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剛而自矜失荊州。僅有一人拒絕降吳,孫權吩咐連床帶人抬過來

愛尚文史 發佈 2020-01-16T23:27:03+00:00

在關羽看來,只有那些從底層摸爬滾打而成功的人,才可以成為他的朋友。比如,張飛、趙雲、張遼、徐晃等人,這些都是沒有士族背景的人。


三國時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戰役,當屬魏蜀吳的「樊城」系列戰役。因為這一戰不僅捧紅了諸多的名將,而且影響非常深遠。把劉備集團從最鼎盛時期,拖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同時也讓東吳與蜀漢之間,徹底的撕破了臉皮。為曹魏的坐收漁利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使得本來就坐擁天下九州、一家獨大的曹魏,愈發顯得龐大。而吳、蜀兩個弱國也愈發顯得弱小。此戰之後,基本決定了魏蜀吳三國中由曹魏一統天下的走勢圖。

說到樊城戰敗的原因,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關羽的性格。其剛烈自負的性格,是導致樊城兵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受早期流亡生涯的影響,常常被士大夫官員壓迫的關羽,對那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們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從而養成了他孤高自傲、眼高於頂的性格。

關羽「善養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他寧願跟底層的小兵們喝酒聊天,也不願意跟士族官員們來往。在關羽看來,只有那些從底層摸爬滾打而成功的人,才可以成為他的朋友。比如,張飛、趙雲、張遼、徐晃等人,這些都是沒有士族背景的人。他最敬佩的就是白手起家的劉備。因此他一生死心塌地的追隨劉備,不避艱險,寧願千里走單騎,也要放棄榮華尋歸舊主。

相反對於那些擁有士族背景,靠家世背景坐享其成的官員,他並不待見。比如糜芳、孫權、馬超等人。

關羽坐鎮荊州期間,荊州內外矛盾重重,是導致他喪失荊州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矛盾

對外,主要是與東吳的孫權。由於早期的荊南三郡之爭,蜀漢與東吳鬧得很不愉快。後來劉備割還了一半的荊土給孫權,兩家才重新結為盟好。但是,由於關羽長期統率數萬大軍坐鎮荊州,孫權仍然感到非常恐懼。於是他派遣使者到荊州,打算與關羽聯姻,來鞏固一下彼此的聯盟關係。

可令孫權萬萬沒想到的是,關羽不但當面拒絕了使者,而且還大發雷霆。甚至公然辱罵孫吳的使者,將使者趕回了東吳。孫權被啪啪打臉,敢怒而不敢言。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樊城之戰爆發期間,關羽又藉口缺糧,公然搶奪了東吳在湘關的軍糧。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孫權的怨氣,而且使孫權的恐懼感也更甚。孫權非常擔心關羽贏了樊城之戰後,會不會跟孫吳秋後算帳。因此他主動找到了曹操,並不惜以稱臣的方式,請求聯合討伐關羽。


由此可見,關羽在對待東吳的問題上,處理的非常不好,把自己剛烈自負的性格特點暴露無遺。

二、內部矛盾

對內,大家都比較熟知的,就是關羽對糜芳、傅士仁的態度。《三國志》記載如下: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

說白了,這糜芳沒什麼本事,主要是靠他哥哥糜竺的影響力,才當上了南郡太守。關羽恰恰就不喜歡糜芳這樣的靠家世背景上位的人。因此!他常常輕慢糜芳、傅士仁等,導致了荊州內部矛盾重重。

事實上!這件事並不能完全怪糜芳,糜芳的哥哥是劉備集團的二把手,糜芳對劉備也非常的忠誠。當年劉備投曹期間,曹操曾上表薦糜芳為彭城相,但被糜芳一口回絕了。他寧願跟隨劉備繼續奔波受苦。由此可見他對劉備有足夠的忠誠度。

但是因為關羽的性格原因,二人之間常常矛盾重重,彼此離心離德。兩人在荊州的矛盾已經積累了很久了。

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

這裡的「私好攜貳」不是指糜芳天生就懷有異心,而是指他與關羽之間的不融洽,彼此離心離德。而且不止糜芳、傅士仁督領的南郡、公安的官員跟關羽不齊心。荊州各大郡縣的官員都受不了關羽的脾氣,都主動的投靠了呂蒙。包括除糜芳、傅士仁之外的武陵、零陵兩郡的太守官員。


