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2020年是中國高鐵產業的機遇期?智見高鐵產業導師大咖談

智見傳媒 發佈 2020-01-17T12:30:56+00:00

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 萬公里左右,基本覆蓋 20 萬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鐵 3 萬公里左右,覆蓋 80% 以上的大城市。



筆者前幾天坐高鐵出差,以前剛通高鐵時,是看到高鐵想合個影。那天是看到隔壁站台停著綠皮火車,想拍個照發朋友圈——看,我在火車站看到綠皮火車了!


2019 年,是中國高鐵建設的大豐收之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超 8000 億元,投產新線 8489 公里,其中高鐵 5474 公里。截至 2019 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 13.9 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鐵 3.5 萬公里。


在首都西北,張呼高鐵與大張高鐵、京張高鐵在年底同步通車;在中原大地,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鄭州至阜陽高鐵、京港高鐵商丘至合肥段在 12 月 1 日同日開通運營;在塞上江南,銀川至中衛鐵路把寧夏拉入高鐵朋友圈;在齊魯大地,魯南高鐵日曲段建成通車,山東省內高鐵實現環狀貫通……


沒有高鐵,城鎮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鐵,城鎮就是項鍊上的珍珠。只有藉助高鐵,將一座座城市連接起來,才能夠形成合力,而以高鐵為紐帶的城市圈和城市帶,也將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年底返鄉之際,人們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已悄然變成:你家裡通高鐵了嗎?哪怕不談高鐵對經濟的刺激,老家通了高鐵,已經結婚的人,帶媳婦回家過年更方便了;還沒有伴侶的單身狗們,「騙」妹子到老家遊玩一圈,也更多了一個理由。高鐵讓眾多三四線城市、小縣城能夠與一二線城市快速連接,而這些衰退、人口外流小城市的很多小吃美味、小眾景點,在通了高鐵之後,也更容易反向吸引一二線城市的文藝青年前來探尋了。


01

高鐵能給 GDP 增長帶來最直接的刺激


高鐵能夠給一座城市帶來很明顯的客流增長和 GDP 增長。


據統計,2008 年中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開通,而次年天津市的經濟增長率就高達 16.5%。雖然 GDP 增長有著多重原因,但高鐵開通必然為天津經濟發展增加了很多助力。


2009 年武廣高鐵的開通,2010 年第一季度,武漢、咸寧兩地旅遊業收入增長就分別達到 36.5%和 166.7%,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金額分別增長 36.5%、58.8%,外商直接投資水平分別增長 21.4%、25.7%,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增長 72.7% 、44.9%,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分別增長 17.8%、21.8%。武廣高鐵不僅為武漢這樣的樞紐城市、省會、大區中心城市帶來更多的客流,也為咸寧這種沿線三四線城市吸引來了資源。


現在,各地往往都為爭搶高鐵經過、設站而用盡全力,但中國也曾經歷過對於高鐵的懷疑。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區域總部執行總經理金守華指出:


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鐵道部為籌劃高鐵事業的發展,就成立了京滬高速鐵路辦公室,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修過一公里高鐵,存在兩派主張,緩建派與急建派,緩建派認為中國不需要高鐵,至少很長時間內不需要。當時中國技術條件有限,鋼軌的強度只能達到 600 兆帕,承受不了 100 度的溫度差,中國第一條高鐵鋼軌強度一開始定 600 兆帕左右,研究認為高速鐵路需要的鋼軌強度較高,現在已經提升到 1000 兆帕級。原來鋼軌是孔型法軋制的、誤差大,現在改成萬能軋機一次軋制而成,鋼軌的精度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當年中國高鐵的通訊技術也跟不上,做實驗的時候,車過去了,通訊上顯示車卻還沒過。鋼軌、通訊這些技術都是後來國人自己把國外的技術窗戶紙捅破,才掌握的。但正是因為經歷過這些摸爬滾打,才成功實現了中國高鐵的自主修建。


02

高鐵時代已經來臨,如何尋找高鐵產業鏈新機會?


一座高鐵站,一條高鐵線路,能夠影響一座城市的發展,也能夠帶來新產業的崛起,誕生相關領域的領軍企業。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區域總部執行總經理金守華認為,高鐵的建設能夠給中小企業帶來眾多發展機遇。


金守華以軌道檢測技術為例,國外當年對中國封鎖相關技術,國外賣給中國的軌道檢測小車都是全密封封裝的,我們看不到裡面的設備組成,設備系統升級也得國外技術人員過來操作。要想自主掌握技術,怎麼辦?最終還是江西一個民營研究型企業——江西日月明測控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這項技術。當時國外一台設備賣近 200 萬元,國產的做到同等質量水平 50 萬元,後來降到 20 來萬。同時,日月明不僅做了應用產品,還做了系統開發研究等科研工作,最後實現了軌道檢測小車的國產化,同時在小車的基礎上實現軌道精調系統的國產化,打破了國外的封鎖和壟斷。


