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為何要不遺餘力地毀了秦朝?家仇、國恨,一個都不少

回眸滿清 發佈 2020-01-15T04:01:34+00:00

他不但要阻止準備實施「仁政」的復甦上位,還要推行比秦始皇更嚴苛、更無情、更能激發民怨的政策,只有那樣,秦國才有可能真正滅亡,這,才是趙高的最終目的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趙高聯合丞相李斯,逼死扶蘇和蒙恬、冊立胡亥,之後,又以眾皇子心中不平為由,慫恿胡亥對其他兄弟大開殺戒,秦王子孫在

每每提到宦官,「亂政」的罵名就從未中斷,好像除了唐玄宗的高力士和崇禎皇帝的太監王承恩之外,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安分」的大太監。趙高、童貫、魏忠賢、劉瑾等,無一不是「禍國殃民」的存在,可在這些太監中,有一個人卻顯得有點「另類」,那就是宦官趙高——讓秦朝兩世就亡太監,單憑這一點,就足夠他遺臭萬年的了。

這麼壞的趙高,為什麼我們還要說他是「另類」呢?因為他對秦朝所做的一切,歸根到底,都是一種復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不幸去世,當時陪在他身邊的也只有趙高一人。根據很多史料中的描述,秦始皇臨終前還特意讓趙高拿來已經寫好的傳位詔書,並授意他按詔書行事。秦始皇怎麼也想不到,那個平日裡畏首畏腦的趙高,在他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燒了詔書。秦始皇的死,讓趙高興奮不已,不單是因為自己的大權獨攬,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改立新皇,最重要的是,那壓抑在心底的仇恨終於隨著秦始皇的死而消失。在這一刻,多少年的痛苦和折磨都是那麼值得,曾經所經歷的苦難也就無比清晰:

趙高是趙國人,而且家境良好,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在秦始皇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血腥和殺戮是無法避免的。那一年,秦國的鐵騎瘋狂地進攻他的家鄉。城破之日,許多無辜百姓慘遭躁蘭和殺濺。年僅十幾歲的趙高和他的父母兄弟一起被抓到秦國充當苦役,受盡種種欺凌和非人的折磨。這讓趙高直接從「天堂」墜入「地獄」,仇恨的種子就此埋下

如果說「國破」尚且可以接受的話,那「家亡」就是在挑戰一個人的忍受極限。

趙高一家在秦國做苦役,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但起碼還有家人在身邊。可是有一天,秦兵不由分說地抓走了他的父母,當天晚上就雙雙死在了大牢里。趙高和他的兄弟們悲痛欲絕,他們根本想不到,更大的迫害接憧而來。第二天,他們兄弟幾人也被帶走,並施以「宮刑」,成了太監。被迫成為太監的那種屈辱和對心理的扭曲讓趙高萬念俱灰,他想到了死,可是沒有那個勇氣,只得聽天由命、和那幾位兄弟進宮去當最低級的雜役太監。然而,不成想,那幾位兄弟因為觸犯了宮中的規矩,要麼被杖死、要麼被處決,只剩下了他一個

本來一心尋死的趙高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之後竟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覺得一家人只讓他一個人活下來是一種宿命的安排,他的存在,有著特殊意義——復仇!從此之後,眼神開始從剛強變得柔和,嘴角也永遠掛著一絲媚笑,對上司指派的任務格外用心,而且還始終將功勞歸咎在上司頭上,再加上他頭腦靈活,這樣的奴才,哪個上司不喜歡呢?

很快,他就擺脫了「低等下人」的身份,被調入宮廷文書之類的部門成為一個小官。由於工作之便能接觸太多的史書典籍,趙高就將全部精力用在了這個上面,尤其是刑政律法。沒幾年,趙高就成為宮中「家喻戶曉」的一個名人。才華、謙遜、能力,趙高將自己培養的格外優秀,為的就是吸引秦始皇的注意。功夫不負苦心人,終於,趙高被秦始皇所賞識,並提拔成近身宦官,後來也許是覺得「屈才」,便把趙高耀升為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事(掌管秦王的兵符和印璽)。趙高,終於成為秦始皇身邊最「紅」的人

如果說秦始皇對李斯尚且有些猜疑的話,那趙高「太監」的身份完全可以讓秦始皇放下戒心,雖然當時沒有「太監亂政」的先例,但是,在所有人眼裡,太監除了生理上的缺陷外,再怎麼努力,也只是一個「好奴才」而已,不用太放在心上。也正是這種疏忽和放縱,為趙高的崛起奠定了基石

後來趙高想為幼子胡亥配備一個老師,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人,最後突然想到趙高,於是,第一個太監身份的「帝師」就誕生了。所有皇子的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成為日後的皇帝,好讓自己光宗耀祖,趙高也不例外,從當上胡亥老師的那一刻起,趙高就一直在尋思如何將胡亥扶上皇位。因此,趙高在胡亥身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可惜,「爛泥糊不上牆」,胡亥總是不學無術、貪圖享樂,和長公子扶蘇根本沒有可比性。這條路走不通,就意味著趙高的復仇計劃接近破滅。他唯一的收穫來自胡亥,胡亥吊兒郎當是真,但他也不是個糊塗人,對於趙高的栽培,他心裡是清楚的,也正是因為這分「感恩的心」,為趙高以後的跋扈埋下伏筆

正當趙高灰心的時候,秦始皇去世給了他一個絕好的機會,偏偏秦始皇去世的地方叫做沙丘,這裡曾經是趙國的領地,「這就是天譴、這就是報應」,趙高不斷默默念叨著這句話,其實,他真正想說的,可能是「天助我也」。

雖然秦始皇和扶蘇之間也出現過間隙和隔閡,但是,秦始皇並沒有因此而蒙蔽雙眼,他還是明智地將皇位傳給了扶蘇。如果趙高的「復仇計劃」到此為止,按照詔書遺命,讓扶蘇繼位,以扶蘇的性格,很有可能會以「仁政」取代秦始皇長期實施的「暴政」,這麼一來,就有可能讓秦國更加強大。可趙高對秦國的恨並沒有隨著秦始皇的死就煙消雲散,他恨秦始皇,他同樣恨秦國。他不但要阻止準備實施「仁政」的復甦上位,還要推行比秦始皇更嚴苛、更無情、更能激發民怨的政策,只有那樣,秦國才有可能真正滅亡,這,才是趙高的最終目的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趙高聯合丞相李斯,逼死扶蘇和蒙恬、冊立胡亥,之後,又以眾皇子心中不平為由,慫恿胡亥對其他兄弟大開殺戒,秦王子孫在這場浩劫里幾乎遭遇了滅頂之災,先後有12位皇子被處決。最後一步,趙高就使出了「殺手鐧」,讓胡亥大興土木、增加百姓的賦役,這就徹底點燃了民間的怒火。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這也為秦朝敲響了喪鐘。

胡亥之後,趙高大權在握,擁立胡亥的侄子子嬰為王,可沒想到,外表懦弱的子嬰以迅雷手段處決了他,比崇禎罷免魏忠賢還要迅速。

子嬰只做了四十多天皇帝,劉邦就率軍殺入咸陽,宣告了秦朝的滅亡。只可惜,一生都被仇恨所蒙蔽的趙高,是看不到這一幕他親手造就的結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