可見荊州的內部矛盾重重,關羽處於眾叛親離的境地。


因此!由於關羽性格原因導致的荊州內外矛盾,是關羽由威震華夏到迅速消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沒有荊州的內外矛盾,即便他在樊城被曹魏擊敗了,荊州後方至少是相對安全的。

不過關羽留守荊州的官員中,還真就有那麼一位不願意降吳的忠臣。他就是後蜀丞相蔣琬的表弟,後來東吳大名鼎鼎的「潘太常」潘濬。

呂蒙白衣渡江,所有的官員都願意投降東吳。唯有治中從事潘濬,稱疾不肯面見孫權,終日躲在家裡不肯出門。孫權於是派人到潘濬家裡連人帶床搬過去見他。潘濬痛哭流涕,涕淚交橫,哀咽不能自勝,扶著床蓆不肯起身。史籍記載如下:

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權遣人以床就家輿致之,濬伏面著床蓆不起,涕泣交橫,哀咽不能自勝。

孫權為其忠義所感,於是用楚地先賢觀丁父、彭仲爽等降將的事跡來安慰他,並表示自己也會是一位賢君明主。說著,孫權又讓親近將領用手巾為潘濬擦洗臉龐。潘濬也被孫權的舉動所感,遂答應了歸為孫權麾下。

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他是後蜀丞相蔣琬的表弟。他為人清白,剛正不阿,明察事理,處事公正嚴明,不徇私情。早年師事於「宋仲子」後得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盛讚,因此而聞名於世。

公元192年,劉表匹馬入荊州後,潘濬被正式任命為江夏從事。當時的沙羡縣長貪污腐敗,被潘濬審查處死,使得全郡上下震驚恐懼,再也不敢有違規的行為。不久後他又擔任了湘鄉縣令,治理頗有名聲。劉備攻取武陵後,任命潘濬為治中從事,配合關羽打理荊州的內部事物。

投奔東吳

投奔東吳後,潘濬便死心塌地,鞠躬盡瘁的輔佐孫權。孫權任命其為輔軍中郎將,後升遷至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不久又接管了芮玄的隊伍,仍然負責荊州事物。武陵從事樊伷煽動五溪蠻夷造反,潘濬領五千兵馬大敗樊伷平定了武陵,斬首數以萬計。

驃騎將軍步騭屯兵漚口,請求招募諸郡以增加兵力。孫權詢問潘濬的意見,潘濬認為不可,孫權採納其言。武陵太守衛旌上表,說潘濬聯絡他表哥蔣琬準備造反,孫權堅信潘濬不會做這種事,於是免除了衛旌的職位。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孫權很喜歡射雉,潘濬常常勸諫。孫權對潘濬說「自從上次一別,已經沒有像從前那麼常射雉了」潘濬則認為,射雉又不是什麼要緊事,還有很多的國家大事,需要孫權去處理。並要求孫權為了他停止這種行為。於是當面弄壞了射雉的工具。孫權從此就不再射雉。


孫權有一個心腹名叫呂壹,為人刻薄,用法嚴酷,又操弄權勢。雖然職位不高,但非常得孫權的信任。因此被呂壹迫害的大臣數不勝數。其中包括建安太守鄭胄、丞相顧雍、左將軍朱據(小虎的老公)等等等等……

潘濬與陸遜等提及被呂壹迫害的人,常常痛哭流涕,以淚洗面。潘濬想向孫權陳說呂壹的罪過,但他聽說太子孫登早就勸說過很多次了,但並不被孫權採納。於是潘濬打算在宴會上親自刺殺呂壹。可惜事情敗露,呂壹藉口生病不去。潘濬只好又多次向孫權陳述呂壹的奸險,孫權才漸漸疏遠呂壹。

後三國時期,孫權性情大變,逐漸昏庸不明事理。潘濬雖然官至太常,位高權重,但是他加入孫吳集團的時間比較晚,後吳時期他跟陸遜等忠臣一樣,並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因此沒能夠淋漓盡致的展現自己的才能。


關羽樊城兵敗,可以說讓劉備丟了三件寶貝。一個是第一大將關羽;一個是荊州的領土;另一個應該就是才華橫溢、忠義雙全的潘濬,如果有潘濬在劉備集團,肯定可以為劉備省去很多煩惱。如果他與表哥蔣琬通力合作,在後蜀時期應該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