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百萬年薪給了哪些「學霸」?95後大學畢業生求職「畫像」來了

文匯網 發佈 2020-01-17T11:58:35+00:00

上海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魯雄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今年該校研究生就業也交出亮麗答卷,有多位研究生的簽約薪資在50萬以上,最高者突破百萬年薪。

又到了大學「曬」人才培養成績單的時候了!

日前,一大批高校都發布了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這屆大學生畢業都去哪兒了?就業行業分布、薪酬待遇與專業之間的關聯度如何?用人市場又有哪些新風向?

可以說,從一份份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中,人們能清晰感受到:除了超高的就業率以及攀升的薪酬,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是95後大學生們普遍的擇業目標。

根據最新發布的《上海市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2019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共17.56萬人,初次就業率達96.38%。2019年上海登記就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每月7103元,比2018年同期增加了1079元,增幅為17.91%,增幅較大。

畢業生薪資普漲,人工智慧專業最搶手

翻開高校最新出爐的就業質量報告,最吸人眼球、最受關注的莫過於畢業生的簽約薪資。滬上不少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都披露了相關數據。

截至2019年10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生平均簽約年薪為13.51萬元,研究生的平均簽約年薪為18.91萬元,而一些熱門專業的博士生更有百萬年薪;

同濟大學2019屆畢業生總體簽約月均薪酬為9536.58元,其中本科畢業生簽約月均薪酬為7920.75元,碩士畢業生為10064.56元,博士畢業生為10319.79元;

華東理工大學本科生的平均簽約年薪為7.54萬,碩士生的平均簽約年薪為11萬以上,而博士生的平均簽約年薪為15.6萬元。

除了學歷與薪水成正比,學校的辦學特色、定位也與人才的就業質量息息相關。

上海科技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校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年薪為12.4萬元,超過不少傳統的985高校。

「我們的本科生從大一開始就有機會進入實驗室從事科研創新活動。同時,學校實施導師制,平均三位教授帶教五到七名學生。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學校初步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也獲得了用人企業的高度認可。」上海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魯雄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今年該校研究生就業也交出亮麗答卷,有多位研究生的簽約薪資在50萬以上,最高者突破百萬年薪。

企業的高薪崗位更青睞哪些專業的畢業生?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業內人士給出的一個共同答案:人工智慧和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當下最搶手,企業動輒開出百萬年薪,基本上都是為了爭搶這一領域的「學霸」。

由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在國際頂級會議發表論文成為了一些畢業生在求職時的「籌碼」。

「多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年薪至少漲兩萬到五萬。」某高校計算機系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據他所知,博士畢業生最高年薪可達兩百萬元。一些知名的人工智慧企業,面試簡歷「過關」的底線是兩篇B類以上論文。而人工智慧領域也出現了新的「BAT」企業,即字節跳動、阿里和騰訊。

此外,美團的算法崗位也成為「新晉」的熱門職位。

據記者了解,滬上某知名高校2019屆計算機專業碩士的平均簽約年薪為40萬元左右,而博士的簽約平均年薪為50-60萬元。

眾多名校「學霸」優選與國家發展密切相關的崗位

「實現高質量就業,薪資只是一個維度。對更多95後大學生來說,好工作還有一個重要維度,那就是個人興趣、專業方向與國家需求的貼合度。」同濟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方雅靜說。在同濟大學,赴西部和基層就業的畢業生數量近年持續上升,2019屆畢業生中,有152名畢業生入選各地選調生,年度增幅20.63%。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建築工程學院的「學霸」們,就業時首選的是「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所在的中船重工集團719研究所。該校2019屆畢業生顧雨濛的就職經歷就很有代表性:這位外表溫柔的女生,就業時首選719研究所,可因為由於該所當年不招輪機專業畢業生,她沒能被錄取;接著,她又選擇了中船重工集團的701所,因為同樣的原因未被錄用後,她當場就流淚了。最終她選擇了中部地區的一家大型車企。

在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2019屆畢業生除了選擇深造以外,全部選擇了國內的知名企業和研究院所。「我們的學生本來就是為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培養的。」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安華告訴記者,畢業生中,簽約華為、華虹、長江存儲等知名企業的不少。

此外,還有一些優秀的博士生選擇了進入復旦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後工作站。

比如,2019年提前畢業的微電子專業博士生劉春森,今年就將進入復旦信息學院博士後工作站。他已經發表了14篇SCI論文,影響因子達到167,發表專利4篇,其中兩篇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發表於影響因子38的頂級期刊《自然·納米技術》上,並且被國內外多家媒體報導。在劉春森看來,在國家最急需快速發展的行業從事博士後研究,是他當年選擇微電子專業時就定下的志向。

就業選擇更多元,求職更看重「員工體驗」

基於高校就業質量報告中的「大數據」,一些業內人士也開始為95後大學生的擇業「畫像」,結論耐人尋味。

面向2020年,95後甚至00後開始陸續登上「就業舞台」,他們眼中的「好工作」究竟是什麼?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經曉峰說,這一代大學生,多數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他們成長於網際網路高度發達時期,且以獨生子女居多,因此這一群體對「生存型就業」,即靠就業報酬作為唯一生活來源的比例,較80後、90後更少。加之社會發展派生出很多新業態、新產業、新職業,這都使他們的就業選擇更多元。「他們的擇業,更多是發展型、自我滿足型、價值實現(創業)型。

所以,傳統意義的找份『好工作』,對他們來說則演變為畢業後有『更多的選擇』。」

故因此,從企業類型看,除了國有企業、知名大型外資企業外,民營企業、成長型高科技企業同樣受到他們青睞;從行業類型看,電競、電商、金融科技、文創等新興行業也讓95後大學生樂於加入。

根據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的《突變時代:2020人才資本趨勢報告》,2019屆大學畢業生普遍生於1997年以後,對於未來職業的期望不同於其他群體,組織的管理者需要設計更適合年輕人的員工體驗。報告稱,「勞動力的構成出現了突變,使得優質人才對是否入職一家企業有了新的判斷標準,更好的員工體驗起到重要作用。」一些調查發現,在人才吸引和招聘環節,員工的「預」體驗已經開始生效。報告建議,用人單位若要招聘95後大學生,也要適應這種突變,必須作出對應的改變。

作者:姜澎 樊麗萍 製圖:馮曉瑜

編輯:儲舒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