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十年過去,它還是最好的國產經典抗戰劇

月海影視 發佈 2020-01-16T03:23:44+00:00

10年前,有一部現象級的戰爭劇,到如今,口碑隨著時間而逆襲,一路飆升到9.4分,不誇張的說,十年過去了,它還是最好的國產經典抗戰劇!

10年前,有一部現象級的戰爭劇,到如今,口碑隨著時間而逆襲,一路飆升到9.4分,不誇張的說,十年過去了,它還是最好的國產經典抗戰劇! 它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

早在2005年,就有一部叫做《亮劍》的抗戰劇橫空出世,李幼斌飾演的主角李雲龍和張光北飾演的配角楚雲飛貢獻了極為精彩的表現,這部劇也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愛好者。《我的團長我的團》同樣是製作精良的抗戰劇,這部劇播出後自然會同《亮劍》相比較,許多年來這兩部劇的劇迷之間的爭論始終不休,其實這並沒有意義,本質上《亮劍》是抗戰劇,而《我的團長我的團》卻只是穿了抗戰劇的外衣。

本劇一開始就在萬眾期待中播出,原因是它基本延續了《士兵突擊》的陣容,導演康洪雷,編劇蘭曉龍,還有一眾主演。康洪雷導演和蘭曉龍編劇做完《士兵突擊》,本打算做一部《隋唐演義》,正巧蘭曉龍手頭上有一份史迪威的大綱,拿給康洪雷導演看了之後,他們去和製片人吳毅聊,聊了二十分鐘,突然就決定了,要做中國遠征軍。

2007年清明節,蘭曉龍和康洪雷來到了一個地方,松山。這是一座叫做松山的山,一座位處勐臘鄉的松山,一座架在滇緬邊境的松山。在松山上,蘭曉龍發現了一座墓碑。一座兩平方米的墓碑,什麼都沒有。蘭曉龍說,他在想這裡究竟埋了誰呢?於是上前一看,然後整個人都傻掉了,腦袋「轟」的一下炸開了。

這座墓碑沒有名字,墓碑下埋了八千人;因為這座山叫松山,是中國遠征軍里松山戰役的遺址。松山戰役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松山血戰」,在這裡日軍傷亡1250人,國軍傷亡7763人,極其慘烈。蘭曉龍找了一個樹叢,直接往後一趟,雙手緊扣,閉著眼睛,周遭特別安靜,只有康洪雷以煙代香坐在墓碑旁看著他。

而蘭曉龍在沉思……不,不是沉思,後來蘭曉龍自己說,他也不知道那時他在想什麼,非常混亂、非常複雜的情緒,根本無法用一兩個詞來概括。就在那一刻,蘭曉龍知道自己要寫一個什麼樣的劇本了,他希望寫出來的劇可以讓觀眾看完後,有他在樹叢中躺下閉目時腦子裡那糟糕的感受。

於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誕生了。

全劇開篇始於雲南禪達潰兵收容站,來自全國各地的潰兵聚居於此,孟凡了、阿譯、郝獸醫、要麻、不辣、蛇屁股、康丫、豆餅組成了覓食小組同進退,他們用抱團的方式希望能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地方一起活下去,一起的還有東北潰兵迷龍。這天他們聽說遠征軍要補充兵員緬甸打仗了,這樣潰兵們都提起了精神,所有人蠢蠢欲動準備報名參加,可是迷龍反對,把所有要去的人揍了遍,可就算遍體鱗傷所有人都還是想去,連一直跟隨迷龍的小弟羊蛋也為了能去緬甸。

一天阿譯25歲生日,他提議今天就吃白菜豬肉燉粉條,想以此來提振士氣,每個都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孟煩了也使盡所有力氣外加坑蒙拐騙搞來了粉條,加上阿譯賣表換來的豬肉,最終他們做起了白菜豬肉燉粉條,這讓迷龍想起了東北老家也加入了他們,他們也終於成為了在一個鍋里燉的白菜豬肉燉粉條。

