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亭|第5期|「鄉村風俗」祭灶

樂亭故鄉人 發佈 2020-01-15T09:28:54+00:00

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祭灶,解放前在樂亭非常盛行,進入臘月集市上便有賣灶馬的,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灶,據說,這種習俗在我國流傳了二千多年,早在前秦時祭灶就被列為「五祀」之一,「五祀」即:春季祀戶,夏季祀灶,夏秋之交祀中 ,秋季祀門,冬季祀行。

作者:呼景山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第5期

編者按:文章內容僅作文化交流用,不代表本自媒體觀點

祭灶,解放前在樂亭非常盛行,進入臘月集市上便有賣灶馬(灶王圖像)的,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灶,據說,這種習俗在我國流傳了二千多年,早在前秦時祭灶就被列為「五祀」之一,「五祀」即:春季祀戶,夏季祀灶,夏秋之交祀中 (中堂),秋季祀門,冬季祀行。它明顯帶有一種拜物教的痕跡。在古代,凡受人崇拜之物或自然現象,物往往被人格化,成為神。灶神,於是就成了灶王爺了。致於灶王爺是誰,歷來說法不一,據《禮記?月令》中把祝融說成是祭祀的主神,後來又有許多另外的說法。

道教推崇張奎《經說》的說法。道言,昔登崑崙之山,有一老母獨處其中,莫知其由,天尊曰:「唯此老母,是名種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統五行,達於神明,觀乎二氣,在天則為天帝,在人間乃為司命,又為北斗之七元使者,又為五帝之灶君,管人間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悉是此母也」。這裡說的灶君又是一個女神了。並有兩個尊號,一名「九天東廚司命九天元皇灶君感應天尊」,又叫「南天護福星君利濟真卿東廚司命萬化天尊」。

祭灶的時間,過去也說法不一,據《禮記·月令》記載,「孟夏之月……其祀灶。」這是最早的記載。晉葛洪在《朴抱子》中說:「孟夏可以祀灶,灶神每月晦日(每月的最後一天),上天言人罪狀,大者奪紀,小者奪算」。即大罪要被減壽三百天,小罪減壽一百天。又據《玉匣記》記載,灶王爺的生日是八月初三,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大典,大做道場,奉經設供。所奉誦的經叫做《灶王經》全稱是《太上靈寶補灶王妙經》。明清時期,此經最為流行,俗說:家有灶王經,水火不能浸。可見當時對它的重視。

然而,後來則逐步演變,把灶王每月上天一次,改為每年一次,祭灶時間也變為在臘月二十三日。灶神也不僅是奏報人的罪狀,還要兼說善行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家裡守著一位監護神,不能不怕他上天告御狀。樂亭過去供奉的灶王,是兩個人,一名灶王爺,一名灶王奶奶;過去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不論窮戶富戶,凡家計過得去的,都要在灶前設案擺供祭灶,供奉糖瓜、糕點、乾鮮果品和編的一些雞、狗、馬等。全家參加祭禮,祭祀完畢就把牆上原供的灶王像揭下來,連同雞、狗、馬等祭品在香爐前焚化,再把新灶王像貼上,像兩邊還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對聯。這叫「送神」。送神這一天,又叫「小年」,等到除夕夜灶神回來全家還要迎接灶君和財神,叫「接神」,俗稱「大年」。過大年接神,家家點燈籠,放鞭炮,以示慶賀。由上所述,祭灶最初是一種宗教活動。後來逐漸演變成為民間習俗。它無疑和祭祀各種神靈一樣,是歷代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那就是暗室作惡,神目如電,人管不住的由神來管,並且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生前得不到報應的,死後也要下十八層地獄。家家都有個灶王爺,人人接受監督,誰不怕他上天奏玉帝呢?於是乎人活在世上只能安分守己,聽天由命了。愚昧的人們乞福求吉利,交好運,就在送灶王爺上天的時候,擺上糕點,乾鮮果品等供品,還編一些雞、狗、馬等家畜,特別要必備糖瓜子,用甜蜜的糖瓜封住灶王爺、灶王奶的嘴,讓他們在向玉帝匯報時,好話多說,壞話少說。祭過灶,上過供,就期盼著灶王給帶來一年好運。祭灶這種活動雖是一種民間迷信活動,但也是當時人們在所處的時代一種精神寄託,也是作為修德行善的一種方式,它隨著社會進步已經消亡,但它畢竟在我國持續了幾千年,對民族文化、思想都曾產生過相當的影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