,摩拜正式成為騰訊系的一員。而從滴滴的一系列操作來看,似乎只持股個位數的騰訊現在已經是一個單純的投資機構。

雖然滴滴出行現在更傾向於自成一派獨立運行,沒有站隊騰訊系或者阿里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不站隊是因為這樣的神秘感可以給投資人持續的想像空間,現在還不是站隊的時候。對於一家阿里和騰訊都是股東的企業來說,站隊似乎是遲早的事。

以上都是從企業之間的微觀角度去分析騰訊為何要自行組織出行業務,而從行業整體的宏觀角度看,騰訊這樣做也有跡可循。

► 出行行業遠未飽和,騰訊可能怎麼做?

儘管滴滴的順風車業務因2018年的兩起事故被迫下線,但是目前,順風車業務已經再次上線,這側面反映了共享出行這個市場的利潤空間是巨大的。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達到4.95億人,預計2019年達到5.71億人。

圖片來源:艾媒網

滴滴官方表示,2019年平均每天有3500萬單,並且還在高速增長。移動出行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用戶出行需求持續升級,為共享出行領域提供了發展空間。儘管受到了一些政策影響,但是這個行業解決了老百姓日常出行的問題,依舊是剛需;同時,共享出行從供給就業的角度來說,也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

這樣的行業前景下,騰訊想要自行組建出行業務就說得通了。目前國內網際網路的ATM新型格局中,阿里巴巴掌握滴滴的股權,有一定的話語權,且旗下高德地圖也推出了高德打車;而美團已經在上海和南京推出了美團打車,提供快車和計程車服務,雖然目前沒有順風車和專車業務,暫時避免了和滴滴的正面衝突,但是未來早晚會有一場惡戰;而騰訊目前在共享出行領域,無法管束不聽話的滴滴,投資的摩拜也已經歸入美團,因此需要自己組建出行團隊重新掌握行業話語權。

那麼如果要做出行,騰訊可能會怎麼做?海豚智庫認為,大機率會依託於微信生態開展這項業務。「助理來也」這個app曾經在微信端做過打車服務,這種私人助理的模式或許可以作為騰訊出行的思路之一,加入到聊天下端的介面中。

但不同的是,騰訊可以將場景性和社交性融入出行業務中。我們可以假設一個簡單的場景:幾位好友相約一起去聚餐,組建了一個群聊。A負責在大眾點評上找聚餐地點,到達後將餐館的位置信息分享到群聊里;其他人點進去以後,如果有一個選項可以直接叫車,那麼就節省了切換app到滴滴出行的時間成本和操作成本。

這種帶有極強目的性和社交性的場景,與滴滴出行這種乘客知道目的地,直接輸入叫車的個人場景閉環有很大區別。騰訊如果以此作為切入點入局出行行業,那麼微信生態會提供極大的便利性,這也會成為其他平台無法複製的一個優勢。

出行行業遠未飽和,騰訊此時入局是很好的時機,未來隨著美團打車逐漸在全國落地,滴滴的行業第一地位恐怕不能僅靠出海來保住,整個行業格局或許會發生新的變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