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查靠譜嗎?結果陽性就是得癌了嗎?

搜狐健康 發佈 2020-01-15T03:29:24+00:00

文/ 干玎竹 編 / 袁月很多「高大上」的癌症體檢機構和項目,讓消費者眼花繚亂,背後貓膩不少、問題重重,搜狐健康教你,如何選防癌套餐才不挨宰。


文 / 干玎竹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很多「高大上」的癌症體檢機構和項目,讓消費者眼花繚亂,背後貓膩不少、問題重重,搜狐健康教你,如何選防癌套餐才不挨宰。

癌症能被提前查出來嗎?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徐志堅給了肯定回答,他認為目前的技術手段的確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常見癌症,從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進行定期專業的癌症檢查,現在仍是人類抵禦癌症的最佳方法。

目前應用於癌症篩查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常規項目、影像學診斷、內鏡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等方法。

血清腫瘤四項標誌物檢查有用嗎?

很多防癌套餐里都會包括一個叫「血清腫瘤四項標誌物」的檢查,這個檢查對癌症早期發現有用沒用,準不準確呢?

「血液中的生物標誌物(Biomarker)陽性與否,並不等同於是否有腫瘤,我們需要科學解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律方副主任醫師在接受搜狐健康採訪時指出,所謂腫瘤標記物是指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腫瘤刺激人體產生的物質。一些正常組織或良性腫瘤以及炎症反應,也可能使腫瘤標記輕度升高,其次不排除檢測試劑、檢測方法、人員和機器產生的誤差,也會出現「假陽性」。臨床上還遇到過一些腫瘤患者,腫瘤晚期,這些腫瘤標記物的值都正常,甚至偏低。

所以,通過一些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的確可以對某些腫瘤起到預警作用。但只是預警,不是確診。律方強調,現在全球公認的癌症診斷金標準還是病理學檢測依據,無論什麼指標,目前都不能代替病理學診斷。

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該怎麼看?

律方解釋,如果在體檢中發現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升高,但沒有自覺症狀和影像學上的改變,不要害怕,在三到六個月後持續複查,就可以了。再次複查時,如果腫瘤標記物水平一直維持現狀,或者下降,那就是沒問題。如果發現腫瘤標記物水平持續升高,比正常水平高很多,那麼提示我們可能是腫瘤細胞在複製,或者有其他異常,需要治療。

律方進一步解釋,血清腫瘤標記物並不是特異性很高的檢查。比如CEA檢查,是腺上皮相關的腫瘤細胞標記物,它在所有的腺細胞相關腫瘤中都可能增高。但是患了結腸炎的人,拉一段時間肚子後CEA也會增高。所以不能說血清腫瘤標記物增高,就一定得了腫瘤。

科學的防癌體檢套餐到底要怎麼選?

記者走訪一些體檢機構發現,防癌基礎套餐、防癌職場套餐、防癌夕陽紅套餐、防癌亞健康套餐、防癌兒童套餐……各類項目讓人眼花繚亂,價格更是從幾百元到四五千元不等。我們到底應該怎麼選呢?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防癌科主任袁鳳蘭教授告訴搜狐健康記者,針對常見的癌症,國際上都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篩查指南。每個人的癌症發病種類和發病風險都不同,要針對個體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防癌篩查套餐。

1. 肺癌 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由於早期肺癌起病隱匿,往往沒有明顯不適症狀,要提高肺癌早發現、早診斷的比例,最主要的就是定期篩查。

目前,國際上推崇的肺癌篩查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這能有效發現小結節,而常規X線胸片檢查無法發現直徑在10毫米以下的早期病灶。袁鳳蘭建議,年長(50歲-75歲)、有肺癌家族史、吸菸史、職業接觸史、或惡性腫瘤史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2. 乳腺癌 發病率高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之首,發病年齡從30歲起逐步升高,45-60歲年齡的病人約占全部乳房癌病人總數的55%,建議女性重視乳房的篩查,包括超聲波或鉬靶檢查。

