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幅家訓木雕傳承巴渝家風

清荷山房 發佈 2020-01-15T05:08:07+00:00

摘要:這座藏於鄉間的博物館,藏品之多可恢復上百座古宅大院,其中5000餘塊家訓家規木雕令人驚嘆。精美器物逾十萬,西南罕見藏瑰寶從璧山城區向南驅車20多公里,穿過蜿蜒鄉道,遠遠望見幾棟暗紅色磚房。

摘要:這座藏於鄉間的博物館,藏品之多可恢復上百座古宅大院,其中5000餘塊家訓家規木雕令人驚嘆。清華大學教授、成都寬窄巷子設計主持人劉伯英說,「它能為當地老百姓建立一個認知當地文化的範本。」

這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博物館?收藏的寶貝有哪些值得探究的秘密?這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博物館——重慶大圓祥博物館。

精美器物逾十萬,西南罕見藏瑰寶

從璧山城區向南驅車20多公里,穿過蜿蜒鄉道,遠遠望見幾棟暗紅色磚房。這座樸實低調的民間建築,便是「重慶大圓祥博物館」。

負責這家博物館日常管理的周鳳淇談到,這裡曾是一家百年碗廠遺址,名叫天福碗廠,始建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其「天字碗」盛銷一時。在此後的160餘年裡,老字號的天福碗廠經歷興衰巨變,直至停產轉讓,後被譽為「中國近現代鄉村工業的典型遺址」。2013年4月,天福碗廠進行保護性改造後,大圓祥博物館應運而生。



這座博物館共有七個展廳,共十萬餘件木雕、石雕等藏品,可謂一座藏在鄉間的巴渝文化「基因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劉暢這樣評價大圓祥博物館:「其藏品之豐富、器物之精美、價值之巨大,不僅西南罕見,即使在全國範圍內,也是一流水平。」

走進博物館大門,推開深紅色的雕花木門,映入眼帘的景象令人震撼:展廳高9米、寬20餘米、長100餘米,整整齊齊擺放著明清時期的木門、木窗、匾額,規模和數額令人嘆為觀止。

側立於牆邊的一對門神門高約3.59米、寬1.56米,雖經歲月洗禮,仍依稀可見當年芳華。這對門神門可不簡單,塗有層層罕見的礦物原料。專業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分析門上礦物顏料塗層,不僅可再現匠人製作的工序、工藝,還可豐富古代重慶的貿易史和藝術史。所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把這些木雕藏品稱為「木頭上的敦煌」。

「這數千件木刻建築物件均來自重慶和四川等地,形色各異、雕工精湛,充分展示了巴蜀先民精緻的生活品質、高雅的情趣,以及高超的審美。」周鳳淇滿臉自豪地介紹道。


五千家訓綻精工,歲月滄桑留無華

這家博物館還有一個家規家訓木刻展區,展出的五千多塊形式各樣的家訓家規木刻字板都是精品。

家規家訓,主要是指長輩對子孫的訓示教誨,一般都是睦親治家、處世之道、教子立身等內容,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傳承部分。據史料記載,早在3000年前,中華大地上就留下了周文王臨終前給武王傳授德治之道的家訓文獻——《保訓》。後代的中國名人大家,也多留有寶貴的家規家訓傳給後人。


大圓祥博物館的家訓木刻保存完好,刻工精良、漆色沉穩、字跡清晰,尤顯端莊大氣。有的單字成篇,也有的對仗嚴謹;有的取自經典名篇,也有的摘抄於家族寄語。內容通俗易懂,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萬事讓三分,天空地闊」、「人當為子孫造福,不當為子孫求福」等。也有的文采飛揚,如「家能孝國能忠俯仰何愧於天地,堦(階)有蘭庭有桂芬芳更羨乎春秋」,讀起來別有一番雅致韻味。


「有的家訓字板看似平常,仔細琢磨卻回味無窮。」大圓祥博物館館長劉健興致勃勃地說。10年前,他從四川一處廢棄的家族祠堂中發現了一塊石制家訓,從左到右刻有「良心」兩字,下面還有一行小字:良心本自性中生,但願兒孫片刻存。現在許多如意事,皆因平日一點心。劉健說:「這『良心』二字放在今天也是特別有教育意義,任何人做事就是要講良心,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談起這些字板,他還津津有味地分享了一些有趣的發現:一些家訓字板上的字竟是「錯」的,如「忍」字,在「刃」右邊加了「丶」。「最初,我以為是錯字,很納悶,寫家訓是非常嚴謹的事情,怎麼可能弄錯。後來,我恍然大悟,原來古人是特意多加『丶』,以此告誡後人,一個人一定要在人不可忍的時候,再多一點忍耐,才可能走出困境,贏得新生。」劉健覺得自己的解讀不一定準確,但從這些家訓家規中,能感受到先輩們留下的向善理念,以及他們樸實、豁達、珍惜生活的樂觀個性。


用心收藏老物件,凝聚傳統精氣神

「最開始我只是覺得這些建築物件非常精美,白白扔掉太可惜了。」談起這段收藏經歷,劉健的話匣子打開了。

56歲的劉健早年在璧山供銷社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他辭職「下海」,很快便成為遠近聞名的民營企業家。1998年的一天,劉健和幾個朋友到四川閬中鄉村旅遊,無意中看到一塊精美的老戲台木刻裝飾,便當即買下。從那以後,一到周末他便開車到處去收老建築物件。只要聽說哪有「好東西」,他立即趕到現場看個究竟,如痴如醉地帶回家,小心翼翼地展陳在家中和門市里。日積月累,數量越來越多,所需空間也越來越大,他甚至把黃金地段的門市都用上了。


有一天,劉健家的保潔員突然提出辭職。他後來才從鄰居口中得知,保潔員曾向鄰居抱怨:「這家人好窮啊,連一件新家具都沒有,我擔心他們付不起工錢。」一些朋友也笑他到處撿「發火柴」。「那時,我發現人們對古民居建築的保護意識幾乎為零。這更加刺激了我,一定要把這些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保留下來。」劉健說。


如今,為專心守護這些寶貝,劉健已徹底放棄了生意。他說:「這裡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巴蜀地區傳統民居的『血、骨、肉』,都凝聚著傳統文化的『精、氣、神』,作為一個重慶人,我有責任保護好他們,保護好我們的根。」不僅如此,大女兒劉煒也成了他的幫手。劉煒2015年從美國留學回來,從小對傳統文化耳濡目染的她回國創辦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準備把大圓祥博物館打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交流基地,讓更多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重慶祖屋博物館,傳承文化延血脈

清華大學教授、成都寬窄巷子設計主持人劉伯英參觀後認為,「大圓祥」的收藏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建築和民俗文化範疇,而應歸位於一座城市的血脈、一方山水的情懷。它不僅是巴渝文明的個性印記,也是重慶人文的情感故園,更是重慶這座城市幾千年文明延續的根脈,應該保護和利用好。

事實上,不僅是劉健父女在做這樣的努力,目前重慶百家姓文委會也在進行這方面的持續探索,籌備興建以姓氏文化、城市文化等為主題的民營博物館,使巴渝民眾能通過更接地氣的形式了解各家族的歷史來源,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據重慶市文物局2018年統計的數據顯示,包括大圓祥博物館在內的正式備案登記的民營博物館在重慶總共有21家,它們已經成為留住老城舊物、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座城市不可分割的過去與未來。


百家姓文化

弘揚姓氏文化 傳承中華精神

百家姓微信公眾號:CQ-BaiJiaXin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