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告訴她》看華裔導演的「家庭」主題變奏

影劇頭版 發佈 2020-01-15T09:04:46+00:00

電影《別告訴她》更是與奧卡菲娜有著近乎相似的命運軌跡。 1、華裔影人攜「家庭」母題闖蕩好萊塢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縱觀華裔電影人在好萊塢的整體創作趨勢不難發現,三十年間,華裔導演的創作母題幾乎都將「家庭」作為切入口,進而圍繞「中西文化差異」展開。

文化對撞一直在,但對待差異的態度正在轉向。

上周(1月6日),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揭曉,其中,音樂/喜劇電影最佳女主角得主引發國內諸多關注與討論,她就是於上周五(1月10日)上映的電影《別告訴她》的女主碧莉的飾演者——奧卡菲娜。


與其演技在好萊塢廣受好評,並成為金球獎首位華裔影后形成反差的是,奧卡菲娜在國內卻由於外型原因曾遭受網絡暴力。

電影《別告訴她》更是與奧卡菲娜有著近乎相似的命運軌跡。影片於2019年1月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次亮相併一舉成為爆款,提名聖丹斯「最佳故事片」並拿下「觀眾最喜愛影片」獎。除了成為2019年度頒獎季熱門影片,該片在口碑風評上也頗受好評,爛番茄新鮮度98%,IMDb 8.2分,被李安選為2019年自己最喜歡的電影,進入歐巴馬年度最愛影片之一,堪稱2019年度北美電影市場名副其實的黑馬。


但這部在北美地區備受矚目的種子選手,在中國大陸經歷改檔並最終上映後,其市場表現相對而言卻顯得有些黯淡。截至發稿前,影片排片量已從首日就較低的1.1%降至0.7%,上映5天後的票房成績也僅為281.5萬。

同一部電影在中西兩地受到的評價和關注差異之大令人喟嘆,而這又在一定層面與片中呈現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某種暗合。為何這部改編自中國真實故事的影片歸來本土後卻有些水土不服了呢?讓我們一一道來。

1、華裔影人攜「家庭」母題闖蕩好萊塢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縱觀華裔電影人在好萊塢的整體創作趨勢不難發現,三十年間,華裔導演的創作母題幾乎都將「家庭」作為切入口,進而圍繞「中西文化差異」展開

1993年,華人導演王穎憑藉全亞裔班底的《喜福會》,在好萊塢掀起一股華裔風潮。影片講述了四對母女之間的矛盾關係和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至今仍被視作體現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經典之作。雖然《喜福會》在北美獲得3290萬美元票房,取得一定的商業成功,但在20世紀90年代的前網際網路時代,華人觀眾的聲音卻無法像今天般容易被傳播,好萊塢在投資製作華裔電影方面,幾乎為停滯狀態。


步入二十一世紀,華裔導演在好萊塢的專業表現使得整個西方電影產業對華裔電影工作者更為開放。在此背景下,從1991年起,李安導演的「父親三部曲」陸續誕生,並聲名鵲起。在此之後,文化矛盾的底色與個體身份的追問成為李安一以貫之的創作核心。而李安的作品也成為少有的在中西方同時受到肯定與褒獎的作品,不僅有各類國際電影獎項加身,在市場層面也不斷引發觀影熱潮,在其影響下,更多的華裔電影人堅定了自己的「好萊塢之夢」。


李安憑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近年來,華裔作品在北美影壇的影響力也在日益抬升。2018年,由好萊塢主流電影製片廠華納兄弟打造,並且同樣有奧卡菲娜參演的華裔電影《摘金奇緣》在好萊塢引起一陣狂潮,不僅受到業界嘉獎,還在全球範圍內攬獲了2.385億美元的票房,在成為亞裔電影里程碑的同時,也成為近十年來全美票房最高的浪漫喜劇。這是繼25年前的《喜福會》之後,第一部全部由亞裔主創人員創作、亞裔陣容擔綱主演的商業電影。


《摘金奇緣》的熱映引發連鎖效應,促使越來越多華裔、亞裔題材的電影被各大片商列入計劃,如漫威的《尚氣》、Netflix的《兩大無猜》《星際牛仔》和《虎尾》等。然而,由於《摘金奇緣》過於「臉譜化」的人物設定和「套路化」的劇情結構,讓其在中國市場並沒有受到認可,與《別告訴她》的表現一樣,偏冷。

回到《別告訴她》,這是導演王子逸的第二部個人長片,片中故事來源於她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一部全部由華裔演員出演、80%以上為華語對話的「純正」華裔電影,《別告訴她》在聖丹斯電影節一經亮相便引發各路資本競相追逐,最後被北美獨立製片公司A24以700萬美元高價力壓Netflix、亞馬遜等流媒體大佬,買下全球發行權。《別告訴她》也不負眾望,在北美電影市場開畫便打破了《復仇者聯盟4》創下的紀錄,刷新了2019年北美平均單場票房紀錄,目前全球票房近2000萬美元,成為A24歷年投資電影中收益最好的一部。


如果說《摘金奇緣》是近年來華裔商業片的代表,那《別告訴她》則是華裔獨立電影的典範。這背後,離不開華裔導演近三十年來在好萊塢的摸爬滾打。正是上一代華裔導演的打拚與鋪墊,才讓好萊塢對華裔電影人有了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


