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經驗總結,這些方子治慢性咽炎再好不過了

悅讀中醫 發佈 2020-01-17T11:59:15+00:00

法子自然是有的,試試本文中余國俊教授總結的方子吧。不過,遣方用藥之前,首先還是要辨證,辨對了證,才有痊癒之機。

小 編 導 讀

慢性咽炎又犯了,拿出一粒含片含上,舒服了,可這不是長久之計,有沒有徹底解決之法嗎?法子自然是有的,試試本文中余國俊教授總結的方子吧。不過,遣方用藥之前,首先還是要辨證,辨對了證,才有痊癒之機。慢性咽炎的幾種證型,你屬於哪一種?文中找找答案吧。



西醫學之「慢性咽炎」,以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咽部發癢、微痛、乾澀、灼熱、異物感等為常見症狀。現代中醫高校教材以本病類似於中醫學之「虛火喉痹」,倡養陰清肺、滋陰降火為治療大法。據筆者臨床長期靜觀默察,慢性咽炎除了肺腎陰虛或陰虛火旺這一「虛火」證型之外,較為常見的倒是脾土虛弱(包括脾陰虧損與脾失健運),間有陽虛寒凝及陰虛陽浮者。

一、脾土虛弱

慢性咽炎何以與脾土虛弱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咽的位置在喉的後方,下連食道,直通於胃。《內經》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咽主地氣」。地氣者何?中焦脾土也。是以咽屬脾系,殆無疑義。

《內經》又曰:「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水津四布,五經並行。」若脾土虛弱,水谷之精微難化而匱乏,不特散津乏力,且亦乏津可散。如是則咽嗌缺乏津液之濡養,久之抗邪能力逐漸減弱,而釀成慢性咽炎。誠如當代中醫耳鼻喉科大家干祖望老先生在揭示慢性咽炎基本病因病機時精闢地指出:「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乾燥。其所以乾燥,由於液不養咽,津不濡喉。干生燥,燥生風,風生癢,癢則釀成本病……」具體言之,脾土虛弱又分脾陰虧損與脾失健運兩端,前者尤為多見。

脾陰虧損

慢性咽炎之脾陰虧損證型,除了咽炎常症之外,尚可具有:咽黏膜色淡欠潤,咽後壁淋巴濾泡呈團狀增生,口淡微干,唇乾,納差,大便乾燥,舌偏淡,苔薄白少津,脈緩弱或略數。治宜滋養脾陰,兼益脾氣。因病位在土髒,用藥宜甘緩。而滋養脾陰,尤宜以甘淡平和,或甘涼濡潤之藥為主,輔以甘溫益氣之品,以助脾氣散津,源源上達而濡養咽嗌。

筆者臨床常用明代《慎柔五書》滋養脾陰之六和湯(四君子湯加山藥、生扁豆),或參苓白朮散去砂仁,加沙參、麥冬、百合、石斛、蘆根等甘涼濡潤之品。若因感冒誘發喉癢嗆咳,即所謂「喉源性咳嗽」,不可與一般咳嗽混同施治。其浮邪失於表散者,可用喉科六味湯(荊芥、防風、桔梗、甘草、薄荷、僵蠶)加白馬勃、射干、鮮梨皮等輕清揚散之品,待咳止後應以滋養脾陰為主,以為圖本之治。

脾失健運

慢性咽炎之脾失健運證型,除了咽炎常症之外,尚可具有:咽黏膜色淡多涎液,咽後壁淋巴濾泡呈團狀增生、顆粒較大,晨起刷牙易噁心;或伴脘痞腹脹,腸鳴便稀,苔白或微黃,脈濡弱。治宜健運脾氣,化痰利咽。

筆者臨床習用香砂六君子湯加黃芪、桔梗、柿蒂等。若合併肝鬱,伴有情緒易波動、胸脅不適,或咽中似有物阻,吞不下吐不出,類似於梅核氣者,可加香附、柴胡、香櫞、佛手等;腸鳴便稀加炮姜、防風、仙鶴草;頭眩加葛根;腹脹甚加厚朴。若脾虛氣陷,短氣乏力者,可先服補中益氣數劑,再用本方;若脾虛及心,伴驚悸、少寐者,可先服歸脾湯加法半夏、夏枯草數劑,再用本方。

二、陽虛寒凝

慢性咽炎轉屬陽虛寒凝者,多因拘守「咽喉病皆屬火」這一以偏概全之論,長期恣用寒涼藥物,冰伏其鬱熱,克伐其生陽,致陽氣久削,陰寒凝滯於咽嗌。亦有素體陽虛,反覆感受風寒,寒凝咽嗌者。

陽虛寒凝性咽炎,除了咽炎常症之外,尚可具有:咽黏膜淡白,咽後壁淋巴濾泡較大且晶瑩透亮,咽部分泌物清稀量多,大便偏稀,怯寒,易感冒,舌質淡或淡紫,苔白潤或白膩,或微黃多津,或黑潤,脈沉弱等。此類患者皆迭用抗生素或寒涼藥物無效,甚至加重病情。臨證時仔細詢問病史及治療史,注意四診合參,並不難辨識。治宜溫陽降逆,祛寒利咽。

