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中世紀時期歐洲所有商業活動的基礎

歷史的無盡之森 發佈 2020-01-16T00:05:35+00:00

參考文獻中世紀商人法及商事法庭新探Theearly Middle ages in the west:Economy and Society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

"行商"(itinerant merchant)就字面含義是往來販賣、沒有固定營業地點的商人。中世紀歐洲,行商是商人階級(merchantclass)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階層,他們由從事海外貿易的外國商人和從事國內貿易的外地商人組成,大多從事批發貿易,將國外或外地的商品販運到市集出售給零售商。

行商是怎麼出現的?他們消失了麼?

由於中世紀歐洲的市集都是定期在市鎮和城市中開市的,為了避免惡性競爭,絕大部分的市集會將舉辦日期會相互錯開,因而國外商人和外地商人常常逐一趕赴各個集市進行交易。這,便是中世紀行商所能產生的原因和他們主要的工作。

最早,很多學者認為包括行商在內的商人階層在加洛林王朝時期消失了,十一、十二世紀後行商又變為了坐商(即為有固定的營業地點和店鋪的商人他們多居於市鎮和城市中)。但這種說法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首先,行商的主要工作就是往返於各個市鎮和城市,利用開市的時差來購進貨物和賣出貨物,他們的貨物是賣給坐商的,再由坐商賣給購買者。說白了,行商是中世紀歐洲商業中最基本的單位,沒有了大量的行商,商業活動是不可能運轉的。而且,也正是因為行商的重要性,中世紀時期的所有商人法和商事法庭都非常注重保護行商的利益。

中世紀的商人不僅僅有從事西歐本土的海外貿易商人,當然這些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無疑也是行商中的一種。之所以有中世紀早期行商消失的說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從事海外貿易商的行商確實在中世紀早期減少了。這裡面的代表人物是歷史學家皮朗。他認為加洛林王朝時期和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出現了斷裂。在他看來,儘管日耳曼人的民族大遷徙沒有造成羅馬文明的中斷,但是這種連續性僅限於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則經歷了與墨洛溫王朝乃至古代文明的斷裂。其原因在於,穆斯林占領西班牙致使7世紀晚期和8世紀初西地中海地區與中東貿易全部中斷。儘管政治中心北移的加洛林王朝促進北海貿易的繁榮,但9世紀中後期維京人的入侵導致低地國家的海外貿易停止,從事海外貿易的行商因此而退出歷史舞台。所以,皮郎的結論是:"結果,作為一種普遍的職業化的商人階級,在加洛林王朝時代行商已不復存在了"。除了宮廷和修道院等機構雇用的代理商外,經常光顧加洛林王朝時期數量繁多的地方市場的只有小商小販。

但是,行商並不只是從事海外貿易的,中世紀的西歐不是羅馬帝國,如果從羅馬帝國的經濟情況看,那麼海外貿易絕對是其商業活動的大頭,不過在中世紀則不然。根據很多教會年代記和商會記錄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行商不僅僅從事海外貿易,大量的的行商是在從事陸路貿易的,他們交易的內容往往都與珍貴物品、珠寶、馬匹和牲畜有關。

根據當時《法令集》的內容顯示,行商們得到了東歐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居民的認可,他們在當地採購物資,如毛皮、木材、鐵礦等,通過陸路將他們的貨物運往東方進行交易,交易的對象恰恰還是當時占領西班牙的後倭馬亞王朝。換言之,行商們從斯堪的納維亞人和斯拉夫人那裡大量的購買了貨物,然後再賣給穆斯林,而後者不僅僅全額為行商支付其轉運的費用,而且行商還可以以適當的價格出售他們採購而來的商品。而所有的交易基本上都是使用當時面值極大的崔斯特銀幣而進行的。說白了,這些行商的貨物交易量是十分龐大的。他們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數量越來愈多,且已經開始從事大宗貿易了。

廣泛的活動範圍

留里克王朝時期的東歐地區十分的不穩定,再加上北歐海盜大量南下入侵西歐,這使得這個時期歐洲大陸上的貿易量收到了衝擊。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句名言:"不是沒有穆罕默德就沒有查理曼,而是沒有留里克就沒有查理曼。"(說白了就是正是因為留里克王朝早期的不穩定狀態,大量的行商才能在東歐一代批量採購貨物,向西歐洲輸送)美國經濟史學家羅伯特·洛佩茲認為:"穆斯林的擴張以及其對西地中海的控制與西歐貿易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

這裡面就要說明一個問題,在羅馬帝國時期,帝國內通用的書寫載體是莎草紙。而所有的莎草紙均產於埃及,並且埃及也是羅馬帝國的糧倉。而當伊斯蘭化從阿拉伯半島開始後,僅在倭馬亞王朝一朝之內,阿拉伯帝國的就征服了幾乎所有北非地區,並且順帶著還捎上了西班牙地區和敘利亞一代。西班牙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是一個行省,凱撒大帝和龐培都擔任過西班牙總督。而到了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崩潰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導致這些全都沒有了。因為當時的倭馬亞王朝準備向歐洲內陸繼續擴張,很多商品被列入禁運範疇。要不是查理.馬特結結實實的在普瓦提埃擋了一下,他的兒子查理曼又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加洛林帝國否則整個西歐都得帶上綠帽子了。


