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指南」抑鬱症,服藥多久才會見效?|| 渡過

渡過 發佈 2020-01-17T07:20:18+00:00

抑鬱症,是精神科和心理科門診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如果要說最令人痛苦的病是什麼,毫無疑問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說是抑鬱症,痛苦不堪、悲觀絕望、生不如死、自傷自殺,是抑鬱症最常見的表現,而患者家屬擔心患者隨時會做出極端行為,則常常會殫精竭慮、24小時陪護在患者身邊,跟著患者一起憔悴一起瘦。

抑鬱症,是精神科和心理科門診最常見的病種之一,如果要說最令人痛苦的病是什麼,毫無疑問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說是抑鬱症,痛苦不堪、悲觀絕望、生不如死、自傷自殺,是抑鬱症最常見的表現,而患者家屬擔心患者隨時會做出極端行為,則常常會殫精竭慮、24小時陪護在患者身邊,跟著患者一起憔悴一起瘦。

所以不管是患者,還是家屬,就診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大夫,這藥服用多久,才會見效啊?內心的聲音是:「我實在受不了了,趕快救救我吧」。

一、起效的基礎是達到一定劑量

抗抑鬱藥物的治療,根據病情和藥物不良反應的情況,大部分需要逐漸加量,各種抗抑鬱藥物要想有效,一般情況下首先得加至最小的有效劑量才行,很多患者和家屬看了一次醫生,服用的一直是初始劑量,很可能很久都看不到療效。

所以抑鬱症的藥物治療,一定要遵醫囑不斷定期就診,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有的抗抑鬱藥物的最小有效劑量,可以在藥品說明書上獲得。

圖源:Pexels

二、起效快慢不一

在加量至有效劑量的基礎上,各種藥物的起效速度有快有慢,有的藥物1-2周可能就開始起效,大部分藥物則需要2-4周,充分起效則需要4-6周,常見的情況是:醫生會根據病情和藥物治療的安全性、耐受性等,逐漸加量抗抑鬱藥物,甚至常常需要加至足劑量、維持足療程來治療。

有些研究和專家建議:如果有效劑量的抗抑鬱治療2周,抑鬱症狀無改善,有時候則需要考慮調整治療方案或換藥。在實際臨床治療經驗中,有的住院患者給藥1周內就開始起效的也不在少數,每一種藥物起效時間與藥物特點和劑量有關係。

三、醫生和患者對療效評價的解讀不一樣

抗抑鬱治療的療效評價標準包括:起效、有效、臨床治癒(或緩解)、和臨床痊癒(或康復)。起效是指抑鬱症狀改善程度達20%以上,有效則指抑鬱症狀至少減輕50%,臨床治癒是指抑鬱症狀完全消失,臨床痊癒則指患者完全恢復正常達6-12個月。

醫生對藥物見效的臨床評價,要比患者和家屬更加細緻,醫患溝通的時候,一方面患者需要告訴醫生自己想問的見效,是怎樣的緩解程度算見效,另一方面,醫生也要做好溝通,例如上述療效評價標準中臨床治癒這個概念,患者及家屬經常容易發生誤解。

圖源:Pexels

患者以為的臨床治癒,是完全好了,甚至再也不會復發了。但醫生評價認為的臨床治癒,一般指臨床抑鬱症狀的完全緩解,並不是指患者各項功能狀態、生活質量、情緒控制能力、幸福感和滿足感等方面的整體恢復正常。

四、各種抑鬱症狀的改善,有先有後

很多人會發現,服用抗抑鬱藥物以後,有的抑鬱症狀,例如失眠、食慾減退等很快就見效改善了,但是某些抑鬱症狀,例如情緒低落、高興不起來等則需要稍長的時間,而思維敏捷、興趣廣泛等方面的恢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行。為什麼呢?

從抑鬱症的見效過程來看,抑鬱症是一組臨床表現,它不僅僅是情緒低落,而是包括了基本生理活動的減退,例如食慾性慾的減退或缺乏,入睡困難或早醒等睡眠障礙,和精神活動的減退,例如思維的遲鈍、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損害等。

抑鬱症的康復、抗抑鬱藥物治療的起效,一般是從基本生理活動的康復開始,逐漸才到精神活動的康復。所以抑鬱症患者千萬不要一看吃喝有起色、情緒有好轉,就著急去復學或上班工作。

所以,抑鬱症藥物治療的見效,不僅僅是體現在促進抑鬱症狀的緩解,還體現在有助於減少病情波動、預防復發和長期的心理、社會功能的康復等諸多方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