金守華說,高鐵給很多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都帶來了機遇,而且並不限於高鐵行業內,過去很多進不了鐵路的企業,也能在高鐵的建設階段、維護階段有進入的機會,高科技企業機會會更多。


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鵬指出:


在 2013 年以前,高鐵的制動閘片是被進口產品壟斷的,而天宜上佳的創始人在材料領域有近 30 年的積澱,偶然間發現制動閘片的國產化機會。發現商機之後,天宜上佳自己組織技術團隊,與高校合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起把產品研發出來的。企業前期確實遇到很多困難,因為產品研發風險非常高,又涉及高鐵的運營安全,作為一個普通的民營企業,能夠進入高鐵部件採購是非常困難的。但企業堅持國產化替代這一戰略方向,極為重視研發,最終完成了企業質的飛躍。


上海金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趙增奎也表示,火車的發展史就是科技的進步史,科技的進步推動了軌道產業的發展。作為投資機構,也是在用資本的力量扶持、幫助企業成長。


他說,非常看好高鐵產業,也一直在不斷挖掘、扶持相關領域的優秀企業。高鐵給中國的交通出行帶來巨大的便利,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高鐵不僅是一個交通工具,更變成了一個流量平台、一個生態圈。在這樣的流量平台和生態圈下,存在非常多的機會,無論是已經大量應用在高鐵上的人工智慧技術,比如人臉識別等,還有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5G 等技術,這些技術在高鐵生態圈的模式下,都有很多應用的機會。


「最近在看一個非常好的企業,是做鐵路行業弓網離線火花檢測的,可以 1 秒鐘拍攝多張照片,用 AI 技術進行分析檢測,甚至還能檢測鐵軌的偏移。總之,很多高新技術尤其是 ABCD+5G 通信(人工智慧 (AI)、大數據 (Big Data)、雲計算 (Clouding)、數字普惠 (Digitally inclusive),簡稱 ABCD)的技術,大幅提高了運營效率。站在投資機構的角度,圍繞高鐵的產業鏈和生態圈,尤其在信息科技應用比較深的環節上,我們都會重點關注,也是我們重點投資的方向。」


同時,高速鐵路的發展帶來了時空距離的改變,不僅使城市之間可以更好地依據比較優勢配置資源,發揮出城市集聚的綜合優勢,也可以增強不同城市圈之間的分工合作,拉近不同經濟區的距離。人民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欣毅認為:


每個地區一定要因地制宜發展自己的產業。除了高科技產業,產業鏈上游、下游的很多產業都在整個產業鏈中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所以地方產業的發展要結合自己的資源稟賦、人才稟賦、產業基礎等不同因素,對自己的產業進行規劃,營造好符合國家區域定位的的條件,吸引相關的資源、人力集中到本區域進行發展。


03

高鐵:為什麼中國發展如此神速?


社科院 2015 年出版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通高鐵的城市與不通高鐵的城市相比,綜合經濟競爭力要高出 71.15%,可持續競爭力要高出 56.91%。根據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的數據,鐵路投資與相關產業的產出比例約為 1∶10,而且鐵路有 40% 的投資通過材料費、人工費和人員費等形式用在了當地消費上。


當然,高鐵最大的市場就是在國內,中國的高鐵通車裡程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約占世界高鐵總里程數的七成以上。從 0 到世界第一,這麼快速的增長,中國是如何做到的?為什麼只有中國做到?


山東鐵路綜合開發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會主席趙治國認為:


中國高鐵之所以在 20 年不到的時間,能夠超越已開發國家五六十年的高鐵發展歷程,通車裡程世界第一,運力、規模和在建規模世界第一,這與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有關。


第一,遼闊的國土、眾多的人口和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是中國建設高鐵的最基礎的戰略性資源。第二,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能夠統籌城鄉發展和地區發展,讓很多偏遠地區也通了高鐵,這在國外是很難想像的。第三,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投入很多資源建設惠及民生的高鐵,這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很難做到的。


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但高鐵通車裡程與其 GDP 排名並不相稱,只有加快高速鐵路的建設,才能夠讓濟南、山東的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高鐵也能夠讓濟南山東交通中心、科教中心、商貿中心、經濟中心的地位更加穩固,促進人流、物流、資源流、信息流的交換。


而中國的高鐵總體發展目標,分為 2020 年和 2025 年兩個時間節點:


2020 年,中國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高鐵網。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 15 萬公里左右,基本覆蓋 20 萬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鐵 3 萬公里左右,覆蓋 80% 以上的大城市。動車組保有量達到 3800 標準組左右,其中「復興號」動車 900 組以上。


到 2025 年,鐵路網規模達到 17.5 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 3.8 萬公里左右;到 2035 年,率先建成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


要趕上高鐵經濟發展的紅利,我們就要真正踩準時代與技術的紅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