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酒店裡的針孔攝像頭就是全部?還有你不知道的反竊密江湖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1-15T04:55:54+00:00

從公司報表上看,這是44歲的何志會入行近10年的業績,但他的這份職業,還沒有算得上官方認證的名字,「就暫時叫反竊密獵人吧。」而現實世界,或許恰好就是這部科幻小說的反面,人們必須在反竊密風暴中隨時迎戰出擊,尋求生存空間。

辦公室牆上,有個大約半米見方的電子鐘。鐘面大帆船燙金圖案里,是兩個肉眼看不見的針眼大小的洞——這是暗藏針孔攝像頭的「天機」。

電子鐘是當時正在辦離婚的女客戶送的。那天何志會和同事在她家做完檢測準備收工,忽然被叫住:「鍾你們拿走吧,我看著難受。」

「她什麼也沒說,但我一下明白了,這個針孔攝像頭是她愛人裝的。」從此何志會試驗新的反竊密裝置時,都會用這個鐘里的針孔攝像頭做測試。

線下檢測13070次,查找到竊密設備3652個……從公司報表上看,這是44歲的何志會入行近10年的業績,但他的這份職業,還沒有算得上官方認證的名字,「就暫時叫反竊密獵人吧。」何志會自封。幫助客戶尋找針孔攝像頭、竊聽器、車載跟蹤器,排除安插在人們身後的那雙眼睛,這是他的工作日常。

這個近10年才在國內展露頭角的新行業,甚至連行業協會也沒有。「我都是在網上看到同行的廣告,才知道他們的。」何志會說得上名字的國內的反竊密機構,一個手也數得過來。每家機構掌握核心技術的團隊人數一般也就在數十人左右,從業者有的來自傳統安保行業,有的從網絡信息安全領域轉型而來,甚至也有像何志會那樣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上「摔過跟頭」的人。

「我們不需要被所有人知道。只要需要的人能找得到我們就行了。」何志會現在的公司,位於深圳龍華區一個不起眼的居民區旁的商務樓。沒有打出任何廣告,每天都有人通過口口相傳和搜尋引擎的痕跡,空降而來。

惶惑、懷疑、焦慮、敵對的面孔充斥著反竊密叢林,他面對的是一群看不見的對手,隔著冰冷的機器之心,直抵謊言和信任危機深處。

入局

檢測,大部分時候在下班後乃至午夜才開始。辦公室人潮散去,大部分電器、網絡信號處於休眠狀態,干擾項少,更易探得「竊聽密道」。

進入大樓的2名檢測員拖著笨重的黑色箱子前行,地面和滾輪摩擦的聲響由遠至近……檢測者手持探測儀用目光仰視天花板上燈光刺眼處,習慣性用手擋眼,避免在探明方向時干擾……

何志會看著自己工作照解說著一次 「夜間出動」。他留寸頭,眼睛小而扁,但一直盯著一樣東西看時,仿佛能用眼神把凝視物擊穿。

「這個是俄羅斯生產的節點探測儀,市場售價要十幾萬元,哪怕是竊密設備關機時,也能被檢測出來。」何志會自如侍弄他的收藏。探測儀拂過房間裡的鐘表、裝飾畫、插線板、滑鼠、打火機,發出異常聲響、閃爍,這表明這些器材是針孔攝像頭的「偽裝外衣」。

再早15年,他還是眼下這份工作的「天敵」——一名以獲取個人信息為業的私家偵探。那是他2005年退伍後來深圳的第一份工作,一個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領域,工作不外乎婚外情調查取證、幫助債權人尋找「老賴」。他在入行半年成立的偵探團隊,登記註冊時包裝成了 「調查公司」。

在那個年代,何志會一路開著一輛銀色轎車,隱蔽在居民樓、酒店、街角任何角落,偷拍、跟蹤、取證……一路滑向了財富的巔峰。

2009年,風向在一夜之間變了:當年2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中明確了「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以竊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何志會開的調查公司,也因一場公安大檢查被封,一切回歸起點。

「既然偷拍違法,那把偷拍的東西檢測出來拆掉,不違法吧?」此時他做私家偵探的同行都轉向了房產中介等行當,他卻要沿著老路「逆行」。

他在華強北的安保電子產品城裡擺出了個1米的櫃檯,專賣反竊密的產品。10年前「偷拍竊聽」還沒成為公共議題,當時竊密技術單一,需要竊密者和目標對象距離不過300米,而檢測設備也只在被檢測物幾米內才能發揮效用。

