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新石器時代龍山時期!大同吉家莊遺址發掘成果震撼考古界

山西新聞網 發佈 2020-01-17T01:56:00+00:00

大同吉家莊遺址發掘成果震撼考古界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又添新地標本報訊(本報記者趙志成 通訊員馬靜波 崔莉英)「首次發現大同地區龍山時期的房址;出土龍山時期的一個女性頭骨;發現多件禮儀性器物;出土大量陶器用品。

大同吉家莊遺址發掘成果震撼考古界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又添新地標

本報訊(本報記者趙志成 通訊員馬靜波 崔莉英)「首次發現大同地區龍山時期的房址;出土龍山時期的一個女性頭骨;發現多件禮儀性器物;出土大量陶器用品。」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成果匯報會上,由該校王曉琨副教授負責的大同吉家莊遺址發掘考古成果,引起國內外考古界廣泛關注。

吉家莊遺址位於雲州區吉家莊鄉吉家莊村南約150米處的桑乾河南岸台地上,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晚期到龍山時期(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文化遺存。遺址面積約1平方公里,大部分現在都作為農田耕地使用。據大同市的文物考古人員介紹,遺址地面殘存遺物非常的豐富,東北部有曲曲折折的小溝,從斷層便可以看到灰坑和灰層。灰層厚達2.5米至3米左右,遺物數量不少,但一直沒有發掘。

早先年前,經當地文物部門根據地面的遺留物辨認,初步認為:遺址中的陶器質料主要是夾砂陶、泥質陶兩種。大部分為灰陶,還有一些紅陶和黑紅相間的彩陶。陶器上的紋飾主要有粗繩紋、細繩紋、磨斷繩紋、蘭紋、弦紋及素麵紋。器型有:大口瓮、罐、盆、石斧、石杵等。器型口沿有侈口、敞口和直口,大多數器物的口沿上均為繩紋,從遺址的包含物來判斷,吉家莊遺址主要為龍山時遺址暴露在斷崖上的灰坑達100餘處,還有倒塌的房屋白灰面堆積、道路等重要遺蹟。

2018年2月,國家文物局批准了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制定的《山西省大同市桑乾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2018~2023)考古工作方案》,決定在吉家莊建設人大考古實習基地。2018年9月,吉家莊考古實習項目被列入山西省「文物保護和文化產業發展類」的雙方重點合作項目。2019年5月啟動發掘工作,該年度發掘面積為800平方米,從上至下的地層分現代耕土層、遼金文化層和新石器時代地層。

據王曉琨副教授介紹,首次發現大同地區龍山時期的房址,圓形白灰面房址5座且保存相對完整,發現的建築材料為泥磚;發現了大型柱礎,預示著有大型建築的存在;發掘墓葬1座,出土龍山時期的一個女性頭骨,這是在大同地區首次發現的該時期人類頭骨,對於研究大同人的體質特徵提供了很好的標本;發現多件卜骨、骨笛等禮儀性器物。發現的陶片包括夾砂灰、夾砂紅陶、泥質灰陶、泥質紅陶等類型,紋飾包括繩紋、籃紋、素麵等。陶器器物組合有斂口缽、雙鋬鬲、敞口碗、豆、平底盤、蛋形瓮、斝、尊、單耳杯等;石器有穿孔石刀、磨製石斧、石環、石鏃等,發現大量製作精美的骨錐、骨簪、骨針等。此次考古發掘工作除完成常規發掘任務,還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與區域系統調查。

王曉琨涚,從目前的考古成果看,吉家莊遺址所處的時代與著名的石峁古城、陶寺古城年代接近,都處在中華文明形成的前夜,因此,吉家莊的考古發掘對於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