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LAM深入工業腹地,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助力創新企業突圍

ai科技評論 發佈 2020-01-17T07:55:24+00:00

工業轉型升級如同再造航母,項目龐大,需要汲取來自各方的新鮮血液,vSLAM技術創新帶來的行業突破將是暗流涌動中的一支異軍突起。

作者 | 王金旺

編輯 | Camel

vSLAM技術創新帶來的行業突破將是工業網際網路暗流涌動中的一支異軍突起。

工業轉型升級如同再造航母,項目龐大,需要汲取來自各方的新鮮血液,vSLAM技術創新帶來的行業突破將是暗流涌動中的一支異軍突起。

2019年,vSLAM(視覺導航)技術創新輻射到諸如移動機器人、AR/VR行業,為身在其中的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作為移動機器人、AR/VR的關鍵技術能力,國內各大品牌掃地機器人、商用機器人開始融合應用vSLAM與雷射雷達;而隨著算力提升及vSLAM算法的優化,從一體式走向分體式的AR/VR設備得以走向小型化、高性能,AR/VR行業在2019年衝出谷底。

作為新生力量,詮視科技、速感科技兩家企業分別作為AR/VR、機器人解決方案廠商,在2019年分別以5倍與20倍的營收增速在各自領域成為當紅小生;同時作為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的優秀企業代表,得到了英特爾在技術、資本、市場、生態方面的強力支撐,完成了新品疊代,在工業場景落地中不斷布局、突破。

AI 科技評論特別採訪了兩家企業創始人,尋跡這一年vSLAM技術創新發展為工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機遇。

從學生創業到年銷量30萬,「當紅小生」速感科技的成長之路

2014年,從北航實驗室走出一支學生團隊,這支團隊參與過嫦娥3號運載火箭玉兔號的研發。藉助實驗室核心技術成果轉換的機會,團隊聚焦SLAM技術,為機器人提供定位建圖解決方案,也進而有了如今的速感科技。

在過去五年中,速感科技先後在消費領域、工業領域推出多款SLAM產品及方案。2016年年底,速感科技面向消費級和工業級分別推出ULBrain、Inbox兩個系列產品,並在2017年對外發布百元消費級(第三代)單目視覺傳感器L-01Camera;2018年下半年,基於Inbox,藉助英特爾在邊緣計算、計算機視覺和AI推理方面的研發成果,速感科技與英特爾合作研發了面向工業場景應用的雙SLAM融合技術解決方案。

「過去五年中,我們看到vSLAM這一技術逐漸從概念到落地。目前,在消費級、工業級很多落地產品中已經可以看到vSLAM技術的應用。」

回想起過去五年,速感科技創始人陳震感觸最深的是vSLAM技術逐漸滲透到行業應用中。

2016年,在「創新中國春季峰會·英特爾眾創空間加速器機器人專場」 上,陳震和他的團隊過關斬將,獲得亞軍,順利拿到A輪融資。

「可以說,速感真正在媒體、市場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都是從2016年開始,」回憶起2016年獲獎並與英特爾結緣,陳震仍然覺得「2016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幸運又關鍵的一年」。

速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CEO 陳震

2017年,速感科技拿到英特爾官方供應商及機器人創新生態平台合作夥伴的授權,並於2018年,被推薦加入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

時至今日,速感科技已經成為業內當紅小生,消費級掃地機器人相關方案也已經成為其主要營收品類。當vSLAM算法逐漸走向成熟,速感科技自主研發的Qfeeltech vSLAM算法在經過多個版本疊代後,陳震和他的團隊開始將vSLAM技術拓展到工業應用場景中。

改裝叉車,SLAM融合技術摸索落地工業場景

2018年底,速感科技加入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歷時七個月,在英特爾的支持下,陳震和他的團隊基於英特爾的Movidius VPU 處理器和NUC硬體平台以及軟體開發框架,研發出應用於工業領域的雙SLAM融合技術,簡單理解,這項技術可以用來「改裝叉車」。

