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給子孫們起名字很有文化,「輩分」和「五行」巧妙運用

鹿塗舍主 發佈 2020-01-17T14:03:02+00:00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名純粹從草根成長起來的皇帝。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很小的時候就成了放牛郎,根本就沒有上過學。再後來為了填飽肚子不至於被餓死,還一度在寺廟裡當了好多年和尚。直至後來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反元農民起義,得到了郭子興的喜愛後,他的人生才開始開掛。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名純粹從草根成長起來的皇帝。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很小的時候就成了放牛郎,根本就沒有上過學。再後來為了填飽肚子不至於被餓死,還一度在寺廟裡當了好多年和尚。直至後來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反元農民起義,得到了郭子興的喜愛後,他的人生才開始開掛。

朱元璋在參軍之前不叫朱元璋這個名字,熟悉明史的都知道那時他叫朱重八。其實更嚴謹一點說,他也不叫朱重八,他原來的真實名字叫朱八八,因為農曆的八月初八是朱元璋的出生日期。可能有人會產生懷疑,怎麼能用出生日期當名字呢?那我們就看看朱元璋的祖輩上都叫什麼名字。他的父親叫朱五四,他的爺爺叫朱初一,曾祖父叫朱四九,高祖父叫朱百六。五世祖叫朱仲八,怎麼樣,是不是都是用出生日期起的名字。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一個世世代代以耕種為生的家庭,都沒有讀過書識過字,怎麼可能起出高大上的名字來。

朱元璋當了皇帝執掌乾坤後,對這些粗淺的名字可以說是深惡痛絕,因為這與他九五之尊的身份極不相稱。朱元璋真的怕自己的後代們再取出這樣低劣的名字,來有損皇家之顏面,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頭。朱元璋讓當時的大儒們給自己成年的二十四個兒子及侄子們各寫一首五言絕句詩,當做他們為後代子孫起名字時的遵循。直白一點講,就是後代名字的第二個字必須按照詩的順序向下排,所以詩中的字就成了相應的輩分字。

比如《明史》中記載,寫給太子朱標的詩句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因為太子朱標先於朱元璋去世,江山傳給皇孫朱允炆後又被燕王朱棣給奪了,礙於歷史記載的原因,我們也不好驗證朱標一支的子孫們是否遵循著這個規律。那麼我們還是看看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這一支的詩句吧,「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大明江山,他死後將皇位傳給了長子朱高熾,再後來依次是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怎麼樣,是不是按照這個規律進行的,當然大明江山傳到了朱由檢(崇禎)這裡就滅亡了。

朱元璋的控制欲真是史無前例的,他將子孫們名字的前兩個字基本確定下來之後,感覺還是不過癮,於是在第三個字上又開始動起了腦筋。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其中兩人早夭,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有個「木」字,如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等等。木是五行之一,於是朱元璋就想出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原理,確定子孫們名字第三個的偏旁。比如木生火,所以他的孫輩就有朱允炆、朱高熾;之後是火生土,所以他的曾孫輩就有朱瞻基;再之後是土生金,所以他的玄孫輩就有朱祁鎮、朱祁鈺。然後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以此類推,周而復始,無窮無盡。真的不得不佩服沒有多少墨水的老朱先生,竟是如此的有文化。

在朱元璋所有兒子中,因為長子朱標和四子朱棣這兩個支系是皇位的繼承者,所以會被大家所熟知。但是他其餘二十二個成年的兒子都被分封為藩王,大家就不是很熟悉了。就比如朱元璋第十八個兒子岷莊王朱楩這一支,他的字輩詩句是「徽音膺彥譽,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在這一支的後人中,就出了一位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他值得當下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尊敬。老人現在已經退閒在家中,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大家能否在岷莊王支系的字輩中猜出他的名字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