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襄陽市博物館的新變化

襄陽漢江網 發佈 2020-01-16T01:39:55+00:00

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市博物館新館建設現場全媒體首席記者安富斌 通訊員潘夢婷攝「吾愛吾襄·讀城」活動現場酒店墓地出土的虎座鳥架鼓、青銅器 全媒體首席記者安富斌攝  通訊員陳坤 袁偉 全媒體記者張亞婷  舉辦展覽超過17場,接待國內外觀眾55萬餘人次,完成基建考古項目57個,

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市博物館新館建設現場 全媒體首席記者安富斌 通訊員潘夢婷攝

「吾愛吾襄·讀城」活動現場(市博物館供圖)

酒店墓地出土的虎座鳥架鼓、青銅器 全媒體首席記者安富斌攝


  通訊員陳坤 袁偉 全媒體記者張亞婷

  舉辦展覽超過17場,接待國內外觀眾55萬餘人次,完成基建考古項目57個,新館主體結構如期封頂……2019年,襄陽市博物館(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與發展。

  隨著時代變化、社會發展,公眾對博物館的文化需求,早已不是當年靜謐幽深的文物陳列室所能承載。市博物館館長姚練表示,當今的博物館變得更具交互性,不僅要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還要匯聚各類社會資源,解答好「傳承與發展」的時代命題。

  展覽: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襄陽是出土南朝畫像磚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其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從2015年開始,襄陽南朝畫像磚就很「忙」,輾轉於全國各地博物館。2019年,「天國之享——襄陽地區出土南朝畫像磚藝術展」先後在陝西、廣東、江蘇、山東等地展覽。作為襄陽市博物館的精品展覽,該展覽至今已展出近30場。

  為了推動更多優秀文物資源「走」出去,2019年市博物館還選送南宋壁畫參加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舉辦的「色掛形象窮神變——中國古代壁畫源流展」,選送18件青銅器參加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辦的「問祖尋根——姓氏文化主題展」等。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範文強表示,襄陽這些較為獨特的文化遺產資源「走」出去,既讓文物「活」了起來,又讓更多人了解了歷史、認識了襄陽。讓襄陽文物「走」出去的同時,也要將外地優秀展覽「請」進來。通過館際交流與社會合作,2019年襄陽市博物館引進「泰山石刻拓片展」「東皋印派印章專題展」等5個專題展覽,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攝影展、「墨韻襄陽」當代中青年畫家作品展等展覽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博物館要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幸福感、獲得感。為此,要在館藏文化資源梳理與研究上下功夫,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文化精髓提煉和展示出來,緊扣時代發展脈搏,更好地展示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胡俊玲說。

  社教:匯聚社會資源,從陳列室變「博物館+」

  如今的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廳。胡俊玲表示,藉助匯聚文化、教育等各類社會資源的「博物館+」平台,在襄陽市博物館不僅能看展覽、賞文物,還能做手工、聽講座、看演出。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襄陽市博物館推出「晨鐘暮鼓」表演、文物修復互動、館藏陶俑服飾動態展示、專家現場鑒寶、小記者唐詩吟誦等系列活動,運用新方法展現古與今、人與物、當下與未來的超級連結。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市博物館特別組織了「昭明課堂」「襄博鑒寶」等品牌社教活動,並聯合襄陽日報社、襄陽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開展「吾愛吾襄·讀城」活動。

  依託「昭明課堂」社教品牌,2019年市博物館先後走進襄城職高、紅星小學、市四十二中等學校,講授「襄陽名人知多少」「中國銅鏡文化」等課程,並增加手工製作銅鏡等體驗環節,寓教於樂,增強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依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襄城區稅務局、市氣象局等單位來館開展主題黨日等活動;龍城之星幼兒園、南漳希望小學等學校師生來館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學第一課」等活動48場次。

  市博物館宣教部負責人袁偉說,圍繞節假日,市博物館還開展了「博物館裡鬧元宵」「來博物館過端午——巧手做香包」「歡樂兒童節——博物館尋寶之旅」「2020,非你莫『鼠』」等活動。

  目前,襄陽市博物館已相繼招募活躍志願者及小小講解員300餘人,年平均舉辦館內講解370餘場、館內外社教活動68場次。其中,「昭明課堂」公益課堂團隊獲評2019年度湖北省文博系統「優秀社教團隊」,「昭明課堂」公益課堂項目入選2019年襄陽市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名單,被評為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考古:用實物見證歷史

  在2019年湖北考古業務成果交流會上,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評價,襄陽把配合基建項目的考古工作做出主動考古發掘項目的效果,體現出襄陽考古工作者高度的責任心和較強的專業素養。

  2019年,襄陽考古成果顯著,完成本市「項目化」推進區域性統一評價文物保護項目調查、勘探面積7萬畝;完成基建考古項目57個,勘探面積8900多畝,5個發掘項目面積3200餘平方米,出土各類器物3568件。其中,酒店墓地共清理東周墓葬149座,車馬坑1座,出土陶、青銅、漆木器及玉器等各類器物共計800餘件隨葬品。酒店墓地東南距鄧城故址約2.7公里,此次發掘獲取的資料對於鄧城區域的楚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賈巷墓地位於鄧國故址以南數百米,2019年共發現戰國晚期至東漢晚期墓葬500餘座,出土各類器物千餘件。戰國晚期墓的年代皆在秦拔鄢、鄧以後,出土了戰國四山紋銅鏡和銘文銅戈等重要遺物。賈巷墓地的發掘為研究本地戰國秦漢墓的葬制葬俗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

  在考古發掘中,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還密切與專業高校合作,通過政府採購方式,建立了由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武漢大學組成的考古發掘合作定點高校項目庫,根據實際情況,拿出部分發掘項目與這些大學開展業務和研究合作,促進了發掘保護和研究水平的提升。「2019年,當博物館被推上『文化中樞』的位置後,意味著它所肩負的責任使命在保持其原始使命收藏、保護、交流、研究和展覽的基礎上,也在逐步增加更多的社會功能。」姚練表示,市博物館將更好地發揮「文化中樞」作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