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區社區少年軍校體驗手工製作走馬燈

華聲在線 發佈 2020-01-17T14:11:51+00:00

為了更好地保護民俗文化遺產,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為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中華民俗文化,1月16日上午,長沙市芙蓉區韭菜園街道軍區社區在少年軍校開展了一場民俗手工體驗活動。

新湖南客戶端1月17日訊(通訊員 劉瑛)中華民俗文化源遠流長,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習俗漸漸被人們所淡忘。為了更好地保護民俗文化遺產,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為讓更多青少年了解中華民俗文化,1月16日上午,長沙市芙蓉區韭菜園街道軍區社區在少年軍校開展了一場民俗手工體驗活動。

活動伊始,長沙市零點智能青少年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首先講解了中華民族重大節日的傳統習俗,在搶答環節,小朋友們熱情高漲,現場氣氛活躍,激發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思考。

「說起走馬燈,雖然是一個傳統佳節的玩具,但是卻有著近代燃氣輪機的原理在裡面哦!」老師這樣的開場白引得孩子們紛紛豎起耳朵,深怕錯過一個細節。原來,走馬燈通過加熱空氣,造成氣流,並以氣流推動輪軸旋轉。宋代吳自牧的著作《夢粱錄》述及南宋京城臨安夜市時,指出其中有買賣走馬燈的。周密《武林舊事》在記述臨安「燈品」時也說:「若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可見,走馬燈在南宋時已極為盛行。

到了手工製作環節,孩子們每個都躍躍欲試,大伙兒在一個或方或圓的紙燈籠中,插一鐵絲作立軸,軸上方裝一葉輪,其軸中央裝兩根交叉細鐵絲,在鐵絲每一端黏上人、馬之類的剪紙。當燈籠內燈燭點燃後,熱氣上升,形成氣流,從而推動葉輪旋轉,於是剪紙隨輪軸轉動。手工製作環節,孩子們竊竊私語,仿佛已經在憧憬走馬燈旋轉跑動的情形。

據老師介紹,在過去,走馬燈一般在春節等喜慶的日子裡才表演,由二十來位小孩邊跳邊唱,根據節奏快慢形成不同陣勢,有喜慶、丁財兩旺、五穀豐登的寓意。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製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所以取名「走馬燈」。

大同小學二甲班小朋友賀可瑩表示,「爸爸媽媽幫我報名,一開始來體驗是覺得好玩,後來聽到了很多關於以前的年俗故事,覺得這樣的文化如果消失了很可惜,以後有這樣的活動我一定還要參加。」據了解,韭菜園街道軍區社區「少年軍校」為轄區青少年量身定做「科普+」文化大餐,在傳統春節前還將繼續開展多場文化體驗活動。

[責編:譚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