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戰場無敵,卻在官場輸給了范雎。為戰神重新謀劃圓滿人生路!

晨輝聊歷史 發佈 2020-01-15T03:36:48+00:00

白起用兵如神,經常能以少勝多,長平之戰中將趙國40萬精銳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無抵抗之力。秦相范雎白起固然有「戰必勝,攻必取」的實力,卻不懂得為官之道,最終死在了政治鬥爭之中。

白起是秦國名將,為大秦的東出與大一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一生未嘗敗績,位列「十哲」之一。白起用兵如神,經常能以少勝多,長平之戰中將趙國40萬精銳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無抵抗之力。有學者統計春秋戰國時期死者兩百萬之多,而白起就占據了一半,「殺神」之名果然如雷貫耳!但就是這樣一個出色的統帥卻倒在了自己人手中,這個人就是范雎。

范雎是秦國宰相,與白起一同組成了秦昭王的「左膀右臂」,范雎為秦王制定了「遠交近攻」的外交戰略,加快了六國的覆滅。范雎坐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當白起不斷在戰場上建立軍功時,他在朝野中的威望和地位也在不斷提升,這就侵害到了范雎的利益,甚至也引起了秦昭王的擔憂。

白起固然有「戰必勝,攻必取」的實力,卻不懂得為官之道,最終死在了政治鬥爭之中。假如現在我穿越到秦國,做了白起的一個謀士,我會為他獻上以下三策:

上策:長平之戰之後,解兵權,隱鄉野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者往往都沒有好下場,「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想要在功成名就之後保全自身,就必須懂得急流勇退的智慧,否則下場就會很悲慘。

長平之戰後,趙國慘敗,從此一蹶不振,白起的歷史使命已經達到,完全可以向秦昭王交出兵權,以打消朝野的顧忌。然而白起仍是一往無前,非要打下邯鄲不可,這也就給了范雎陷害的機會。我們想一下,白起主動在戰勝之後按王命撤兵,並主動解下兵權,向秦王辭官,歸隱鄉下,估計會有一個不錯的晚年生活吧!

決定白起生死的並非范雎,而是秦王,如果白起主動消除了自己的威脅,秦王念及舊功,斷然不會除掉一個沒有兵權的舊將吧。況且秦昭王絕非一介昏君,他怎麼可能因為幾句讒言就殺掉自己的大將呢?怪就只能怪白起只知進取,而不懂適時而退的法則,可憐,可惜,更可嘆!

中策:率軍反攻秦國,殺死秦王和范雎

白起在軍中威望極高,而且戰場上未遇敵手,長平之戰後白起可以率大軍反攻秦國,屆時大秦必然沒有人可以阻擋,這樣就能消除自己的災禍。或者還可以聯合其他六國反攻秦國,秦王要麼會投降,要麼就是血戰到底,那麼白起也不至於成為待宰羔羊了。

此計策雖然沒有必勝的把握,但至少為白起提供了一線生機,面對秦昭王和范雎的步步緊逼,白起只能選擇反叛,而東方六國不願看到秦國一家做大,與白起聯合抗秦的可能性很大。然而白起終究只能是個帥才,而非治國治國明君,就算最終掌控了秦國朝政,也不能維持太久。所以這只能是個中策,但是也不失為戰神的一種自救之路,至少不會死的那麼冤。

下策:與范雎妥協,淪為殺人工具

白起的災禍起於范雎的讒言,由於范雎的妒才和趙國的賄賂以及秦昭王的猜忌導致了白起的悲劇,如果白起在意識到自己所處險境之時,能夠與范雎講和,不去挑戰范雎的權威,主動示好,就像廉頗與藺相如一樣能夠和諧相處,自己也不至於死於范雎之手。

然而白起是一個眼睛不容沙子的人,他為秦王奮勇殺敵,奠定了秦國的統一基業。他的為官之道是建功殺敵,而不是范雎之輩耍耍嘴皮子,所以他是看不上范雎這種人的,當自己在戰場上越發威風時,就會越發瞧不起范雎,當二人之間嫌隙越來越大時就無可避免的有一場爭鬥。而白起又豈是范雎的對手,在戰場上白起未逢敵手,但是在官場上他必會輸給范雎這種老油條。

如果白起能夠主動與范雎講和,妥協於范雎,也許能夠保全自己,但這畢竟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當一個人已經深深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並且無法消除之時,范雎這種聰明人又怎可能輕易放過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代殺神白起倒在了自己人手中,這是讓人感到痛心的。

到底英雄該怎麼去走,才能不負這一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