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想要漁獲好,除了釣點和餌料,浮漂的選用也很重要

認真的釣魚 發佈 2020-01-17T01:58:15+00:00

冬魚難釣,冬魚口輕,冬魚口弱,冬釣漁獲差,當然,冬季釣魚,真的很冷;在冬季釣魚,有這麼多實際困難,所以冬釣想要有漁獲,那一定要處處強調細節,線要細,鉤要小,餌要腥,動作要輕,之所以有這麼多講究,其實也是為了能釣到魚,那麼要說對漁獲,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環節,第一是釣點選擇,第二是窩料

冬魚難釣,冬魚口輕,冬魚口弱,冬釣漁獲差,當然,冬季釣魚,真的很冷;在冬季釣魚,有這麼多實際困難,所以冬釣想要有漁獲,那一定要處處強調細節,線要細,鉤要小,餌要腥,動作要輕,之所以有這麼多講究,其實也是為了能釣到魚,那麼要說對漁獲,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環節,第一是釣點選擇,第二是窩料和釣餌,要說第三,那一定是調釣,但是,在調釣的這個大環節中,關於冬釣的浮漂選用,卻是直接關係著漁獲的數量。

釣點選得好,那誘魚進窩的效率,就非常的高,運氣好,打窩之後沒多久就能發窩;如果窩料選得好,那就給口幾率多;如果調釣好,抓口清晰,漁獲自然沒問題;但是,在這三個關鍵環節中,浮漂用的對不對,看似不起眼,但是,對漁獲的最終數量,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浮漂的作用,其實就是浮漂的浮力,和釣餌、鉛墜之間,確定釣目之後,達成的靜態平衡,在這個過程中,魚在吸食鉤餌時,正好就打破了這種平衡,從而帶動浮漂下沉,或上頂,又或者其他的動作,這就是漂相的原理,而冬釣用漂,尤其是鯽魚漂,選起來看似簡單,吃鉛小、切水快,靈敏度高就夠了,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麼簡單,如果選用不當,則會嚴重影響最終的漁獲數量,那麼,關於冬釣鯽魚漂,我們該遵循什麼參照呢?

參照一、冬釣鯽魚漂的吃鉛配重,應按照夏季鯽魚漂吃鉛配重四分之三

在冬釣選漂,尤其是吃鉛量上,很多釣友是有一個誤區的,就是浮漂的吃鉛越小越好,以為冬魚口弱,冬季的鯽魚口就更弱,這種輕弱,不同於夏秋季的魚口輕弱,夏秋季魚口輕弱,是因為缺乏進食慾望,比較淺顯的理解,就是沒胃口,不想吃;而冬魚的魚口輕弱,是因為沒力氣,心有餘力不足,但是進食慾望其實是很旺盛的,看似區別不大,但是給口的反應是不同的;夏秋魚口弱,漂訊反饋是淺嘗即止,很難有實口,更多就是像在逗著玩,所以我們調釣,多偏靈;而冬釣調釣,則以鈍為主。

但是,我們要考慮到一個問題,就是冬魚因為低溫,肌體無力,吸食鉤餌力氣很小,那麼在吃鉛配重選擇上,肯定是不能和夏秋用漂一樣,但是,也一樣不能以小為主;關於浮漂的吃鉛,曾經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說法,就是浮漂浮力1kg,那麼配套鉛墜也應該重量是1kg,而且誤差還不能太大(3g左右),最主要是鉛墜還不能沉底,那麼只要漂型適當,不管是鯽魚給口,還是鯉魚給口,浮漂是都會有動作的;

