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江湖史(4) BAT相爭——鐵匠幹不了木匠的活兒

孫長夫 發佈 2020-01-15T08:58:00+00:00

2004至2014年,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也是BAT主宰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的十年。這十年里,中國網際網路網民從 2014年初的7950 萬漲至 6.32 億、手機網民規模達 5.27 億; 網站從 595,550 個漲到273 萬個,而手機使用率達 83.


2004至2014年,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也是BAT主宰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的十年。

這十年里,中國網際網路網民從 2014年初的7950 萬漲至 6.32 億、手機網民規模達 5.27 億; 網站從 595,550 個漲到273 萬個,而手機使用率達 83.4%,首次超越傳統 PC 整體使用率80.9%(數據截止到2014 年 6 月)。

中國網際網路江湖巨大的人口紅利,將BAT三家從營養不良的創業公司滋養成百億、千億、萬億級增長的巨型公司,在人類公司發展史上,還從未現過這等瑰麗景象。

日子過得好了,BAT卻相互起了覬覦之心。彼此都覺得對方鍋里的那口食好吃,撈一勺子嘗嘗不解饞,最好是把對方的鍋都搬自己家來!

或者,乾脆把對方的鍋打破!

1、阿里搜尋引擎之爭

馬雲有一次在公開演講時說:「阿里做搜索,就是要讓百度睡不著覺」。

事後證明:是人家臥榻之側、豈能容你來想睡就睡?

2005年,阿里第一波樂顛顛去端百度的鍋:

2005年,阿里巴巴用40%的股份和10億美元換來了雅虎中國。當時中國雅虎擁有在中國推出的搜索門戶:「一搜」。「一搜的根基是雅虎」強大YST技術——這是雅虎花重金打造的領先的搜索技術。

重金到什麼程度呢?

雅虎公司用26億美金收購了5家國際知名搜索服務商: Inktomi(著名的網際網路搜索結果提供商,MSN, Amazon, eBay搜索服務提供商), Overture(全球最大的搜索廣告商務提供商), Fast, Alta Vista, Kelkoo(歐洲第一大競價網站)。

在美國總部,有400餘名資深工程師組成的YST全球核心開發團隊,其中博士70餘名。

雅虎公司於2004年8月將全球中文伺服器群(1000餘台伺服器)遷至中國。此舉將保證搜索用戶享受到國內最快最穩定的搜索服務。這也是國內其它搜索服務商無法比擬的技術投資優勢。

這台面,夠牛逼吧!


馬雲接手雅虎中國後,豪言要將中國雅虎做成「中國本土搜索第一」和「電子商務第一」,並宣稱要在三年內將其獨立上市。

馬雲接手後,雅虎的業務中心迅速從門戶轉向搜索,展開大規模營銷,極力想做大雅虎在中國搜索市場上的份額,但一番操作之後,雅虎中國沒有憾動百度分毫,反而越來越走下坡路。最終「一搜」被操作成關閉。

2006年,阿里集團資深副總裁曾鳴出任雅虎總裁,重新將旗下業務調整為社區及資訊事業部、搜索事業部、通訊事業部三塊,並將「雅虎中國」更名為「中國雅虎」,力圖實現本土化。然而,曾鳴的改革未能持久,2008年,阿里又將中國雅虎與口碑網合併,成立「雅虎口碑」,大力發展生活服務業務,原有的資訊、搜索等門戶業務被淡化。

阿里想通過整合雅虎中國來端百度的鍋宣告失敗!

2010年,阿里決定自建垂直搜尋引擎來砸百度的鍋!

2010年,阿時成立「一淘」,主要做全網商品搜索。

2011年6月,淘寶正式分拆為淘寶網、淘寶商城和「一淘網」。「一淘」開始整合各大B2C商城,發力全網搜索比價及優惠導購。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10億投「一淘」,打造外部流量入口