何志會的櫃檯是商貿城裡唯一一家經營反竊密設備的,每天只能賣出兩三台設備,當時市面上的產品也統共不過兩三種。而就在同一棟樓里,每隔幾個櫃檯,就有一個商家在公開售賣針孔攝像頭、車載跟蹤器、竊聽器,售價兩三百元。

老李是何志會當時在華強北的唯一供貨商,在此前一兩年,已經有台灣、香港的客戶拿著從國外進口、造價頗高的反竊密設備來找老李「做一些功能相同、成本低的設備自用」。

開設櫃檯2年後,何志會開始建網站、淘寶店賣產品,還和合伙人組建了3個反竊密檢測的線下服務隊。

為了優化網站在搜尋引擎的排名,他搜羅了當時個人信息被竊取的新聞,發現酒店安針孔攝像頭、房東偷窺女租客的新聞時有發生,「貼都貼不完」,他預感自己的黃金時代來了。

另一位反竊密同行——楊哲的從業之路似乎水到渠成。他曾經在多家網際網路巨頭企業信息安全部門擔任負責人,2017年投入以物理風控為主的反竊密領域創業。「我覺得反竊密行業,重要的是行業標準和服務,不是一味賣產品。」楊哲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RC²大本營。他不走親民路線,而是把眼光瞄準了上市公司、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等商業巨頭的反竊密需求——他的3人檢測小組一出動,動輒幾大箱子,裡面放著近200萬元的大型檢測裝備。

商戰中使用非法竊聽設備開展惡性競爭,其實是十多年前就在業內常有耳聞的老套路。但在國內,對高管辦公室、重點會議室有定期檢查習慣的企業還少之又少。

楊哲認為商業反竊密需求是存在的。「越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人們以身試法的衝動越會加劇。」從這個判斷出發,他和合伙人走上了反竊密創業路。

何志會向記者展示他的反竊密設備。 楊書源 攝

盲區

搜索「反竊密」,何志會團隊在天貓的旗艦店銷售排名一直維持在前三,一款售價100多元的「酒店防偷拍神器」和另一款「汽車GPS探測器」,月銷量都有3000多件。許多人都會選擇按照網店客服指點,自己做檢測。

客服小健,每月都會收到的兩三百個客戶諮詢,問得最多的莫過於酒店房間針孔攝像頭。

酒店是偷拍重災區,但是反竊密團隊幾乎沒有進入檢測的可能。「如果住客看到這樣一群神秘人在酒店裡四處檢測,他們會覺得酒店出了問題,轉身就會離開。」何志會見過的最好的情況,也就是酒店負責人上網訂購檢測產品自行檢測,然而為數極少。

一位上過楊哲團隊開發的隱私保護初級課程的小伙雲飛,2019年在青島一家民宿的路由器里發現了針孔攝像頭。

剛入住時發現進門玄關的動態感應器後心生疑慮,拿起強光手電逐一排查。隨後檢查到路由器,先將路由器指示燈向地面放置,發現排線有異常,比照這一型號路由器網上的說明書圖片後,決心拆開路由器——終於發現了暗藏其中的偷拍設備存儲卡。他嫻熟的檢測動作,當時被網友稱為「教科書式反偷拍」。

「酒店安裝針孔攝像頭,非法獲利,是一個龐大黑產鏈,並非簡單的酒店個體行為。」楊哲團隊在調研了大量公開的酒店偷拍事件後判斷。

冰山一角被揭開背後,2019年初浙江公安從杭州某房東非法安裝使用針孔攝像頭偷窺租客案著手,追蹤溯源,查清一條由方案設計商、硬體生產商、二級生產商、代理經銷商等4個層級構成的黑色產業鏈條,查獲針孔攝像頭5000多個。

2019年10月在上海開辦的一場GeekPwn(極客)反偷拍挑戰賽上,8隊專業人馬參與決賽,主辦方希望參賽者研發出完全自主設計的「傻瓜式」儀器,讓普通人也能快速檢測出身邊的針孔攝像頭。在25平方米的比賽場地內,主辦方隱藏了20多個各種狀態下的針孔攝像頭。

