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兵入神被稱「兵仙」,歷史上打仗排第一的韓信,是怎麼被冤死的

千里月明 發佈 2020-01-17T08:54:20+00:00

在中國歷史上,要說打仗的本事,沒有一個人比得上韓信,所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儘管論用兵打仗的本領,左良玉連給韓信拎草鞋都不配,但左良玉打勝仗時總是不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肯盡敵為上,因為他懂得,留此殘賊,我們武將還算是個人,要是完全徹底消滅了,皇上就當你是一條狗,離被宰殺烹

 在中國歷史上,要說打仗的本事,沒有一個人比得上韓信,所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要說下場的悲慘,屈死的冤枉,第一個也數得上韓信。劉禹錫《韓信廟》一詩就典型地抒發了人們對無辜枉死的韓信其人的深切同情:「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當劉邦坐上了龍廷,韓信的末日也就隨之降臨了。劉邦這位無賴皇帝,別的本事談不上,但整人的手段卻達到專業九段的水平,而且是百分之百的陰損,這方面的「天才」,後世只有明朝那位朱洪武皇帝方可與之比肩。當初,為了同項羽爭奪天下,他不得已處處仰仗韓信;如今,項羽已滅,天下姓劉,韓信這樣的大功臣隨即失去了利用的價值,反而成了確保劉姓天下穩定的一個包袱,自然要變著法兒整掉他。



  劉邦的整肅計劃稱得上是絲絲入扣、有條不紊。垓下之戰一結束,劉邦便開始實施這一計劃,磨刀霍霍向豬羊,第一步是趁韓信不備之際,馳輕騎神不知鬼不覺進入韓信帥帳,一把奪了韓信的軍權。然後又釜底抽薪,將韓信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使得其在失去軍隊的同時又丟掉了基礎較好的根據地。


  當然,劉邦是不會就此輕易罷手的,只要韓信頭上那頂「王冠」沒有摘掉,只要韓信身上那層「開國元勛」的光彩投有抹掉,他總是感到芒刺在背、吃飯不香、睡覺不穩。「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於是,緊接著劉邦又使出新的也是更兇惡的招法,一下子扣住了韓信的命門。



  對付韓信這樣功勳蓋世的英雄,最毒辣、最簡捷的手段,莫過於在他頭上扣上「謀反」這個屎盆子。劉邦深諳此道,於是,在與謀士陳平合計一番後,上演了一出「偽游雲夢」的鬧劇,趁著韓信前來迎駕的機會,輕而易舉地誘捕了韓信,押回京城。


  這真是天大的冤枉,韓信若真的想謀反,早在楚漢戰爭尚未最後決出勝負時便可擁兵自立,何以要等到天下已定,自己手中已無多少軍隊的時候,再心血來潮,進行叛亂呢?事實是,當年謀士武陟、蒯通等人都曾勸說過韓信,毫不留情且纖微入里地分析了劉邦並不可靠的性格與為人,讓他舉兵自樹一幟,成三分鼎立氣候,可結果都被韓信拒絕了,他對劉邦的忠心不貳,於此可見一斑,哪裡會有任何不軌意圖呢?



  再退一步講,如果韓信果真有反心,何以會睜著眼往火坑裡跳,毫無戒備地到雲夢覲見劉邦,讓對方將自己逮個正著?正常的反應是,趁劉邦一行人自行送上門的機會,「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起兵掩殺,成就大事。就像《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所說的那樣——「殺去東京,奪了鳥位」。由此可見,劉邦加在韓信頭上的「謀反」罪名,純屬子虛烏有。


  直到此時此刻,頭腦簡單、心地善良、對劉邦的用心一直蒙在鼓裡的韓信,方才如夢初醒,真正看清了劉邦那張缺德的嘴臉,忍不住哀嘆:「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可惜,他這種覺悟未免來得遲了一步。



  劉邦把韓信捉進籠子後,隨即成立專案組裝模作樣調查韓信「謀反」的事實。可是三個月下來,根本找不出這方面的任何真憑實據。不過,劉邦是決不會幹放虎歸山的蠢事的,常言說得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栽贓陷害他人,從來都是劉邦及其團伙的拿手好戲,於是就給韓信隨便安上一條「擅自發兵」的罪名,廢黜其楚王封號,改封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就近監管。