2、「中西文化差異」的內容呈現


整體上看,家庭母題下的「中西文化差異」也有著不同的呈現內容。東方思維、餐桌文化、代際關係等標誌性符號,既有衝突不斷,也有相融的和解。

《別告訴她》的英文名「The Farewell」中文譯為「告別」,這是西方式的直接表達,而中文名字「別告訴她」則是東方式的「諱莫如深」。電影從片名便體現出中西方對待「生死」這件事的一體兩面性。

在電影《別告訴她》中,罹患癌症的奶奶還有最後三個月的時間,「說」還是「不說」是擺在碧莉面前的一道沉重選擇題。面對家人東方大家族式「心照不宣」的觀念,碧莉從最開始的不理解,到最終選擇沖在前面,擋在奶奶與真相之間。這場「以愛之名」的善意謊言,是中國文化中最常見的處事方法。《別告訴她》從個體意志出發,與集體主義進行了一次和解。



碧莉在片中提到,在美國向病人隱藏病情的做法是違法的,這是保護人權的一種體現。但在中國,面對親人的嚴重病情,我們更多會選擇隱瞞。這種「情與理」的矛盾,又以2001年的《刮痧》最具代表。原本爺爺只是用傳統的中醫方法為孫子治病,卻沒想到因為美國嚴謹的兒童法律保護體系讓一家人陷入被追責的複雜境地。但最終,看似冰冷的美國法律體制還是與中醫傳統文化達成了和解。



與《別告訴她》同樣,用一場「中式傳統婚禮」來隱藏事實的情節設置還有李安1993年的《喜宴》。中西方對待婚姻家庭、兩性倫理的不同立場與態度,對幾千年父權文化的反思乃至批判……李安鏡頭下的矛盾層次更為豐富深刻,他以一位客觀、冷靜的講述者身份去呈現東西方的文化隔閡。從《推手》到《喜宴》,李安站在冷靜的角度注視鏡頭下中西融合的家庭關係,影片呈現出的更多是理解、包容、悲憫。



中醫、太極、美食……中國傳統文化在華裔電影中是無可替代的功能符號。

《別告訴她》中也有對東方傳統養生療法「拔火罐」的展現,雖然這一橋段在劇情結構方面看似沒有實質作用,但當碧莉背對鏡子看著自己後背上的火罐印記時,讓人感受到那種從異鄉人到局外人的身份矛盾所產生的「陌生熟悉感」,和那層不曾抹去一直在那兒的文化記憶。就如同電影開頭,碧莉與奶奶的通話中也在無意識間隱瞞了自己生活中的無奈窘境,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做法,看似閒筆,卻也潛藏著主人公早已深入骨髓的東方思維。



如果說「家庭」是東方文化的基底,那「餐桌」便是這一基底的重要「舞台」。從《喜福會》到《喜宴》再到《別告訴她》,其中都有典型的餐桌戲,都是作者集中討論中西文化差異的時刻。中國人從來不是簡單的吃飯而已,餐桌上看似閒聊的漫談,實則卻是不同觀念直接的碰撞與交鋒,家庭內部的矛盾和差異也在這一場域得以凸顯。


相同的話題之下也有作者不同的態度。在《別告訴她》之前,幾乎一代移民創作者最後的選擇都是接納西方價值觀念,但《別告訴她》最後卻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正如碧莉在面對賓館老闆窮追不捨的追問「美國和中國哪邊比較好」時,她只是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3、從經典敘事到白描講述


雖然講述的是相似的矛盾差異,甚至表現的情節橋段也有些相仿,但不同代際華裔導演在處理這類題材時,卻採取了不同的電影手法。

從《喜福會》中近乎對仗的角色設置與篇章模式,到《推手》《喜宴》中嚴謹規則的戲劇結構和敘事節奏,再到《別告訴她》開始用一種「半紀錄」式的方法雕刻那些國內觀眾熟悉的場景……初代華裔導演在敘事方面多選用經典的三幕劇模式,而新生代華裔導演更多追求一種自然樸素的表現方式。「我認為最重要的的是『真實』」,導演王子逸在一次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表示。在捨棄了更為戲劇化的表達方式後,導演用一種近乎白描的影像風格雕琢出故事發生的城市空間背景。


從戲劇性的傳統經典敘事,到有意追求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年輕一代的導演雖然在拍攝手法上還未完全純熟,但這種敢於走出前人成功模式的態度還是值得讚許的。此外,演員表演方式的演變也是電影語言變化的另一側面。從戲劇舞台式的表演,到自然真實的情感。在《別告訴她》中,奧卡菲娜也走出了自己熟悉的喜劇表演模式,用一種不著痕跡的自然狀態,走入角色故事中。

雖然在具體呈現方式上有著各樣不同的方式,但通觀華裔電影在整體題材方面依然有著一種殊途同歸的方向感。「輕喜劇」「荒誕喜劇」「黑色幽默」等舉重若輕的表達方法成為許多華裔電影人表達厚重話題的選擇,而這種以喜化悲、略顯荒誕的情節卻往往更能產生餘味。

面對好萊塢的「華裔熱潮」和中國市場的「冷遇」,華裔導演還有新的課題要做,也非朝夕之功。好在,保守內斂的中國文化與獨立奔放的西方文化之間,已構成華裔電影最大的敘事推動力。


-END-


作者丨雨天

編輯丨雨人

(部分資料和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