30歲以上的女性可以1年-2年檢查1次,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年檢查1次。同時也鼓勵女性進行乳房自檢,以及時發現病變。月經正常的婦女,乳房自檢的最佳時間是在月經來潮後的第9—11天。因為此時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比較容易發現病變。絕經後的中老年婦女,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受內分泌激素的影響也相對減弱,因而可隨意選擇自檢時間。

3. 女性生殖道腫瘤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見惡性腫瘤主要有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女性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注意觀察:一是觀察陰道異常出血,尤其是絕經後出血,接觸性出血等。二是觀觀察白帶,正常的白帶是少量白色略顯粘稠的分泌物。膿性白帶、血性白帶、米泔樣白帶、水樣白帶等都是不正常的。三是自摸腫塊。要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在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臥於床,略彎雙膝,放鬆腹部,自己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由輕淺到重深,腫物是可以發現的。四是如果感覺疼痛,需及時就醫。

每年一次進行超聲檢查可以觀察子宮內膜和卵巢的狀況。我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推薦的子宮頸防癌篩查步驟見下表。

4. 大腸癌 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近些年發病增速顯著,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比起肝癌、胃癌等,大腸癌比較容易被發現,預後效果也比較好。

糞便隱血試驗價廉,易操作,但準確性不高。僅有50%的大腸癌和30%大腸息肉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而痔瘡、胃潰瘍、小腸出血都可能會導致假陽性。但是如果反覆數次糞便隱血檢測都是陽性,一定要進一步腸鏡檢查。

直腸指診和腸鏡是篩查大腸癌最重要的兩項檢查。直腸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厘米-10厘米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更詳細全面的檢查要靠腸鏡完成。建議50歲以上人群;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群(不能僅當痔瘡治療,直腸癌患者80%首次就診被誤診為痔瘡或漏診);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者;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有慢性闌尾炎或已切除闌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膽囊切除術後;貧血、男性貧血,近3個月體重明顯下降的人;發現腹部腫塊者,定期做腸鏡檢查。

5.攝護腺癌 發病出現年輕化趨勢,30歲-50歲的男性發病有所增加。國內診療指南則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攝護腺癌篩查。成年男性如出現尿頻及夜尿增多、排尿困難、尿流變細、尿程延長、排尿痛或射出血性精液,以及下腹部或會陰肛門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墜脹不適感等症狀,應該提高警惕,及時入院檢查。在超聲波檢測攝護腺時要憋好尿,才能獲得更精準的結果。

6.胃癌 由於愛吃燻烤、高鹽、辛辣食物,加上睡眠嚴重不足、飲食無規律、工作和心理壓力過大,中青年人患上胃癌也屢見不鮮。如果出現上腹部不適、心窩隱痛、食後有飽脹感,食欲不振、消瘦,經常嘔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膽汁的胃液,大便呈黑色柏油樣等症狀,應提高警惕。建議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及惡性貧血、胃大部分切除術後患者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年做1次胃鏡檢查。

7.肝癌 我國是肝癌大國,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教授說,我國80%的肝細胞癌都是由B肝病毒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是肝癌「三部曲」。B肝患者要阻斷肝臟癌變的進程,最重要的是把感染的病毒阻斷掉。因此,定期體檢對於早期發現和治療十分重要。如果查出血液中B肝病毒載量較高,這就需要用藥,應用抗病毒藥物把病毒清除或者降低,就不容易發生肝炎,進而避免肝硬化,預防肝癌。對於有肝炎、肝硬化風險的高危人群,以及家庭有肝癌家族史的這部分人群,要進行肝癌的重點篩查。

對於B肝的病毒的攜帶者,董家鴻建議每6個月做一次肝臟超聲和B肝病毒的檢查;對於B型肝炎患者,建議每3個月做一次肝臟超聲波和病毒的檢查;對於B肝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建議每年查1次-2次。與肝癌相關的指標主要是甲胎蛋白、肝臟超聲這兩個項目。

袁鳳蘭指出,選擇防癌體檢項目時,首先應該評估個人患一種腫瘤風險因子的高低,在結合個體化腫瘤項目篩查,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編制,並不是項目多、花費多就好。

參考資料:

1. http://www.sohu.com/a/309731351_104952

2. https://www.sohu.com/a/256295196_104952

3. http://www.sohu.com/a/230298097_104952

4.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60729111110598.html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