2012年,除了核心的搜索比價外,在業務體系上,「一淘」構建了非常多的類目和產品線,給用戶帶來多維度的優惠,並在多次B2C商城的價格戰中,成為全網的焦點。

2013年之後,「一淘」業務重心轉為內容導購社區及購物返利。

2014年 「一淘」主要做淘寶特賣,並推出「淘特萊斯」。

2015年「一淘」重啟返利模式。

縱觀「一淘」5年操作,可總結為:「一番操作猛如虎,事後仍是原地杵」。

阿里是希望用「一淘」——這種垂直化購物搜索,以點擊面,來打擊百度這種綜合性搜索。想法是好的。但在PC端時代,中國網民恰就需要綜合性、一站式的搜索服務。就連搜索的祖宗——Google所奉行的「簡潔的搜索」的理念,在此時都被顛覆掉,那時的搜尋引擎入口就如現在的百貨商超,堆滿了從新聞到生活的各種連結,讓網民好隨手點擊。

阿里想通過建立「一淘」垂直搜索來砸百度的鍋宣告失敗。

2、騰訊搜尋引擎之爭

2014年4月 ,QQ註冊用戶數再創高峰,突破3億大關。

2015年2月16日,騰訊QQ的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了1000萬。自2000年5月騰訊QQ的在線人數突破10萬以來,僅用了4年時間就達到了100倍的增長。

QQ用戶量幾何級數的增長,喚醒了騰訊體內的一個埋藏很深的慾望:「我也要做搜索!」

2006年,騰訊笑咪咪去端百度的鍋!

2006年3月,騰訊正式發布自己的搜索網站——搜搜(SOSO)。開始提供網頁、圖片、視頻、音樂、博客、新聞搜索、搜吧、問問等功能。搜搜(SOSO)的理念是:「將致力打造一個精準化、個性化、社區化的創新搜索平台」。騰訊公司聯席CTO熊明華曾表示,「我們是做綠色的商業化的平台」。他還表示:「搜搜(SOSO)的搜索結果裡面不會有一項是廣告」。當然,此時也不會有多少廣告商來投廣告。


搜搜(SOSO)一上線就緊緊依託QQ的優勢。在搜搜(SOSO)上可以進行QQ業務快速登錄;但經過幾年的運營,騰訊發現,想靠QQ用戶群的轉化,不足以端掉百度的鍋。必須還得在搜索技術上找到對百度的突破點,幾番摸索之後,騰訊提出一個極其牛逼的理念:

通過情境搜索實現無需搜索的搜索!」

2009年9月份,騰訊搜索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孫良在CSDN的SD2.0大會上,首次提出騰訊搜搜(SOSO)「情境搜索」概念。情境搜索包含7個要素(6W&1H),它強調"以人(Who)為本",也就是以用戶為中心,根據其搜索行為的時間(When)、地點(Where)、輸入(What)、需求(Want)、習慣(How)、背景(Why)等因素,由情境計算得到最適合的搜索結果,再將這一結果通過用戶的搜索情境直接呈現,簡而言之,是一種更加智能化的個性化搜索。

但這個「情境搜索」並非騰訊的獨創,同一時間,谷歌宣布要向客戶提供「情境發現」,二者其實大同小異,區別只在於谷歌有技術,而騰訊沒技術。

2009年9月3日,搜搜(SOSO)搜索結果頁面才去掉「以下結果由Google提供」字樣。而之前,一直是由Google提供技術支持。

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這給搜搜(SOSO)一個巨大的機會,趕緊對其留下的團隊人才大量地接收。

2010年5月,原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吳軍加入騰訊,擔任搜索業務負責人;

騰訊副總裁;原Google圖片搜索創始人朱會燦加盟騰訊,出任搜搜(SOSO)首席架構師;

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顏偉鵬加入騰訊,擔任騰訊搜搜(SOSO)業務廣告平台部總經理,負責騰訊廣告業務系統研發。

2010年7月,半數原Google中國代理商轉投搜搜(SOSO)旗下。

搜搜(SOSO)兵強馬壯,是時候去百度他家端鍋了。

搜搜(SOSO)連續密集地推出產品線:

SOSO情境捜索化名QQ聊天助手登陸QQ2010 SP1版本,首次引入聊天對話框內劃

詞搜索,同一窗口即時顯示搜索結果。將搜索與QQ聊天緊密結合,聊天中快速獲取資訊,讓您緊跟好友話題,絕不out!

SOSO歌曲box上線、「捜索+分享」功能上線,推出微博捜索功能,將微博中的相關熱點數據和內容引入捜索結果頁。

這一番猛如虎的操作之後,結果是什麼呢?