後來他們就一起被編入了遠征軍入緬作戰了,去緬甸路上的飛機碰到了日機被擊落,活下來的人開始了大逃亡,逃亡一開始就碰到了龍文章,龍文章救了他們並帶領他們脫離險境,並不斷收攏走散的遠征軍。他們找到了英國人的機場,並進行了機場保衛戰,英國人查不到龍文章的身份,將他們趕出機場,龍文章被迫帶人撤離並帶領隊伍回國,並不斷收攏潰兵,整個過程中李連勝、要麻犧牲,在龍文章的努力下隊伍也越拉越大,此時喪門星加入,龍文章帶領他們一次又一次脫離險境,終於把隊伍帶回到了怒江邊,守江的國軍此時炸掉了過江的橋,為了掩護百姓和給東岸打出固防的時間,龍文章帶領他收集來的潰兵不得不死守南天門,戰鬥異常慘烈,幾乎全軍覆沒,康丫犧牲,僅23人逃回東岸,龍文章因為冒充團長被抓,在審龍文章被審時,倖存者們為了替龍文章開罪,想盡辦法各顯神通,反倒是因為阿譯的一番演說,說清楚了龍文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虞嘯卿因為守江有功升為師長,虞師成立,龍文章出任重新組建的川軍團團長,此時的川軍團只是湊齊虞師3個團編制,沒人沒槍沒戰鬥力,龍文章偷挖牆腳想盡一切辦法壯大自己,克虜伯加入川軍團,不久後日軍強行渡江,被輕鬆打回,龍文章藉此機會鍛鍊新兵,放任殘留的日軍進入後方,虞嘯卿非常生氣並讓他們自生自滅。

之後兩岸形成了漫長的對峙,後來孟凡了接到家書得知父母在江對岸,做了逃兵想去接父母被師部的人抓住,龍文章知道後親自帶隊過江接回了孟凡了的父母,並在對岸碰到了紅色武裝,與日軍遭遇後,為了掩護他們過江紅色小分隊全部犧牲了,回來之後因修改地圖感動虞嘯卿,龍文章趁機向虞嘯卿要了美國顧問,美國顧問一看川軍團的狀況掉頭就走,為了挽留他們,龍文章與顧問阿瑟麥克盧漢上演了精彩的對話,成功挽留了他們。

後來龍文章與孟凡了多次過江偵查,為了找出攻下南天門的辦法,最後一次偵查回來,兩人都受傷了卻發現虞師正準備進攻,龍文章知道必敗為了阻止虞嘯卿,在沙盤推演中擊敗了虞嘯卿,但孟凡了為了眾兄弟的命逼龍文章不要說出自己的方案,虞嘯卿苦求龍文章進攻的辦法龍文章都沒有說,在後來的炮擊中獸醫死了,讓孟煩了爆發了,終於決定要做點什麼,於是鼓動龍文章說出了方案,虞師立即按照新方案訓練進攻,在一切準備就緒時,進攻如期展開。

當先鋒200多人攻上山時,唐基卻拿出了上峰的攻擊立止的命令並成功把虞師的進攻拆散,就這樣200人在山頭與日軍消耗,度過了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壯烈的38天才等來主力部隊,倖存者寥寥無幾,回去後,迷龍擊斃了高射炮逃兵卻沒想到是軍部陳大員的侄子,龍文章為了讓迷龍死的有尊嚴只好將他擊斃,並每天上迷龍家喝毒藥來獲取迷龍老婆的原來,不辣因為受傷被主力拋棄後不願意歸隊,自己一條腿想蹦回湖南,龍文章為了不打內戰說了國民黨必敗,因不當言論被抓最終選擇自殺,克虜伯也跟著自殺,剩餘的人被編入西征部隊,余治在西征途中死於日軍之手,內戰爆發後孟煩了很快被俘,跟隨解放軍做勸降的工作,當勸降阿譯後,阿譯選擇了自殺,勸降張立憲後與張立憲和小醉擁抱,戰爭結束後孟煩了回到了禪達的家與父母生活,60年後虞嘯卿來拜祭烈士,第一個要祭的就是他認為他一生的摯友,龍文章!