  當然,劉邦如果就此罷手,讓韓信在屈辱、壓抑之中了卻殘生,那麼也就不成其為劉邦了,他是非置韓信於死地不可的。此時未曾下毒手,絕不是意味著劉邦還存有半點天良,有絲毫的惻隱之心,當是顧慮事情一下子做得太絕,或許會鬧成其他諸侯王的嘩亂,激起意外的事變。「欲速則不達」,劉邦心裡明白這層道理,所以權且先留下韓信的人頭。不過,誅殺韓信是既定的方針,一俟時機成熟,便要下手。



  幾年過去,劉邦的江山坐得更穩了,於是他和陰鷙狠毒不亞於己的夫人呂雉合計:是到該讓韓信這傢伙進地獄的時候了。


  可憐此時的韓信,虎落平陽被犬欺,鳳凰去毛不如雞,再也無力逃脫劉邦一夥的算計,只好一步步走向他們為自己預先挖掘好的死亡陷阱。


  劉邦、呂雉還有丞相蕭何,一起給韓信加上了一個「與叛將陳豨相勾結,計劃在長安謀反作亂」的天大罪名,將韓信誘騙進長樂宮,不由分說,捆綁起來,旋即押入宮內放置樂器的鐘室,開刀問斬。同時把韓信全族的男女老幼上百口人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到此時,韓信總算最後一次領教了劉邦一夥的歹毒,才真正為自己不曾謀反而後悔不迭,仰天浩嘆:「可恨我當初沒有聽從蒯通的勸告,割據稱尊,至如今竟遭暗算,死在婦人與小兒之手,難道這真的是天意嗎?」不過,事到如今,他再抱憾也是白搭了。鬼頭刀「呼」地砍下來,身首當即分家,一代開國元戎、曠世軍事天才就此命赴黃泉!


  韓信的第二回「謀反」,表面上聽起來有板有眼,煞有介事,又是與陳豨勾結謀劃於密室,又是與家臣密商假傳詔令,赦免刑徒與奴婢,起事襲殺留守京城的呂后與皇太子……其實全是捕風捉影,是毫無證據的栽贓,是天可憐見的奇冤。



  明代人歸有光、茅坤,清代人梁玉繩、方苞、趙翼等對此辯解甚詳,主要的理由是:韓信與素為劉邦心腹的陳豨平時沒有什麼接觸,絕不可能攪和在一起搞「叛亂」;說韓信與陳豨事先有「密謀」,這一「密謀」又是誰聽到的呢!得知陳豨被殺的消息,韓信入宮稱賀,試問真正謀反的人怎麼會如此坦然!或者說怎麼會這般蠢笨,傻乎乎自己送上門去挨刀斧!韓信被貶居在長安,實際上處於被軟禁的狀態,手中沒有任何官府的符節印信,要趁夜間假傳旨意,策動官府的奴僕造反,難道會有人聽信他的話嗎?難道他不知道這是在干拿雞蛋碰石頭的蠢事、玩飛蛾撲火的遊戲?難道這是軍事天才的應有水平?



  很顯然,他們的話說得都對。正是因為韓信從來沒有「謀反」的心思,才會有上述不可解答的疑問存在;也正是因為韓信從來不懷「叛亂」的二志,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受騙上當,被高祖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中,最終丟掉了性命。不過,話再說回來,韓信死得挺冤這固然是事實,但造成這一結局,韓信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某種程度上也得怪他自己太愚忠,說得難聽一些就是太蠢。誰讓他以君子之心去度劉邦這樣的小人之腹?誰讓他腦瓜一根筋,不知轉彎,三番五次拒絕蒯通等人的建議,安心做高級打工仔,不敢自立門戶當老闆?就是沒勇氣做條漢子,也不妨在與項羽最後決戰關頭偷會兒懶,別那麼賣力。因為你既然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又為何不留幾隻「狡兔」,讓劉邦覺得你韓信這條「良狗」還有用處,不可烹殺呢!



  在這一點上,韓信可就大大不如明代大將左良玉了。儘管論用兵打仗的本領,左良玉連給韓信拎草鞋都不配,但左良玉打勝仗時總是不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肯盡敵為上,因為他懂得,留此殘賊,我們武將還算是個人,要是完全徹底消滅了,皇上就當你是一條狗,離被宰殺烹食的日子也就不遠了。韓信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身首異處,冤魂漂泊;左將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留得了性命,沒有做刀下之鬼。韓信自投羅網,從這一點上看,他的下場又不算冤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