但是,吃喝穿戴用的問題還是根本問題。在這方面,阿拉伯帝國也不是放著錢不賺的,糧食和莎草紙是禁運的,但紡織品和香料並不在禁運範疇之內。但是,這些商品不能走海陸運輸,只能通過陸路進行貿易。這讓大量的行商開始往返於西班牙——法蘭西——德意志和東歐一代。他們從法國南部採購大量的小麥和皮紙(沒有了莎草紙,就只能用皮紙替代),然後賣到糧食稀缺的德意志地區和東歐,再從那裡採購大量的鐵礦石和武器(比如鎖子甲就是當時一個十分熱銷的產品,而德意志一代生產的鎖子甲想來都是物美價廉、量大質優的),再統統把這些東西運到西班牙賣掉,購買紡織品和香料在輸送回歐洲,其中,香料貿易的利潤最大。這就是中世紀早期行商的三角貿易。

北歐海盜的影響

不過,後來北歐人開始大量南下入侵,他們既是海盜同時也是商人。他們會洗劫一些防禦比較脆弱的城市,但如果遇到硬茬子,北歐海盜們就乾脆放棄武力進行交易,拿著搶來的東西去換生活必需品。在這個問題上,維京人可以說是代表,他們不僅搶劫而且還買賣,他們甚至連自己都賣,比如禿頭查理就曾經僱傭大量的維京人去對付當時的諾曼人和安茹公爵。結果神奇的發現對方軍隊的的主力也是僱傭而來的維京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歐的這幫海盜開始定居到了歐洲各地,他們的活動確實對歐洲的行商們造成了衝擊,因為他們搶劫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負責轉運大量貨物的行商。到了9世紀下半葉,隨著西歐大陸的環境漸趨穩定,行商又開始大量活動了。法蘭西一代的國王和領主們在這時候對行商是有點偏見的,畢竟北歐海盜的陰影還是揮之不去,他們要求所有行商必須繳納"丹麥金"說白了就是過路費。之所以叫丹麥金,是因為當時他們懷疑這些行商暗中串通北歐海盜,是很危險滴。

在"丹麥金"的徵稅記錄中可以看出在9世紀六七十年代,商人曾大量繳納這種捐稅,並且"丹麥金"的收取依據還是根據行商們的總財產來計算的。此外,9世紀的史料還證明義大利特別是威尼斯商人也開始了他們的香料貿易活動。

之所以要向行商收稅,一方面是歧視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確實有點不老實。當時的維京海盜仍然是一個比較不安定的因素,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經定居了,但重操舊業者不在少數。對於當時的西歐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這幫子維京海盜,而非阿拉伯帝國的入侵(因為後者的擴張已經接近極限了)。對維京人出售武器和鎧甲是在當時被命令禁止的,結果大量的行商視其為無物,依舊向維京人販賣武器。並且各個領主也需要在行商手裡採購和賣出貨物,這也是需要這些行商的。沒辦法,就只能讓他們交錢補償損失了。

當時的西歐正是大莊園盛行的時代,為了大量出售產品,莊園主們都十分歡迎行商。依據殘存的檔案,貿易代理人 (agentsofrade)負責區分法蘭克本國和法蘭克王國境外的商人。這個時期商人的構成是多樣化的.在中世紀早期的5個世紀裡,編年史,年鑑,聖徒傳,特許狀,宗教會議法令和法令集等提及的商人(mercatores)和代理人(negotiantes)的次數非常多,這些行商大致來說有三種類型,包括為城市提供貨物的行商、經營遠程奢侈品貿易和奴隸貿易的本國和外國行商、以及在夾在這兩個群體中間專門為一些大人物服務的行商(他們基本上販賣的都是武器馬匹和鹽礦中采來的鹽等高價值貨物)。

結語

在中世紀,行商是所有商業活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單位,行商的數量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多,他們的財富也越來越龐大。同時,那些專為世俗君主和修道院服務的行商也非常之多,他們財富的增長也吸引某些土地所有者和富裕農場主加入到商人行列。

並且,到了中世紀盛期行商們還將海外貿易圈從地中海擴展到北海(這裡面指的就是漢薩同盟,漢薩同盟就是靠著行商發家的)讓海外貿易成為遍及西歐、南歐以及北歐並影響國計民生的行業。為了保護這些行商和其他商人,商人法和商事法庭和一系列的商業法律也隨之開始出現了。

參考文獻

中世紀商人法及商事法庭新探

The early Middle ages in the west:Economy and Society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