「在現場的每個針孔攝像頭都選自一個真實故事:出租屋內,隔壁的男租客在牆上挖了一個洞,將連著屋內wifi的手機攝像頭對準了一牆之隔的3名年輕女性租客直播。」楊哲說。

最終沒有一支隊伍完成任務拿到最低獎勵,表現最好的一組找到的攝像頭也沒超過10個。

現實,相比搜尋20多個針孔攝像頭更加殘酷。何志會甚至曾經在一位客戶家中的魚缸里發現了偷窺設備。「如果這個房間裡有9個針孔攝像頭,你檢測出8個,還是輸了。」他說。

在針孔攝像頭探測儀下,一個發現異常光點的鬧鐘。 楊書源 攝

人心

記者提出參觀檢測人員上門作業流程,卻被何志會一口回絕,「這是和客戶隱私條款保護中最基本的原則。」

在他上門檢測的客戶中,公司客戶占了2/3,而個人的檢測需求占1/3。「一言不發、目光片刻不離檢測人員。」這是何志最常看到的委託人的狀態。

「你們可以先藏一兩個針孔攝像頭測試我們的水平,如果沒找出來就分文不取。」每次登門服務前,何志會都會這樣告訴客戶。的確有一半的顧客會採納倡議。

戴起白手套意味著檢測的開始,這可以讓檢測儀器避免被汗水侵蝕,也是以防在搜尋到的竊密證據上留下檢測人員的指紋。同樣需要提防的,還有在拆卸竊密設備時,自己入鏡在存儲卡里留下身影,破壞影像證據完整性。

「我們的檢測專家在進行檢測時,如果想要去洗手間,都會主動邀請對方公司派人陪同前往。」楊哲說過另一個獲取「信任」的細節。

即使未檢測出竊密設備,楊哲的團隊還是要為企業出具一份有時長達三四十頁的報告。「以便日後泄密事件出現後,客戶可以溯源」。

的確,未查出不代表安全。比如車載跟蹤器,一般是間隔工作的,有的每次信號傳輸不過2秒。

需要提供上門檢測的客戶包括兩種,商業機構的客戶和個人客戶。該不該為個人提供上門服務?同行間莫衷一是。

楊哲不接受一切個人的上門服務訂單。因為他對於目標群體有著自己的定義:「RC²只做金字塔頂端的那些商業客戶,我們倡導的行業標準也更適用於他們。」

但楊哲的同行何志會並不排斥上門的家庭訂單。「我們就是做檢測的,一旦檢測完成,服務就中止了。」這是他們團隊的底線。

從業10年,何志會接待過不少個人客戶。對於這些客戶,他有個疑問,始終想不明白:「在家中檢測出竊密設備的當事人,沒有一個報警的。許多人會把竊密設備默默收好,或者直接丟進垃圾桶。」

比如現在已和何志會成了朋友的網店客戶小蔡。故事開始於小蔡一天晚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時,在手機搜索框內輸入「在自己家裡,總感覺有人在監視我」。

她輾轉找到了何志會團隊的天貓店鋪,買下了一個小型針孔攝像頭探測儀,和店鋪客服接通了視頻電話,在提示下完成操作……

「找到了,在你家天花板上頭那一塊。「客服堅決的判斷,讓小蔡的大腦「嗡」一下後,被慢慢劈開了。

「第一次打開那個攝像頭的存儲卡里的視頻,看到他笨拙的樣子,忽然有錯覺,他還是關心我的。但在當時在場朋友聲討中,我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被非法入侵了。

