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生平最不明智選擇,偷襲荊州殺死關羽,結果東吳未來就此葬送

歷史李老師 發佈 2020-01-16T00:36:50+00:00

我們知道,孫劉集團最開始走到一起,是因為強大的曹操南下,尤其劉備集團來到生死時刻,但這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

武聖關羽,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關羽去世後,逐漸被人們神化,歷朝歷代多有褒封。直到光緒五年(1879年),關羽的封號才最終確定,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問題來了,關羽的地位如此尊崇,孫權殺掉他奪取荊州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呢?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人們對關羽的評價:

郭嘉評價:「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周瑜評價:「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如果從郭嘉和周瑜的評價,那麼關羽確實是一位名將。

有這樣一位名將鎮守荊州,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一西一東,遙相呼應,豈不是妙哉?我們知道,孫劉集團最開始走到一起,是因為強大的曹操南下,尤其劉備集團來到生死時刻,但這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

每當看到孫權偷襲荊州並殺掉關羽這段歷史時,筆者總會想到新中國開國元勛的一句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孫權真正的敵人並不是劉備,而是曹操。

筆者堅持認為,孫權殺死關羽是一個愚蠢至極的選擇。如果曹丕擁有他老爹曹操10%的本事,那麼三國在劉備東征時就已經結束了。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孫吳政權的志向是一統天下,那麼對於孫吳最關鍵的地方就彭城,即徐州。

彭城這個地方位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之間,占據這裡就可以靠著兩大水系運送兵力和物資,再向北進一步就能跨越黃河,逐鹿中原一統天下。假如孫吳的志向是偏安東南,此時有兩個地方無比重要,淮河和襄陽。

歷史告訴我們,孫權根本就沒有一統天下的志向,他們所謂奪回荊州進而據守長江中下游就能實現偏安,有點太天真。試問歷史上哪一個南方朝廷能守得住長江?要守下長江,必須占據淮河,這點是關鍵的關鍵。

其次是襄陽,相信大家都看過《神鵰俠侶》,郭靖就是在襄陽城與蒙古大軍作戰的。南宋之所以能偏安,很大程度上就是占據襄陽和淮河,在這條戰線上屢敗金軍和蒙古大軍。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孫權偷襲荊州並殺死關羽,這一步臭棋。

孫權的正確操作是什麼呢?從大戰略上來說,最先要奪下合肥,占據淮河。做到這兩點後,再奪取荊州、襄陽。如果做到這些,孫吳政權才真正有了優勢。事實上,孫權、劉備兩人奪取天下的希望本身就無比渺茫。

當時唯一的一個機會就是關羽那次「威震華夏」,即「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可惜,孫權讓呂蒙偷襲荊州,而殺死關羽那一刻起,孫吳和蜀漢也徹底失去了和曹魏一爭天下的可能。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