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筆第一人張照,行書真跡品鑑,行雲流水變化無窮,可做法帖

清雅閣書畫 發佈 2020-01-17T12:30:50+00:00

古人論書,點到為止,顏真卿以「築」來形容用筆,要謂妙極,搗土打樁,下力必須既狠又准,且非用蠻力,要巧借反作用力所產生的彈力,既下既起,久而不知倦怠。這與書法用筆何其相似乃爾!用筆之法,順鋒率意而入,最易扁薄軟弱,言「藏鋒」其力也易虛,逆鋒起筆貴能頂鋒蓄勢,然筆筆逆則點畫間筆勢不相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書法美與音樂美、戲曲美、舞蹈美的柑似之處,在於使點畫之間,字體之間、行列之間以至整篇作品當中,富有旋律節奏感和詩情畫意的趣味。欲創出優美的姿態,下列因素將能起到明顯作用:

  1. 筆畫的輕重變化得當,會從線條結體中釋放出美的旋律,
  2. 墨色的濃淡枯濕交替,能夠顯現出美的節奏,
  3. 書體的大小間隔有致,促使畫面產生起伏感和層次感,
  4. 字距行距的疏密合宜,令人有著勻稱感和舒適感;
  5. 在縱筆與橫勢的書體擺布上,能夠仰俯側、曲中求直,會使整篇作品態勢流動,全盤活躍。


清代張照行書作品欣賞:



書法愛好者都能藉助書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書法要達到一定的境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書法技能;二是學術修養。二者兼備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家而不是書手。書法史上的蒼頡、沮涌、史籀、程邈等早期的書法名人都只能是文字的創造者,並不是書法藝術家,再從甲骨文的寫刻者到漢碑的書手,都是地位不高或者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工匠、吏人。秦代的《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等,傳為李斯所書,這些碑刻大都帶有政治色彩,並不帶有藝術創作目的。真正的書法家要從東漢章帝時期的曹喜、杜度開始。











古人論書,點到為止,顏真卿以「築」來形容用筆,要謂妙極,搗土打樁,下力必須既狠又准,且非用蠻力,要巧借反作用力所產生的彈力,既下既起,久而不知倦怠。這與書法用筆何其相似乃爾!用筆之法,順鋒率意而入,最易扁薄軟弱,言「藏鋒」其力也易虛,逆鋒起筆貴能頂鋒蓄勢,然筆筆逆則點畫間筆勢不相連續,唐之前也很少提取「逆」字。

書者介紹:

張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長卿,號涇南、天瓶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書法家和戲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預修《大清會典》。乾隆元年(1736年)以挾私誤軍罪等廷議當斬,被乾隆帝特赦。歷任武英殿修書處行走、內閣學士、經筵講官、刑部尚書等職。資學明敏,工詩善文,精音樂、繪畫、書法。書法初學董其昌,中年出入顏、米,為「館閣體」書法代表者。乾隆初年所謂的「御書」匾額和書畫題跋多由他代筆。奉旨與允祿主持續修康熙朝音樂著作《律呂正義》,撰擬文廟樂章,編撰《勸善金科》、《昇平寶筏》、《月令承應》、《法宮雅奏》、《九九大慶》等宮廷戲曲劇本。參加編撰宮廷書畫著錄《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書法匯刻有《天瓶齋帖》。乾隆十年(1745年)奔父喪途中在徐州病亡。諡「文敏」。


中國書法的核心概念簡述:

「形神」是中國書法的核心範疇之一。「形神論」具有豐富的哲理內涵,它是我國古代哲學中形神論的衍發。「形」與「神」的關係,在古代哲學思想中是指人的形體和精神之間的關係。其根本問題是形與神有無不可分離性和神對形有無依賴性,以至形神的同一性。後人把他引申到審美中,沈括《夢溪筆談》中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以形器求也。」這是說,書畫要想達到妙境,不能僅僅從「形」的方面去尋求。「神會」,就是「物」「我」兩方面的統一、契合,達到「物我一如」的境界。這樣既能捕捉到「物」象的精神特徵,而且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注入要表現的「物」中。蘇軾更是注重舍形求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