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行楷書法最佳的臨習參考範本,筆法古樸極富姿媚,乃真書法也

清雅閣書畫 發佈 2020-01-17T06:48:40+00:00

行書的用筆特點,應是以中鋒立骨,以側鋒取態,微露鋒芒,而富生意,隨著筆勢的往來,翻騰起倒,筆意到處,則體勢也就自然圓活,風骨也就自然勁健。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行書的傳承及藝術實用性概述:

古人作行書沒有不兼用側鋒者,無不以「中鋒取勁,側鋒取妍」為準的,因此不能偏信筆筆中鋒的說法。在行書名家中,就連以多用中鋒著稱的顏真卿,其名作《祭侄稿》亦時露側鋒之筆。行書的用筆特點,應是以中鋒立骨,以側鋒取態,微露鋒芒,而富生意,隨著筆勢的往來,翻騰起倒,筆意到處,則體勢也就自然圓活,風骨也就自然勁健。






行書作品題款所用的字體,一般為行草作品可用行草、行書落款,而不用行楷落款;而行楷作品則又可用行書、行草落款。總之,款識與正文的書體要協調,不影響整幅效果。三要掌握要領。落款的位置、字形大小和所用字數的安排,三者既沒有固定程式也無絕對的分寸,卻又是互為關聯的,落款的內容可視情形可長可短,有大空白可多寫,若小空白則少寫,力求簡潔精鍊,不能因空白少,而把款字壓縮得很小,致使主從比例失調。有的人寫作品正文以後有大空,卻依舊讓其多空些,不塞滿,反而更顯空靈。所以,款寫得多或少,要以恰當為宜。






點畫的疏密組合,是行書結體中空間布白的重要特點。清代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氣。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點畫寫得疏朗,可以顯示舒暢與空靈;寫得緊密,可以表現嚴謹與厚重。但過度疏散,則會使字形神鬆散;過於緊密,會變成侷促窘迫。所以,行書的體勢茂密,間白寬舒。茂密處則神氣十足,間白寬舒處能氣清質實。與疏密特點較為接近的是點畫的收放關係。




































柔毫筆較軟,不易發揮個人特色之雄挺剛毅,所以歷代書法家多使用健毫筆,鮮有用柔毫筆之。其實,柔毫筆雖弱,只要選紙得當,亦可書寫出極富姿媚含蓄的 字。而柔毫筆以弱吸墨紙得當,以箋指為類,雖較宣紙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筆放慢亦可使轉自如。

書者介紹

王景潤,著名書法家嗎,中書協會員,他書法功力,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我以為,把趙孟頫字的點畫精準度,放在中國書法歷史的縱深里去比較,應該無出其右者。精準謹嚴。每一點,每一畫,精準到位,法度謹嚴,極少能看到一絲一點之敗筆,這既是對書法家的基本功的要求,更是書法家千錘百鍊的結果。



審美對書法藝術發展的幫助:

重視對審美風尚的總結與引導。一般說來,一個社會必然有一個社會的風尚,這種社會風尚也必然要影響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而社會文化各方面對這一風尚的歡迎或抵制 ,又必然會直接影響到這一社會風尚的興盛與消亡。同樣,各個時代對書法藝術的審美風尚 也不一樣。

如何引導這種審美風尚,使之成為這一時代審美的主導風尚,就成為各個時代書 論家們所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如漢魏時書論中的「尚象」、晉時書論中的「尚韻」、唐時書 論中的「尚法」、宋時書論中的「尚意」等等,無一不是對各個時代書法藝術實踐中審美風尚的總結,而通過總結反過來又指導書法創作的實踐,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與繁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