當然,這個說法比較誇張,畢竟這麼重的配鉛,也扔不出去,但是原理上,是沒什麼區別的,但是,要考慮到,魚吸食鉤餌,肯定是先打破浮漂、鉛墜、鉤餌之間的平衡,那麼接下來,配鉛的影響就出來了,魚在將鉤餌吞咽到魚唇後,魚需要拖著鉤餌移動,才能帶著浮漂有動作,那麼這個時候,吃鉛的大小,肯定會影響魚拖拽鉛墜、浮漂的效果,具體來說,當魚唇含鉤,如果鉛墜配重小,那拖拽時,費的力氣就小,漂訊就靈敏,那麼提竿刺魚,成功率就高;但是,這個時候要考慮到另一個影響,就是如果鉛墜配重太小,雙鉤的鉤餌重量,過於接近鉛墜的重量時,那鉤餌、子線、鉛墜之間,鉛墜墜不住鉤餌,浮漂和鉛墜之間沒有拉拽的力度,比較直白的理解,就是漂座以下,任何外界影響,都會導致浮漂出現動作;

而在冬季垂釣,不管是冰釣,還是未封冰的狀態下野釣,走水是很常見的事情,想要抓真實魚口,鉛墜的配重,至少要錨住漂,拉住鉤餌,但是實際上,這種量化是沒有標準的,我們只能借鑑夏秋季釣鯽時,常用浮漂吃鉛配重來選擇,四分之三到三分之二之間,就是一個比較省事的選擇標準,及不至於配鉛太輕,錨不住鉤餌,也不至於吃鉛太大,冬魚吸食困難。

參照二、漂尾要實心,漂長有講究

在冬季,很少有人用吃鉛過大的浮漂,所以不管怎麼搭配,釣組肯定是偏靈的,所以在冬釣中,觀漂是很辛苦的,起風、水浪、冰面下的負壓,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浮漂起伏,所以釣友們會選用加粗尾,甚至是空心尾的浮漂,因為這種浮漂相對看起來比較清楚,但是這樣的浮漂,在夏秋季出釣,這種浮漂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在冬季,尤其是天冷寒冷,魚口越來越輕弱的時候,這種加粗尾、空心尾的浮漂,就會過濾掉很多微弱的魚口。

因為這種加粗尾、空心尾,在有風、水面起伏的時候,會導致浮漂的重心略有擺動,而魚口輕弱時,這種浮漂重心擺幅,會將輕弱的魚口訊號,直接過濾掉,而本身空心尾、加粗尾的漂尾,還會自帶一部分浮力,在夏秋季,這部分的浮力相較於魚口,是沒什麼影響,但是在冬季,這部分浮力,會導致浮漂在起風、起浪、冰面負壓時,主動上下擺動;那麼在選用冬釣浮漂時,實心尾、細圓尾、細扁尾,就是最佳選擇,為避免觀漂不易,我們可以用略高的釣目;

那麼在選用浮漂的漂尾長度時,也是有講究的,最好漂腳的長度和漂尾長度接近,這樣選是有講究的,如果漂腳相對於漂尾太短,對鎖定浮漂,也就是保持浮漂在水中的穩定,是沒什麼作用的,前文我們說了,冬釣時,浮漂的起伏是常態,那麼釣組中,浮漂漂腳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利用其在水下的部分,穩定浮漂;那麼漂腳太長,有魚口時,魚拉拽鉤餌、拖動浮漂時,就會影響魚口效果,其實這是很好理解的,漂腳全部沉於水下,越長的漂腳,在水下幅度越大,受水的阻力就越大;那對冬季來說,浮漂阻力越大,吞咽鉤餌就越困難;比較合理的標準,最好就是漂尾、漂腳的長度接近,最好是一致,這樣的效果會最好。

總結語

魚口這個問題,在夏秋季,和冬春季,因為氣溫、水溫、氣象條件諸多不同,導致魚口的頻率、吸食的力度等等,有著很多的不同,在夏秋季看起來沒什麼問題的做法,用到冬釣,幾乎都會影響到垂釣效果,那麼間接的說,漁獲的最終數量,自然就大不相同,對應開篇所言,冬釣是非常講究細節的,想要釣到魚,釣上魚,釣到很多魚,那只能是在細節上多下功夫,這樣漁獲才有保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