剛大學畢業來深圳工作2年的小蔡口中的「他」,是自己的前男友,也是大學同學。

來深圳半年後,這對校園情侶因為對未來的規劃以及家庭條件懸殊,決定結束同居分手,但兩人在微信上若即若離。

幾次聊天時小果都會向小蔡無意間問起家中今天是不是有誰要來,甚至有次小果質問她:「是不是來了男同事?」

起初,小蔡懷疑前男友在隔壁那戶安插了情報員。她甚至跑去和隔壁鄰居大吵。結果卻讓她大跌眼鏡。

針孔攝像頭被發現後,雙方約見,在桌子上甩出證據。小果臉立馬變色,渾身戰慄,他解釋:「裝攝像頭,就是害怕你照顧不好自己。」

此後1個月,小蔡連續搬家了兩次。她從福田的老式民宅搬離到了龍華區的青年單人公寓,每天的通勤時間從20分鐘變成了3個多小時,徹底擺脫了小果的生活半徑。

在選擇新出租屋時,小蔡特地選擇了家具簡單、一眼可以望盡所有的房子,又用探測儀仔細掃描了好幾遍。

其實那次見面的最後,小蔡把針孔攝像頭和存儲卡還給了小果,壓根沒想報警。

這讓何志會想起了做私家偵探時的經歷。當婚外情證據採集齊後,他總選擇性提供給委託人,不是為坐地起價,而是為勸和——他遭遇過一位本只是出於好奇丈夫行蹤而做調查,最後被坐實婚外情證據,妻子憤而離婚的事例。懷揣愧疚,他在之後的從業生涯里一邊為僱主提供調查證據,一面開始為其支招喚醒出軌的另一半,屢次見效。

「在私人領域,沒有絕對的敵人,即使是到了竊密和反竊密的地步。」何志會說。

楊哲的檢測團隊每次出動時,都要攜帶好幾箱子的設備,價值100多萬元。 楊哲供圖

暗流

何志會的QQ和工作群組頭像,是戴著監聽耳機低頭收錄電波的衛勒斯,這是電影《竊聽風暴》的主人公,一位東德的情報人員。

「從竊聽作家到用經驗保護作家,就和我從私家偵探到反偷拍的轉型一樣。」何志會拖著笨重的黑色工具箱去做檢測時,常會想起代號為HGW/7的衛勒斯在大街上送信的畫面。

「竊密和反竊密的博弈,就像是割韭菜一樣,倒下了一茬又長起一茬……」何志能夠準確說出當地執法部門對竊密的黑色產業鏈的幾次嚴打時間,最近的一次就在2019年年底。

繼2009年國家立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後,2015年施行的憲法修正案中又明確提出: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現在在淘寶再搜索『微型攝像頭』、『針孔攝像頭』,已經看不到任何售賣店鋪了,但就在兩三個月前,還偶能買到。」何志會說。

黑產是否真的就此絕跡?按照何志會的提示,記者來到了華強北的安保用品商貿樓,詢問起「迷你攝像頭、針孔攝像頭」,店主們都堅決搖頭。

走出安保用品大樓,記者在華強北遇到了2名四處張望,低聲招徠客人「竊聽器」的中介。和其中一位女子搭話,她當即表示「有現貨。」她還特地囑託「上個月因為賣竊聽器和針孔攝像頭,被抓進去了好幾個人,現在不能在面上交易了。」

「買這個不違法,賣才違法。「她接著口氣平淡地說起,把針孔攝像頭安裝在家裡監督伴侶或者是保姆的,不在少數。

看貨在一家便利店門口秘密進行,一位自稱是「在電子商貿城裡有櫃檯」的男子說這些竊聽設備,都是自己以前留下的「存貨」,賣光了也沒了。

經過幾番還價,230元成交。在這個迷你攝像頭感冒靈藥盒子大小包裝上,全是英文寫成的說明書,沒有出現任何生產廠家的信息。盒內,終於發現了一個粗糙的中文說明書。僅在消費市場能觸及的一角,竊密市場依舊暗流涌動。

何志會從華強北開始就合作的供貨商老李,面對各個安保機構現在最難以回答的問題就是:「這個設備到底好不好用?」

沒有人能為此打保票,「竊密設備信號的傳輸方式也在變化,作為防守方,你或許無法預測下一次設備的升級變種是什麼。」老劉說自己還可以在這個行當里摸索很多年,只要人類這些「放錯了位置」的好奇心不消失。

楊哲這兩年開了一個叫做「全頻帶阻塞干擾」的公眾號,平時發布些關於隱私保護的科普文,雖然疏於更新,但是1.5萬的粉絲從沒掉過。「說明對於需要的人來說,隱私保護永遠是剛需。」

其實,公眾號的名字源於他最喜歡的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小說講述的是兩國陣營交戰時,一方用太陽磁暴製造了一場阻塞所有信號頻帶的電磁干擾,使雙方所有電子儀器同時失靈,彼此回到最原始的交戰模式。

而現實世界,或許恰好就是這部科幻小說的反面,人們必須在反竊密風暴中隨時迎戰出擊,尋求生存空間。

楊哲的檢測團隊進行現場檢測。 楊哲供圖

欄目主編:宰飛 文字編輯:宰飛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朱瓅 編輯郵箱:zaifei@jfdaily.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