2012年,搜搜(SOSO)也只占據了中國搜索市場的1.4%,在國內,排在360和搜狗之後,未能進入前三名。

騰訊是一個極其務實的企業,一見搜搜(SOSO)如此差的業績,果斷放棄了。

而後重金投入搜狐控股的搜狗,並將搜搜(SOSO)和搜狗合併,成立新公司「新搜狗」,騰訊出資4.48億美金入股「新搜狗」,占股36.5%。

2013年9月16日騰訊宣布已將搜搜(SOSO)併入搜狗搜索

玩不過就不玩了,騰訊向來以務實明智著稱。

3、百度電商之爭

2007年,百度在搜索市場上占有率超過70%,這是一個絕對壟斷、不可撼動的數字。

巨大的流量喚醒了百度體內一個深深的慾望:「我要做電商」!

此時在百度的4億搜索用戶中,已有30%的搜索用戶有過網購行為,25%的用戶有網上支付行為。老鐵你說,有什麼理由不做電商呢?

做電商,很合理,沒毛病!


2007年10月18日,百度宣布正式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百度在搜尋引擎市場的份額高達74.5%,並擁有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動知識社區,這兩方面因素為百度成功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奠定最牢靠的基石。

百度成立了獨立事業部運營百度C2C交易平台的業務,並由原百度搜尋引擎產品市場部高級經理李明遠出任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經理。

百度開始正式推出自己的電商平台:百度「有啊」!

2008年6月18日,百度旗下網絡交易平台在全國範圍內的巡迴招商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這是百度網絡交易平台發布前大規模的市場推廣活動之一,此次招商巡展還在長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城市舉行,並進一步輻射延展到其他一二級城市。

7月2日下午,百度公司C2C業務招商巡展寧波站已正式啟動,這意味著百度C2C業務的招商計劃已正式挺進國內某C2C網站大本營,百度C2C招商正式進入江浙地區。

7月16日,百度網絡交易平台招商巡展正式啟動第三站——廣州的行程。

7月23日,南京的天氣仍然徘徊在33度的高溫,雷雨來臨前天氣悶的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是悶熱的天氣並沒能夠阻止南京賣家的腳步,百度C2C招商正式進入南京。

7月30日,百度網絡交易平台在全國的招商巡展第一次深入中國內地地區----武漢。百度相關負責人表示,與電子商務發展成熟的沿海地區相比,內地市場有著巨大潛力,是未來幾年網絡購物市場增量的主要來源。


8月22日,「有啊」宣布對外開放C2C平台內測報名,提供不超過1萬名內測名額供商戶提前入駐。百度向首批入駐的商戶贈送域名,並提供免費的平台推廣和量身定做的營銷活動。

9月24日的下午,在上海大劇院,2008年百度網絡交易群英會暨首批賣家入住平台儀式正在火熱的進行中。數百位來自上海及周邊地區的賣家齊聚於此,熱切地心情絲毫沒有受到連日來上海持續高溫的影響。上海招商會現場抽獎產生百度網絡交易平台上線第一店。

「有啊」開張第一天訪問量即超過400萬,上架商品數199萬件。幾乎所有的入駐商家都相信,百度會給自己的商城店鋪一些流量傾斜。

這一番猛如虎的操作下來,結果是什麼呢?

易觀國際發布的2010年第2季度數據顯示,百度「有啊」在該季度的交易額僅為1.25億元,市場份額為0.11%,而淘寶的份額則是75.16%。

更要命的是,百度忽然發現,自己做了這個「有啊」之後,百度原有來自電商客戶的廣告收入銳減。淘寶自不用說,在」有啊「上線後就拒絕百度再抓取淘寶信息。而在之後,當當網宣布停止在百度平台上投放廣告,而京東商城也宣布廣告費減半。

「在全球任何市場上,電商都是搜尋引擎最大的廣告主,從戰略上來說電商和搜尋引擎,是客戶或者合作夥伴關係。」愛樂活CEO蔡虎在分析百度電商戰略失利之時,曾經如是說道。

本想是插對手一刀,卻發現流的血是自己的,這可要了親命了。

痛定思痛,2011年3月,百度「有啊」在線零售業務關閉了。


4、騰訊電商之爭


2004 年 6 月,騰訊在香港主板上市,手上一下多了很多流動資金。有錢了幹嘛呢?

