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上海5位醫生猝死,多份提案聚焦為醫生減負

文匯網 發佈 2020-01-15T08:35:02+00:00

記者發現,這些提案都揭示了一個讓人揪心的事實——去年下半年以來,上海先後有5名中青年醫務人員猝死。根據姚儉建、王仁維委員分別遞交的提案,去年7月底以來,上海已經有5位中青年醫師過勞猝死,他們全都來自三甲醫院,除了一位49歲,其他全都在40歲以下。

市十三屆政協三次會議開幕當天,委員們提交的提案中就有好幾份聚焦在為中青年醫生減負。這個話題為何獲得如此關注度?記者發現,這些提案都揭示了一個讓人揪心的事實——去年下半年以來,上海先後有5名中青年醫務人員猝死。

根據姚儉建、王仁維委員分別遞交的提案,去年7月底以來,上海已經有5位中青年醫師過勞猝死,他們全都來自三甲醫院,除了一位49歲,其他全都在40歲以下。值得一提的是,從12月12日到16日的這短短5天裡,就有兩位醫生先後倒在崗位上。

在提案中,委員們都不約而同地援引了一份《2017年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根據該報告對2010年到2017年猝死的29名醫生的調查分析,猝死醫生平均年齡40歲,90%為男性,其中25人(86.2%)在三甲醫院工作;麻醉科和外科是猝死率最高的科室,其中麻醉科猝死醫生14人,外科10人,合計占比超過80%。

提案還援引了該報告中的另一組數據,顯示出醫生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77%的醫生一周工作超過50個小時,近四分之一超過80小時(折算成5天,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近六成的門診醫生每半天要接診超過30個病人;超過四成的外科醫生日均手術時間超過8小時。

為何醫生壓力如此之大?提案認為,一方面,上海地處醫療資源高地,醫療機構規模不斷擴大,業務量持續上升,但醫務人員數量並未「水漲船高」。另一方面,醫務人員不僅要開展臨床工作,其面臨的科研考核指標也在加碼。由於中青年醫生晉升職稱必須有科研項目基金、科研論文等硬指標,為此,他們只能白天看病開刀,晚上做實驗搞科研,靠犧牲健康換事業進取。

為了切實解決一線中青年醫務人員工作超負荷的問題,委員們建議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加大醫務人員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從根本上解決人員短缺的問題;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切實為三級醫院一線醫務人員減負。同時,還要切實保障醫務人員的權利和健康訴求,在年休假、療休養、年度體檢等方面做好制度性安排。此外,還應減少三級醫院的事務性工作,特別是各類不必要的考核、評比、排名等。

作者:張懿攝影:袁婧編輯:薄小波責任編輯:戎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