最近在二刷,除了覺得日常生活剪輯略緩慢之外,仍然覺得是一部內地至今無出其右的電視劇。該劇也是唯一一部讓我每次看都會有同樣感動和悲傷的國產電視劇,讓我深刻感到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人性在戰爭中的煎熬:

1、忠實原著,幾乎是一句話一句話拍下來的;2、演員出彩,從主角到配角,幾乎沒有出戲的演員。以至於後來看書時,腦海中蹦出的每個形象就是電視劇里的樣子;3、配樂抓人,我很奇怪從豆瓣到知乎,很少有人談到裡面的配樂,事實上幾首主旋律,前期小號的那首,後期人聲的那首,都縈繞在心裡久久不散;4、戰爭場面,不說甩出所有國產電視劇幾條街了,就連很多國產電影都難望其項背。

第一遍看完這部劇的時候只是覺得被震撼著,感覺心裡頭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多看幾遍後,才慢慢有一些感覺。首先這是一部給活人看的關於死人的故事,所以看的過程中很多人感覺悲傷洶湧而來,我也多次流淚。蘭曉龍無疑是有才的,他用平實的文字寫下了這個我認為很偉大的故事,就像蕭峰在聚賢莊用太祖長拳力挫眾高手一樣,這些平實的文字殺傷力無疑很大,大到張國強要成立刺龍基金會募捐追殺蘭曉龍。

這是一部有天問的電視劇,全劇一直在尋找一些問題的答案,炮灰們一直都在尋找著生命的意義,他們的生命對於上峰來說都是不值劈柴的數字,炮灰們卻想用生命換來勝利,明知道會失敗還在幻想著勝利,明知道是死還在幻想著勝利。

這部劇還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戰爭對於普通老百姓、學生、敵占區的老百姓的摧殘。若干年後,拍劇之前,蘭曉龍和康洪雷去走訪那些留在雲南的老兵,向他們了解當時的情況,本以為會很激動的他們卻顯得異常平靜,就像最後的孟煩了一樣的平靜,可能是他們經歷的實在是太多又在歲月的侵蝕下才能夠安放下他們那一顆顆熾熱的心。

這部劇不是什麼大場面宏觀方面的電視劇,它是以底層的視角來解讀那段歷史,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邏輯沒有變。底層視角讓我們有親切感,因為他們所做所想正是我們在那個環境中有可能做有可能想的,這讓我們對事情是它本來該有的樣子有更深的理解。

這個劇不好懂,很多人說看不太懂,演員也說看不太懂劇本。片中有很多隱晦之處,比如虞嘯卿之所以能夠當師長,完全是因為死啦死啦在對岸和日軍在死磕,靠1000多條性命給虞嘯卿贏得了時間,贏得了尊重,贏得了源源不斷的支援。這點並未如以往簡單電視劇那樣挑明。而更值得多想幾次的是幾位主要人物究竟代表了什麼,比如郝獸醫身為一名醫生,一輩子總想幫助別人,卻一條人命也沒救過,最後是「傷心死」的。這代表了什麼?比如煩啦如此厭戰,為什麼還會一次次出現在戰場上,而且看起來十分精通打仗。當然一方面是老兵的油滑,但他打仗的目標是什麼,不是理想主義,不是職業軍人的專業精神,僅僅為了活命為什麼能把仗打得那麼明白。比如豆餅真的就那麼老實,哪怕手被燙熟也摸著機槍堅持不動,是否有其他的心思在支撐著他的行為……

我相信,99%的人不會真正看懂《團長》隱藏的寓意。但把「全部看懂劇情」作為衡量作品好壞的標誌,是沒有必要的。這個作品的目的,不是讓我們去看穿作者充滿懸疑的劇情,也不是讓我們去品評武器裝備的細節,更不是讓我們去談論角色的英俊或是骯髒,而是提醒我們去記住抗戰中曾發生過的那些事,記住為勝利付出犧牲的人們!

《團長》十年,回看無數遍仍然熱淚盈眶,因為它真的做到了劇中的那句:「上敬戰死的英靈,下敬塗炭的生靈,中間的敬人世間的良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