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馬雲,「左宗棠不僅收復新疆,還不遺餘力地植樹」

科普道人 發佈 2020-01-15T10:49:22+00:00

1864年,由於清政府主權不當,使得國家邊遠地區民心混亂,在此格局下陝甘地區發生暴亂,當地豪強伺機而動,出現了各自割據的局面,而這也招來他國外敵,阿古柏趁機進軍新疆,短短六年時間,便掌控了整個南疆地區。


1864年,由於清政府主權不當,使得國家邊遠地區民心混亂,在此格局下陝甘地區發生暴亂,當地豪強伺機而動,出現了各自割據的局面,而這也招來他國外敵,阿古柏趁機進軍新疆,短短六年時間,便掌控了整個南疆地區。而沙俄也趁此機會分一杯羹,將新疆伊犁占領。

國土四裂,祖國受辱,左宗棠拍案而起,不顧投降派的阻撓,堅持要收回失地,所幸清政府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左宗棠率軍前往新疆,由於他過人的膽識和卓越的軍事能力,所到之處阿古柏的侵略軍皆被剿滅,使得大片新疆失地重回祖國懷抱,保證了我國領土完整,這也是清政府在當時少有的幾次勝仗之一。

為改新疆風貌,植樹計劃開始進行

  在剛剛收復新疆之時,由於當地人民連年因為戰亂流離失所,導致耕田被棄,大面積的果樹糧草被砍伐,所到之處滿目瘡痍,左宗棠看到這種情況,便下令廣泛種植榆柳,一來是為了改善新疆的整體風貌,二來也是為了後代的子孫造福。

但想要達到這樣目的絕非易事。首先來說,西北地區由於水鹵原高,能找到合適的樹苗就是第一個問題,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左宗棠主張多種植楊樹,柳樹,榆樹三種樹,因為這些樹共有的特點就是適應性較強,且即便是在條件惡劣的土壤上也能夠生長,樹苗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獲取的途徑了。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當地樹苗的獲得是由外省遠途運入,而且這些種子需要從南方獲得,經過人工長途搬運之後才能到達新疆等地,其中耗費的時間巨大。

  再來則是由於當地常年乾旱少雨,土質又十分疏鬆,即便種植了樹苗,成活率也極低,況且剛剛宣布種植樹木時,當地百姓普遍反映都沒有地方住也沒有條件吃飯,哪裡還有其他的力氣去種這些樹呢?

  即便如此,左宗棠依舊下令軍隊栽下樹木,但由於當地百姓之前全然沒有種植樹木和保護樹木的習慣,所以剛剛栽下去的小樹苗沒過幾天就夭折了,如此一來導致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功虧一簣。

  定製法條規定,得以保護樹木

  看到這種景象,左宗棠不惜運用自己陝甘總督的大權,定製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護樹木,其規定:農夫不得在外面砍伐樹木,如果不遵守這項規定,一旦被發現,情形嚴重的就地正法,情形較輕的也要從嚴治理;馬夫在看守馬匹的時候,切不可讓其食用和踩踏樹木幼芽,一旦被發現,則要扣除口糧錢文,再犯加倍。種種條文一經下發,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也著實反映了左宗棠植樹之切。

  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將種樹護樹的好處宣揚給當地的百姓們,左宗棠還親自編寫相關諭文,將其編印成書冊,命令士兵們四處傳發,這也的確讓當地老百姓們見識到了左宗棠的良苦用心,自然在種樹護樹上也有所作為。

  而在左宗棠奉朝廷之命要離開西北地區的時候,臨行之時,仍給當時繼任他位置的官員寫了書信,書信中提及他所種植的這些樹木,囑託新官員新疆各個區域所種植樹木的特性以及種植習慣,希望他也能夠好好的保護和愛護這些樹木。

  而從1871年左宗棠下令種植樹木,直到如今已經匆匆略過了100多年的時光,雖說當地現存的柳樹數量早已不復當年,但左宗棠為我們後人所留下的理念與價值又豈止是「楊柳三千里」能夠替代的,現如今,我們國家廣泛以綠化來造福西北等地,這也可以說圓了左宗棠的心愿吧。

知曉更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請關注道人,為你帶來不一樣的訴說解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