「在工業領域中,我們基於自動化叉車實現了Inbox產品底層與車體的打通,在控制層融合雷射雷達和vSLAM技術。」

陳震介紹,之所以要做改裝叉車,是看到了傳統製造業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機遇。受限於人力成本(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以及新舊產能轉換,近年來傳統製造業行業在不斷萎縮,諸如東南沿海很多工廠都有升級換代的需求,卻難以找到合適的產品與方案。以自動化叉車為例,目前可選擇的並不多且多為國外廠商,一台自動化叉車價格一般在25W-30W人民幣,使得此類設備的國產化迫在眉睫。

加入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速感科技藉助英特爾多元化硬體平台NUC,在此前Inbox產品應用的基礎上,研發出在自動化叉車上的升級方案——雙SLAM融合技術解決方案。

速感科技雙SLAM融合技術解決方案

官方數據顯示,在POC階段,速感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定位導航方案,集成嵌入式vSLAM算法,結合英特爾低功耗的Movidius VPU 處理器和OpenVINO(開放的視覺推理和神經網絡優化)工具包開發的圖像加速技術,將計算能力提高了4-8倍,節約了50%以上的集成成本。

「此次雙SLAM融合技術的整個方案研發過程中,英特爾在前期協助我們做了一個從0到1的一個過程,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包括硬體、市場推廣、生態對接等方面的支持。」陳震特別提到。

這一技術解決方案最終帶來的關鍵能力——自動控制,正與當下工業物聯網趨勢相輔相成,成為工業設備接下來的升級疊代方向。

在工業環境中,自動化叉車有自己的閉環控制邏輯。自動化叉車閉環系統中,上層有MES(製造執行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下層有端側設備及計算平台。陳震和他的團隊在此次項目中,上層系統建立在英特爾伺服器架構之上,通過英特爾伺服器為叉車(本地計算平台)下發指令,以此控制叉車在倉儲環境中移動、搬運貨物。

這套方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示例樣車開發後,開始對外輸出到航天系統客戶的項目里。「在這一項目中,我們已經為兩個不同的倉儲空間完成了10台自動化叉車的落地投放。」

vSLAM技術成熟不僅加快了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作為關鍵技術,在2019年也推動了AR/VR行業從低谷走向下一個紀元。

2019,AR/VR市場回暖的幾個必然

「顯示光機技術的提升、內容生態的成熟完善、2019年5G落地,以及計算平台的性能提升,讓AR/VR在2019年重新回暖,」詮視科技創始人林瓊對AR/VR市場變化深有體會。

2016年,詮視科技於矽谷成立。2017年,獲得中科創星領投的天使輪融資後落地上海。作為一家專注於計算機視覺、vSLAM+AI技術應用領域的初創企業,詮視科技的核心技術在於自主研發的高速vSLAM算法,基於英特爾 Movidius VPU處理器的高度集成的硬體部署能力,以及面向應用場景的快速落地開發工具SDK。基於這三個核心技術,詮視科技面向AR/VR領域、移動機器人領域分別推出了3D XR Vision和3D Robot Vision兩個vSLAM模組級產品系列,以及專為XR眼鏡打造的可高度定製化Slim Edge AI交互系統平台。

2019年,詮視科技累計出貨超過7000個模組。這一年,也是詮視科技產品落地的第二年,「我們在這幾年主要實現了標杆客戶打造、商業模式驗證和量產能力的建設。」

詮視科技重點關注AR/VR領域。在談到為何AR/VR行業會在2019年回暖時,林瓊認為計算平台的成熟是關鍵因素之一。

「計算平台的成熟,為視覺交互提供了基本算力。此前計算平台不支持本地vSLAM計算,英特爾Movidius的VPU平台能夠承載高強度算力,並且支持本地vSLAM計算,解決AR/VR中算力不足的問題。」

