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齊國以「圍魏救趙」之時,楚國、宋國作何反應?

歷史倪說 發佈 2020-01-15T09:40:03+00:00

據《資治通鑑卷第二·周紀二》記載,周顯王十五年,「魏惠王伐趙,圍邯鄲」。當此國家存亡之際,趙國向諸侯列國派出特使,請求援助,其中尤以「趙急,請救於齊」最為著名。

據《資治通鑑卷第二·周紀二》記載,周顯王十五年,「魏惠王伐趙,圍邯鄲」。當此國家存亡之際,趙國向諸侯列國派出特使,請求援助,其中尤以「趙急,請救於齊」最為著名。齊威王立即召集群臣商討對策,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國大夫段干朋的「救趙之策」,即救趙並不一定率軍直赴趙國,否則「趙不伐而魏全」。若齊軍集中兵力進攻魏國南部的襄陵,便可以吸引魏軍前來救援,屆時齊軍可以逸待勞,在魏軍回師救援的途中伺機打擊。


齊威王當機立斷,於周顯王十六年,任命田忌負責「伐魏救趙」事宜,由孫臏為軍師協助謀劃,以「圍魏救趙」之計於桂陵大破魏軍。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圍魏救趙」之後「齊最強於諸侯,自稱為王,以令天下」。


俗話說,一石激起千層浪。針對「魏惠王伐趙,圍邯鄲」事件,除了見於史書的齊國以「圍魏救趙」重創魏國之外,諸侯列國均作出不同程度的反應,據《戰國策》記載還有楚國、宋國。

一、「邯鄲之難」楚有策,興少兵「敷衍」趙國

當遠赴楚國的趙使呈上求援書以後,楚宣王敢怠慢,立即召開御前會議。楚國上下詳細分析當前「國際局勢」,一致認為楚國救趙與否當以楚國利益最大化為原則。


據《戰國策·楚策·邯鄲之難》記載,楚國令尹昭奚恤以為「不如無救趙」,其理由是趙國得不到「國際社會」支援,更能激發起魏國「攻必取」的信心,在趙國誓死抵抗的情況下,魏、趙將兩敗俱傷。


令尹昭奚恤話音剛落,便遭大司馬景舍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反對。據《戰國策·楚策·邯鄲之難》記載,在大司馬景舍看來,「夫魏之攻趙,恐楚之攻其後」,而今若楚不救趙,則魏毫無後顧之憂,猶如楚、魏共同伐趙,趙國將損失慘重。魏國討伐趙國,秦國、齊國絕不會坐視不管,所以趙國無亡國的可能。將來趙國必將對楚不救趙懷恨在心,進而與魏國合謀對楚國構成威脅。由此可見,若楚不救趙,將不利於楚國,甚至後患無窮。大司馬景舍遠見卓識,分析有理有據,折服了楚宣王和群臣。

據《戰國策·楚策·邯鄲之難》記載,大司馬景捨得到了楚國君臣認可之後,便趁熱打鐵,獻上解決辦法,即「不如少出兵,以為趙援」,可以讓趙國認為有外援,在精神上鼓舞趙國上下的士氣,必定全力抵抗魏國。大司馬景舍老謀深算,以少量楚軍收「趙、魏兩敝」的效果,即「趙恃楚勁,必與魏戰。魏怒於趙之勁,而見楚救之不足畏」,絕不會輕易放過趙國。

楚宣王當即採納大司馬景舍的方案,並且一方面召來趙使表示楚國答應趙國的請求,出兵救趙;另一方面委派景舍帶領少量人馬出兵救趙。據《戰國策·楚策·邯鄲之難》記載,「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趙。邯鄲拔,楚取睢、濊之間」。


二、「邯鄲之難」宋助魏,左右逢源做漁翁

魏國討伐趙國,並非一時衝動,更無意以一己之力單挑趙國,便向周圍實力較弱的國家下達徵兵令,《戰國策·宋衛中山策·梁王伐邯鄲》記載中即有宋國。

當魏國徵兵令到達宋國後,宋君左右為難,如坐針氈,便心生「左右逢源,兩不得罪」之計。於是宋國一方面按照魏國要求調集軍隊,準備奔赴戰場;另一方面,立即派特使秘密前往趙國,將魏國的徵兵令告訴趙國,並將宋國的兩難境地向趙國詳細說明,以求趙國諒解。


對趙國而言,宋國參戰與否,無關大局,但值此趙國危難之際,宋國並未趁機落井下石,足以令趙國上下敬佩。

趙王對宋國的處境表示理解,並希望有良策能令宋國置身事外。據《戰國策·宋衛中山策·梁王伐邯鄲》記載,宋使獻上宋軍象徵性地出兵,並討伐趙國邊境城邑,「徐其攻而留其日,以待下吏之有城」。宋使的方案可以令宋國既能應付魏國,又不得罪趙國,得到趙王讚許。

果然,宋軍尾隨魏軍之後出兵入趙,並如約攻擊趙國邊境城邑。魏趙戰爭結束以後,宋國不但以有功於魏國的身份得到魏國的嘉獎,而且於趙國方面還被載以患難之情。邯鄲之難之後,宋國是最大的獲利方,據《戰國策·宋衛中山策·梁王伐邯鄲》記載,「德施於趙而無怨於趙,故名有所加而實有所歸」。

「歷史倪說」認為,魏國攜霸主之威,懷一統三晉之志,而發起伐趙之戰,聲勢浩大,震動諸侯列國,以「魏伐趙」總體而言,長於武力攻伐,短於伐謀,欠缺伐交


史書對「魏惠王伐趙,圍邯鄲」僅見武力攻伐,而不見外交斡旋,由此可知,在魏國看來,諸侯列國均無力插手,足見魏國自信心何其足!

「歷史倪說」認為,即使魏國自信實力無敵於天下諸侯,為保險起見,若能對諸侯強國展開外交斡旋令齊國、楚國作壁上觀,或許戰國歷史將重新書寫,魏國的衰落將不至於來的這麼早;若魏國能夠對諸侯強國的反應有預案,齊國「圍魏救趙」或許成為泡影。


齊國長於謀劃,避其鋒芒,以「圍魏救趙」之謀,攻魏國「武力攻伐」之長,將魏國的圖謀化為烏有。楚國亦長於自謀,以敷衍之策,雖無關魏伐趙之大局,但卻收開疆拓土之獲。身處列國紛爭的亂世,宋國有自知之明,長於自保,表現出大智慧,竟然左右逢源,化險為夷。戰國時代,諸侯列國對「國際熱點」問題的應變能力令人嘆服,均藉機有所斬獲,而今讀來仍感受益匪淺。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資治通鑑卷第二·周紀二》

2、《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3、《戰國策·楚策·邯鄲之難》

4、《戰國策·宋衛中山策·梁王伐邯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