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白鱘滅絕後,專家會商如何保住江豚等瀕危物種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1-15T09:53:31+00:00

會上,有專家介紹,2017年至2018年間的最新野外調查發現,歷史上曾有分布卻未採集到數據的長江魚類高達百餘種,達到長江魚類總種數的近三成。

近日,科學家宣布長江白鱘已滅絕一事引發廣泛關注。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究竟保護得如何?保護工作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1月14日,圍繞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的保護現狀和對策,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簡稱「農業部長江辦」)在武漢舉辦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參與會商。

會上,有專家介紹,2017年至2018年間的最新野外調查發現,歷史上曾有分布卻未採集到數據的長江魚類高達百餘種,達到長江魚類總種數的近三成。其中,未發現數據的長江特有種占長江特有種總種數逾四成。

已看不到的白鱀豚和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的江豚

除了白鱘,近年來無法再看到的長江水生生物還有白鱀豚。

據介紹,白鱀豚屬於長江特有的鯨類動物,已經歷2000多萬年的發展進化,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比大熊貓還要古老。

但自上世紀70年代起,由於各種人類活動的影響,白鱀豚種群數量持續迅速下降。1982年,白鱀豚種群數量估計約400頭,1990年已不足200頭。2006年,國內外著名鯨類專家組成科考隊,對白鱀豚的歷史分布範圍(自宜昌至上海的長江中下游江段)進行了往返考察,結果卻沒有發現一頭白鱀豚。2007年,科學家宣布白鱀豚瀕臨滅絕。

2007年8月,安徽市民在銅陵胥壩江段偶然拍攝到一段水生動物錄像,科研人員仔細辨認判斷極有可能是白鱀豚。隨後,儘管多人曾宣稱在安徽蕪湖黑沙洲水域發現了白鱀豚,但均未能提供有力證據。科研人員認為,白鱀豚仍有存活個體的可能性已經極為渺茫。

與白鱀豚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種長江特有鯨類是長江江豚。

在吸取白鱀豚保護失敗的經驗教訓後,人們迅速對長江江豚實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飼養與繁殖等多重保護手段。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介紹,2017年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長江流域江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的趨勢已得到遏制。湖北石首天鵝洲遷地保護區內,江豚種群五年內凈增長108%。2016年首次人工網箱飼養成功繁殖一頭小江豚,目前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近年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已發布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多個物種拯救行動計劃,明確了當務之急的保護措施。

紮實推進長江禁捕,不僅退得出還要管得住

會上,曾發表論文宣布白鱘滅絕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建議,重點關注長江流域多年未見的鰣魚、鯮魚,以及停止自然繁殖的中華鱘、長江鱘、胭脂魚等。此外,圓口銅魚、川陝哲羅蛙、大鯢等的關鍵棲息地也受到嚴重威脅。

多名專家指出,珍貴瀕危物種的野外種群和棲息地仍持續面臨威脅,種群衰退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許多物種的保護技術還不成熟。航運、水利工程、污染等人類行為對長江水生態系統已產生了顯著改變,生態恢復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曹文宣認為,禁捕前對長江水生生物影響最顯著的仍是大量的瘋狂捕撈行為。他舉例稱,每年將人工養殖的中華鱘放流進入長江,原本可以對自然資源進行必要補充,具有重大意義,但過去放流的很多中華鱘還沒來得及繁殖便被捕撈。他強調,除了禁捕,在三峽等重大水利工程顯著改變幹流河流形態的情況下,修復以赤水河為代表的重要支流意義同樣重大,可為長江上游特有魚類提供替代生境和避難所。

事實上,禁捕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根據國家部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分類分階段實行禁捕: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實行全面禁捕;最遲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農業部長江辦主任馬毅表示,將紮實推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非法捕撈行為,有效降低對生物資源的不利影響。與此同時,要做好28萬漁民的退捕轉產工作,同時不僅要退得出還要管得住,對得起漁民們為長江大保護作出的巨大貢獻。

會議強調,今年還將加強人工保種群體建設和規範管理,提高人工繁殖、行為習性等關鍵領域科學研究和保護技術水平。加大保護工作投入,積極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發揮全社會保護合力,推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航道局等部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單位,以及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等社會組織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