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兩百多種樂器的「國樂天王」,被B站跨年晚會彈幕送上巔峰

中國新聞周刊 發佈 2020-01-17T08:21:30+00:00

攝影/本刊記者張旭​從《十面埋伏》串到《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等流行樂曲之後,方錦龍放下琵琶站起身,打斷了身後與他合作的百人管弦樂團。


從《十面埋伏》串到《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等流行樂曲之後,方錦龍放下琵琶站起身,打斷了身後與他合作的百人管弦樂團。他衝著指揮趙兆說,你們的印度曲子缺了點「咖喱味兒」,都是「西洋的黃油」。而後,他轉身拿起印度樂器艾斯拉吉和西塔爾,加起了「佐料」。

在B站的這場跨年晚會上,方錦龍在12分鐘的表演里,轉換了琵琶、尺八、中阮、鋸琴等等中西樂器,甚至在臉皮上敲起旋律。當出現《超凡蜘蛛俠2》的《THE EDGE》和《火影忍者》主題曲的時候,彈幕瞬間淹沒螢幕,不停有人打出問號和「獻出膝蓋」來表示震驚與折服,表示像是看到了「神仙打架」。

但相比於這一切,方錦龍更滿意的,是自己精心特意設計的那幾句互動,他稱之為「脫口秀」。這是他想要的傳播方式。他被稱為「國樂四大天王」之一,但也有人評價方錦龍,雖然會兩百多種樂器,但多數不精通,算不上演奏家。對這些質疑,方錦龍說自己並不生氣,「我從來也沒有數過會彈多少樂器,演奏家也確實是我的目標。我這就是雅俗共賞。」

雅與俗

這個新年伊始,方錦龍忙碌於各式各樣的演出,出沒於各大地方衛視的節目。除此之外,採訪的邀約幾乎沒有間斷。他非常習慣在鏡頭前講述自己的情懷,也樂於展示他對不同樂器的掌握。

他已經習慣於隨身攜帶一個長長的樂器包,裡面裝著幾十種吹管樂器,尺八、鼻簫、塤、簧,還有粉絲送給他的藏品——所謂「八千年前的骨笛」等等。他知道人們對他的五弦琵琶已經見怪不怪,所以會特意拿出更小眾的樂器輪換著介紹。

一隻印度的大笛子被他挑中,他握在手上,手指撐開,去夠那些比中國笛子大了一半的孔距。他形容,這就像讓手指練習瑜伽一樣。嘗試吹了幾次,有幾個音始終沒有到位,他開始較勁,認為「沒有天天練,它就脾氣不好」。他想了想,又歸結於中國人的手不如印度人的大。

接受採訪的時候,他始終手不離樂器。他要不停擺弄著它們,說是在靜默地練習。也是為了安撫它們的情緒,不然「它們都要生氣」。他從1歲就這樣抱起了樂器,一張當年他跟琵琶的合影成為了他展示自己天賦源頭的印證。

方錦龍能撥弄柳琴的時候是5歲那年,看著身為黃梅戲樂師的父親演奏,自己不知不覺彈出了一首《東方紅》。在安徽安慶的四合院裡,與一起學樂器的小夥伴比起來,他的才能顯而易見,但父親從未表揚過他。小學時,趕上特殊的年代,沒有照常規上課,他被父親要求整日練琵琶,一旦偷懶,就會挨一頓打。

除了父親的傳授,小學裡的一位音樂老師也曾教他各類樂器,有京劇演出,讓他幫著拉京胡、打梆鼓。那幾年,他還學會了三弦、蕭、二胡等等。父母希望他能夠把這一行做下去,讓他考當地的戲曲藝校。最終,他所在的文藝班裡,同學都考進了,反而是他沒有被錄取。這讓他感覺自己像從一個「角兒」的地位上敗了下來,恥辱感刺激著他加倍練習樂器。

到了1978年,15歲的方錦龍考上位於「全國民族樂團四大家族」之列的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軍裝被寄到家中,他看到帽子上的紅色五角星,興奮到睡不著。之後,家門口貼上了大紅紙,寫著「一人當兵,全家光榮」。

他學習的那些傳統彈撥樂器,客觀地講,一度乏人問津。但如今,在各地舞台上,各種節目中,都能看見方錦龍跨界的身影。2018年,B站的一條關於他獨自彈奏《琵琶語》的視頻被傳出後,他已經被更多網友圍觀。不停地有人問過他,怎麼學會這麼多種樂器的?他總是簡而言之地把「觸類旁通」掛在嘴邊。

在團隊的策划下,方錦龍在2019年12月16日入駐了B站,不到一個月,已經有了36.9萬粉絲。在B站1月4日發布的關於跨年晚會的數據里,整台節目點擊數超過4600萬,新浪微博熱搜的相關話題有9.9萬多條討論。在這之前,作為60後的方錦龍很少關注這些流行的社交網站。但他現在看見網上的評論,還是很開心的。他知道網友給他起了好多的外號,比如「方天秀」、「方獨秀」、「方全會」。他覺得這就是年輕的網友喜歡自己的表現,「我就是要天天秀啊。」他開玩笑說,「不幽默,能成網紅嗎?」

如果用現在的「雅俗共賞」來衡量,他覺得前三十個年頭,自己玩兒都是「雅」的,都是嚴肅的,但卻經歷過「開音樂會都沒人買票」的時候,他想來,這種感覺就像是「大炮打蚊子」。