2004 年,成立僅一年多的淘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中國 C2C 40% 市場份額。這塊肥肉被騰訊看到眼裡,饞到心上。騰訊開始設計對淘寶的端鍋計劃。對照淘寶網、支付寶和淘寶小二,」拍拍「網、財付通和」拍拍「精靈正式誕生。

2005 年 9 月 12 日,「拍拍」開始對外試運營;2005 年 12 月 10 日,上架 SKU 數突破百萬;2006 年 3 月 13 日,正式運營。經過半年的試運營,「拍拍」網的註冊賣家超過 100 萬,上架 SKU 超過 200 萬,用戶總數超過 900 萬。根據 Alexa 數據顯示,「拍拍」網創下了電子商務網站進入全球網站 500 強的最短記錄。


憑著騰訊內部的資源支持和外部的借勢,「拍拍」正式上線一年多的時間裡在流量、交易量、用戶數等方面都取得了高速的成長。截止到 2007 年第二季度,「拍拍」網的註冊用戶將近 5000 萬,在線商品數超過了 1000 萬,「拍拍」的市場份額已升至 9%。按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沒有到的是,這就是「拍拍」的巔峰,從此開始迅速隕落。

首先是由於快速增長,湧入的大量商家超出了「拍拍」運營管理能力。大量的假貨、次貨得不到很好的監管和治理,直接影響了「拍拍」的聲譽。

另外從產品層來說,「拍拍」網相對於其他 C2C 網站,更像是淘寶的騰訊版。不過多了對QQ的支持,多了QQ面板設置、Q-zone設置等宣傳平台的設置功能。這些功能並不能使QQ龐大的用戶群體完成轉化。

這就好比理髮店看到用戶理完髮了要到旁邊的飯店吃飯,便要在店裡也擺幾張桌賣餐,要求理髮的人別走了都在我這兒吃飯吧,你說能有幾個人坐到理髮店的餐桌前?用戶的需求,一定要是到最優滿足他的地方去。理髮的還要賺吃飯的錢,那是一廂情願。

「拍拍」網並沒有因騰訊海量的用戶資源而持續增長,市場份額反 2007 年起開始逐漸萎縮。據國內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研究機構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於 2013 年 8 月 28 日發布的《2013 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國內 C2C 市場份額中,淘寶集市地位依舊穩固,截至到 2013 年 6 月,淘寶集市占整個 C2C 市場的 95.1%,騰訊」拍拍「占 4.7%。而且連年產生巨額虧損。

騰訊是個務實的公司,見此狀連忙止損。2014年3月10日「拍拍」被京東併購,騰訊與京東形成戰略合作關係,把自己的流量入口給了京東。

一年之後的「雙11」大戰前夕,京東宣布因「C2C模式無法杜絕假貨」,決定於2015年12月31日停止「拍拍」網服務,2016年4月1日徹底關閉「拍拍」網。

5、阿里的社交之爭


就像馬化騰想做電商一樣,馬雲也有一個社交夢。

阿里曾入主微博,但微博的發展遲遲達不到與QQ和微信相抗衡的要求。阿里自己有個用於商業用戶溝能的准社交小軟叫「旺旺」,用戶數量其實並不比QQ差多少。但在大多數時候,用戶把「旺旺」當成一個臨時性的買賣雙方就特定事宜的溝通工具,一旦溝通目標完成,便不再使用「旺旺」。所以「旺旺」雖然用戶數量與QQ相差無幾,但它基本上無法切入到用戶的日常生活中去。這也成了馬雲的一塊心病。

而微信再橫空出世之後,阿里如果不馬上做出回應,那以後不會再有什麼機會了。


「來往」就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匆匆誕生。

013年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發布移動好友互動平台 「來往」,這也是阿里巴巴新成立網絡通訊事業部後,首個對外正式亮相的集團核心級項目,也是阿里第一款獨立於電商業務之外的社交產品。

「來往」其核心功能是實現熟人之間的社交。意圖依託於整個阿里龐大的用戶基數,以及過億的手機淘寶和旺信用戶之間的互動需求,打造出新的無線應用場景。

當時的馬雲,早已退出阿里的任何業務實質領導,過著超然物外的生活。但為了「來往」,馬雲重出江湖為其站台,并力邀柳傳志、李連杰、文章、黃曉明、趙薇等名人加入「來往」和他來一場「私密社交」。

阿里又出規定:每個阿里員工 12 月前都必須有 100 個以上的外部「來往」好友,與年底紅包和獎金直接掛鈎。

事後證明:用運營的方法去做一款社交產品,那將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坑。

用燒錢補貼的方式,那是做電商的打法。做社交一定要注重的用戶體驗,那麼來往這款基於熟人間社交的小軟給用戶是什麼體驗呢?