筆者臨床習用附子理中湯、甘草乾薑湯、桔梗湯、半夏散及湯合方加細辛。若新近感寒而咽痛加重者可徑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若畏用熱藥,可先行試探療法:取法半夏、桂枝、甘草各3g,冷水浸泡半小時,文火煮沸15分鐘,約得藥液100mL,囑患者少少吞咽,半日許服完。若非陽虛寒凝者,服後咽部之不適感稍有加重,這時改弦易轍不遲;若確係陽虛寒凝,服後咽部必感舒適。此等治驗漸多,感觸漸深。慢性咽炎固然纏綿難愈,但更難的是衝破「咽喉病皆屬火」這一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

三、陰虛陽浮

慢性咽炎陰虛陽浮者,多因素體陰虧,或久病遷延纏綿,耗傷腎陰,日積月累,漸至腎陰大虛,陽失潛藏而浮越於上,所謂龍火升騰,上沖咽嗌是也。

陰虛陽浮之慢性咽炎,除了咽炎常症之外,尚可具有:腰膝酸軟,面色潮紅,手足心熱,口乾,色紅嫩等,酷似陰虛火旺,但還可伴有頭暈耳鳴,膝以下畏寒,口乾不欲飲,大便不實,脈沉細無力,兩尺尤甚等虛陽浮越,上熱下寒之症狀。

治此者,滋陰降火如知柏地黃湯等斷難奏效,而宜滋陰潛陽,引火歸元。筆者臨床習用左歸飲去枸杞,加生地、懷牛膝、廣巴戟,少佐肉桂細末(每劑1.5g)吞服,屢用屢效。

治驗舉隅

脾陰虧損咽痛案

女患,38歲,3年來咽微痛,乾澀,灼熱,有異物感,乾咳,聲嘶。西醫診為慢性咽炎,屢用抗生素乏效;加用激素及冷凍,曾一度緩解,但感冒又復發。中醫曾診為虛火喉痹,迭用知柏地黃湯、養陰清肺湯等三十餘劑,諸症似減,又增納差,脘腹發涼。刻診:咽黏膜色淡欠潤,咽後壁淋巴濾泡呈團狀增生,口淡,納差,大便乾燥,舌偏淡,苔薄白少津,脈緩弱。

此顯系脾陰虧損,咽失濡養之證。治宜滋養脾陰,兼益脾氣,俾脾之氣陰充盈而上達咽嗌。一方,六和湯加減:太子參15g,麥冬15g,茯苓12g,生、炙甘草各5g,生扁豆15g,山藥20g,黃芪20g,桔梗10g,木蝴蝶10g。二方,張錫純經驗方:桑葉、薄荷、蟬衣、甘草各6g,麥冬15g,胖大海3枚,滑石30g,煎湯代茶隨意飲之。上方各服6劑,二診時咽痛、乾澀及種種不適感均有所減輕。藥雖中病,根治非易。仍用上方加石斛20g,鬱金10g,蜂房6g,蜜丸與服。連服一月,諸症若失,聲爽。望之,咽黏膜紅潤,咽後壁光滑。爾後兩年,曾感冒3次,均未明顯誘發咽炎。平時咽部偶有不適之時,輒服喉科六味湯一兩劑,便可安然無恙。

陽虛寒凝咽痛案

女患,58歲,兩年來咽微痛,咽部堵塞感時輕時重,頻吐清稀痰涎,微咳,聲嘎。西醫診為慢性咽炎,用抗生素、華素片、西瓜霜、草珊瑚含片等乏效。刻診:咽黏膜淡白,咽後壁淋巴濾泡如黃豆大,晶瑩透亮;其人畏寒,動輒感冒,納差,便溏,舌淡紫,苔白滑,脈沉弱。

系陽虛寒凝性咽炎,投以熟附片20g(先煎),黨參15g,白朮15g,乾薑10g,炙甘草10g,半夏15g,桂枝10g,北細辛6g。服方8劑,咽痛及堵塞感、咳嗽、咳痰等顯著減輕。效不更方,上方加黃芪30g,防風10g,續服至25劑後,咽後壁淋巴濾泡消失,咽黏膜紅潤,咽部不適之感蕩然無存,且聲音清亮,飲食俱佳,判若兩人。

讀罷文章,余國俊教授對慢性咽炎的深刻見解讓人受益匪淺。

他是如何成長為一位名醫的?他在治學與師承過程中都經歷了哪些?品讀余國俊教授的中醫之路——

《我的中醫之路---中醫師承學堂》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我是如何師承經方大師的——學習繼承、整理研究江爾遜學術經驗的體會、先師如何治療;疑難重證——運用仲景學說治療疑難重證的體會、運用經方的「畢生心悟」;先師如何將仲景學說「運用如神」——江爾遜運用仲景學說經驗瑣談、江爾遜的「方證對應」觀等。(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溫馨提示:由於春節期間快遞停運,1月19日起所有紙質書訂單將於2月4日後陸續發貨。推薦您掃描上方二維碼,在悅醫家電子書平台購買電子版,即買即讀。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我的中醫之路——一位當代名醫的治學與師承歷程》(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余國俊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