專攻

在前衛歌舞團的10年,方錦龍很快擔任彈撥樂首席,隨團出訪海外的時候,很多來自廣東的華僑想聽粵曲,這對於來自北方的方錦龍而言完全是陌生的。在他慢慢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廣東的流行音樂倒是發展得不錯。在這之前,他也曾玩過吉他,寫過歌,放在了一張名叫《東方隨想》的唱片里。他想到了南下。1988年,他順利被調去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

離開前衛歌舞團之前的一天,大家集體出去跑步,路上,他看見一位老先生背著一個琴包,琵琶從包的一角露出來,他認出是把老琴,一個莫名的衝動,他向老先生從80元講價到50元,又向周圍的同伴借錢湊了湊,把它買了下來。當時,他們一個月的津貼是7元。

這把琵琶成為方錦龍收藏樂器興趣的開始。此後,他陸陸續續收藏到千餘種吹拉彈打的樂器,有流失在海外的中國古代樂器,也有少數民族和外國的樂器。2002年之後,他在佛山祖廟建了個「錦龍中國樂器館」,把它們安頓了進去。

1985年,方錦龍去日本演出時得知在奈良正倉院裡收藏著一把紫檀木畫槽的五弦琵琶,是唐玄宗贈與聖武天皇的國禮,一直被日本天皇家族視為代代相傳的國寶級文物。

彈了多年四弦琵琶的方錦龍很震驚,查遍資料才了解,這是起源於印度、成熟于波斯的樂器,曾隨絲綢之路傳到中原,在唐代短暫興起,又迅速消失於宋代。而流傳至今的,只有簡化的四弦琵琶。

此後,他一心想複製五弦琵琶。演出的間隙,他在各地尋找演奏家、歷史學家、畫家、博物館館長和制琴師傅,一邊請教一邊搜集案頭資料,再自己動手畫圖紙。但多數制琴師傅都告訴他,四根弦才能對稱,五根弦太奇怪了,沒法做。

最後,他在江蘇常州碰到一位師傅,願意嘗試。他和方錦龍商量,先在原有的四弦琵琶基礎上,把音腔做大一些,再加上一根弦。略顯粗糙的製作成了一個雛形,方錦龍接著上手來試驗曲子的彈奏。他考慮的是,要把唐代「中西混血」的五弦琵琶跟現代的四弦琵琶優點結合,成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樂器,才能順勢發展。

花費了五年,他改進又推翻,複製的五弦琵琶才基本定型。這音域比四弦琵琶多了五度低音,有豐富的層次。這其間,國內第一位破譯唐代古樂譜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葉棟也曾幫助過方錦龍。在他演奏古樂譜之後,方錦龍才發現,五弦琵琶有很多種,並不都是一樣的。

方錦龍又去研究了敦煌壁畫中的琵琶造型,發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於是,他又在琴頭的設計上,增加了曲項、直項、龍頭、鳳尾等十多種造型,並取得了第五弦盤龍琴軸的設計專利。現在方錦龍被廣為人知的那把那把五弦琵琶已是第五代了。

潮流

之所以在B站火起來,說到底還是因為方錦龍的跨界——傳統民族樂器演奏《火影忍者》或者《魂斗羅》的配樂,這反差才能吸引人。其實,跨界對於方錦龍而言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嘗試,1990年代,他已經在廣州玩起了跨界。

那時,廣州唱片市場最發達的時候,方錦龍也陸陸續續錄了幾十張唱片,除了古典樂器,還有流行音樂,也涉及西方協奏曲。他試圖把流行音樂和經典民歌做成器樂曲,把民樂和現代的MIDI音樂結合起來,不過仍然還是感到受眾有限。

1997年,他到廣東省民族樂團擔任副團長,在這之後,他的角色從演奏者變成了管理者、樂團指揮、音樂製作人。就在2002年應邀參加香港TVB8的兩岸三地流行歌曲頒獎典禮之後,他又有了新的感觸。那場典禮中,他是首位給當紅歌星頒獎的民樂演奏家,但他發現,獲獎者全是香港的組合,卻沒有來自內地的。

他決定組建一種「時尚國樂」組合。他一直對外宣稱,「時尚的就是古典的」。組建「芳華十八」女子樂隊的時候,他天南海北挑選女孩,要有十八般武藝,會唱歌、跳舞,身高要165cm以上,長得要好看。選齊了人,還要精挑細選地定衣服。那時,北京也有一支「女子十二樂坊」誕生。在2004年之後,這兩支組合一南一北形成了當時的民樂時尚化風潮。

他把這些都叫做「曲線救國樂」。他認為,自己平時的中式服裝穿著,也是必不可少的的儀式感。如今,他的跨界民樂、奇怪的樂器、中式服裝和他的白髮都成為了他的標誌

方錦龍也曾在兒子方頌評幼年時候,有意識地傳授民族樂器,但兒子更加喜歡西方樂器。長大後,他讓兒子去美國接受了五年正統的西方音樂教育。這次B站晚會,方頌評演唱《蒹葭》,是他自己作曲編詞的作品。他想用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來詮釋R&B的現代節奏,這讓父親方錦龍很欣慰。

現在,方錦龍再也不會遇到自己年輕時那種乏人問津的尷尬,他在B站被眾人追捧,也上過《天天向上》等等一系列熱門節目。他接受了自己「網紅」的這個身份。為了演出方便,離開廣州的家,常居北京。他可能還要去發現更多未知的樂器,但具體是什麼他也說不上來,一切隨緣是他覺得最好的狀態。當然,如今,他也坦率地向《中國新聞周刊》承認,「自己精通的始終是琵琶和古琴,其他樂器也都是個玩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