基本就一彆扭版微信。

來往的語音、文字等通訊功能與微信相差無幾,但功能體驗卻略有不足。唯一的創新是支持「閱後即焚」,這個在歐美重視個隱私國家裡受到青睞,但在我們國內的用戶群體里此功能可有可無,起不到吸引用戶的作用。

正如馬雲在騰訊做電商時所言「打敗淘寶的不會是第二個淘寶」,能打敗微信的也不會是第二個微信。

其實,「來往」在定位於熟人社交時就等於要挑戰微信的最強點。熟人社交屬於二度人脈的社交理論中的強關係,這種用戶社交關係一旦建立,遷移成本極大。像陌陌在創建時就避開了與微信在熟人社交定位上的交迭,它定位於陌生人社交的弱關係,從而在二度人脈社交規律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2015年11月,交了上億美元學費的來往改名為「點點蟲」,轉型做閱後即焚的90後社交,也放棄了與微信的正面競爭。

6、百度的社交之爭

百度的社交情結來源於他的SNS社區基礎。百度貼吧一直是中國最大的中文社區,它註冊用戶現高達15億,貼吧2200萬個,總話題800億。但貼吧只是傳統的論壇模式,而不是社交用的即時通訊工具,貼吧「有社區無社交,。但有這麼好的基礎,向前邁一小步不就行了嗎?

但成功與失敗,往往也就差那麼一小步!

2008年2月29日百度推出了「百度hi」這款即時通訊工具。百度將其定義為公司的「戰略級」產品,其定位為滿足百度龐大社區用戶需求。百度Hi將是打通和整合百度社區產品的通行證。用戶能從百度空間頁面上添加好友到百度Hi;在貼吧、空間、知道等頁面上向百度好友發起的即時通話;貼吧的吧主可建立屬於該貼吧的百度IM群;用戶可在群里向貼吧「圖片庫」上傳圖片;與百度音樂掌門人結合,可在好友列表里實時顯示出好友發布的專輯;建立基於IM的社區聊天室。

「百度hi」在定位上仍犯了與「阿里來往」同樣的錯誤。它與QQ是同樣的定位,挑戰的是QQ的強點,卻搞成一個弱化版的QQ。已經熟悉使用QQ的用戶怎麼可能再卸掉QQ再使用「百度hi」。

2016年,「百度hi」遭受到的重大打擊,它所依託的百度貼吧出了大問題。2016年1月,百度貼吧遭受「血友吧」事件打擊,此事件打擊面之重,險些動搖了百度的根基。不但直接叫停了百度貼吧的商業化,同時也中止了百度貼吧移動化的努力。

百度貼吧式微之後,與其捆定的「百度hi」淡出網民的視線,不見其蹤。

十年這中,BAT在相互攻殺中闡明了一個道理,「鐵匠幹不了木匠的活」!,誰也不可能取代對方。這後面其實是一個經濟學原理——機會成本的制約。這個我在開篇時講過,這裡再重申一遍。

為一件事情所付出的金錢資本、時間精力、專業知識,都屬於成本的一部分。而機會成本的制約就是你選擇了這個機會就不能同時再選擇另一個機會。換句話說,當你與同一量級的對手,在同一時間在彼此優勢領域內競爭,你不可能支付維持自己競爭優勢又同時取得對方核心領域優勢的成本。 這個成本經過經濟學的測算,是對方成本的三倍,對於同一量級的對手,如果你的競爭成本是對方的三倍你是必敗的,這也是市場競爭的同一律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在市場競爭中強調專注、核心競爭力法則。也是我們平常時講的:「不要拿你的愛好,挑戰人家的飯碗!」

BAT三位掌門人在對外宣講時也無數次講過這個道理,但落到實際競爭中也不能免俗。看來即使是多牛逼的人物,說與做,也存在著實踐的距離。

人多不是被對手打敗的,打敗你的往往只是你自己!


(未完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