詮視科技創始人 林瓊

計算平台的成熟,本地vSLAM算法的支持,市場需求的升溫,以及AR/VR設備從頭戴式的頭盔逐漸向分體式的眼鏡轉變,讓AR/VR行業在2019年開始回暖。

看到機會的林瓊也及早對詮視科技的公司戰略做了調整布局。

「我們在過去的16個月當中做了及時調整,把精力集中到AR/VR設備底層交互技術研發上,並在此前一年半中落地了應用案例。」

vSLAM+AI賦能AR/VR,進擊工業主戰場

「現在AR真正的主戰場應該在工業領域。」林瓊如是說。

無論是從對AI能力的需求度來看,還是從對諸如功耗、成本的接受程度來看,工業應用場景中均要好於消費應用場景,這也成為AR技術首先在工業領域落地的原因之一。

2019年,詮視科技進行了戰略調整,面向工業場景開始布局Slim Edge AI產品。Slim Edge AI基於vSLAM方案,也是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中的優秀作品。該產品的由來要從詮視科技拿到英特爾Movidius的產品授權說起。

為什麼要選擇英特爾Movidius的VPU平台?林瓊解釋稱:

「2016年,市面上沒有哪款晶片有足夠的算力來實現對於空間追蹤100幀/s的追蹤速度來追蹤10m/s的移動速度。機緣巧合,我們與英特爾團隊進行了深入接觸,並了解到Movidius VPU能夠滿足這一要求。」

在英特爾大力支持下,林瓊和他的團隊將算法與Movidius的VPU平台適配起來。隨後,詮視科技拿到了英特爾Movidius Myriad 2和MyriadX的產品授權。

2019年年初,詮視科技進行了戰略調整,主要布局兩條產品線:3D XR Vison、3D Robot Vison;隨後,在3D XR Vison產品線中,針對AR/VR方向發布了兩個可定製化解決方案:Slim Edge、Slim Edge AI。

其中Slim Edge AI的開發與驗證就是在加入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在英特爾技術團隊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這次與英特爾合作過程中,詮視的Slim Edge AI方案採用的是最新一代的(Movidius)Myriad X平台,與上一代(Myriad 2)相比,算力提升4~5倍外,增加了AI處理的硬體引擎,使得高速離線AI推理能力大大加強,同時可實現高達100fps的6DOF輸出,並具有深度計算引擎,視頻壓縮引擎,為實現AR與AI的結合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台。

Slim Edge AI解決方案

正因如此,通過在解決方案中搭載四目vSLAM引擎、深度檢測引擎、音頻處理引擎、AI引擎, Slim Edge AI能夠實現諸如語音交互、手勢識別能力。林瓊更願意將這一平台稱為「眼鏡前端的邊緣計算平台」。

對於B端開發人員而言,可以在離線狀態進行模型訓練,模型訓練完成後,根據應用場景在眼鏡端或設備端實現推理。另外Slim Edge AI 設備兼容英特爾OpenVINO工具包,結合Movidius Myriad X晶片,可顯著增強系統的推理性能。「這一平台充分利用了英特爾提供的VPU產品賦能端側設備,這也是業界發展的方向。」

面向AR/VR設備的端處理解決方案

藉助此平台,詮視科技已與三家客戶合作,預計相關產品明年將會面世。

回想起詮視科技的Slim Edge AI研發過程,林瓊向AI 科技評論表示,「在過去兩年中,英特爾從技術、市場、資金層面上都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我們的產品也被列入到英特爾全球推廣計劃中。加入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生態培育到品牌打造的全要素支持過程。我們非常榮幸也非常幸運可以加入此計劃。」

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再造新秀,vSLAM輸血工業基建

工業轉型升級如同再造航母,項目龐大,需要汲取來自各方的新鮮血液。

算力、算法的突破帶來了vSLAM技術的疊代升級,也推動了vSLAM與雷射雷達的技術融合趨勢,在機器人、AR/VR等領域帶來了深刻變革。其中,既有從「改造叉車」著手的速感科技,也有深入布局AR/VR領域的詮視科技,更有為生態合作夥伴提供全面完整的端到端人工智慧產品解決方案、聯動上下游產業生態合作夥伴的英特爾人工智慧創新生態。

此外,英特爾AI百佳創新激勵計劃,作為英特爾持續打造AI創新領域的又一重要舉措,通過技術輔導、開發費用補貼、市場推廣、生態對接等多重助力,再造AI新秀,再造AI勢能。

這樣的技術勢能使vSLAM技術推動了機器人、AR/VR這樣的基建行業深入發展,也為升級再造傳統工業這一龐大機器提供了新鮮血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