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地里生火做飯,農民打工日掙百元:方便麵成高檔食品

草根影像 發佈 2020-01-17T14:55:13+00:00

在皖北地區流轉土地種藥材的現象比較普遍,土地實現了集約化和規模化種植,大部分農民也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可以從事一些收入更高的工作。雖然現在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比如收穫、耕地、播種等農活一般都由機械來完成,但一些藥材種植的農活仍需要人工作業。

這裡曾是小麥的主產區,以前每逢冬季的時候地里到處種的是鬱鬱蔥蔥的小麥,可現在隨著傳統農業收益的越來越低,一些種地大戶傾向於選擇更為掙錢的種地模式,小麥也就越來越罕見了。有的行政村土地整體被流轉,甚至上萬畝土地同時種植一種作物,種植、收穫等場面顯得頗為壯觀。

這位大戶在村裡流轉土地種植藥材已經有好幾年了,每年都能獲得比較豐厚的收益,與很多人的投資失敗相比,他的種地收益顯得比較突出。一是當地的補貼較高,去除給農民的租金之外,每畝地還能凈剩500元左右,這在很多地方有點不可想像。

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位種地的大叔能親自到地里作業。大叔在農村種地多年,有非常豐富的種植經驗,再加上勤勞能幹,各個環節都親自到地里參與,所以能夠全面把握種植質量。我們這兒曾有一個城裡人看別人取得了成功,也到農村包地種藥材,而自己什麼都不懂,結果可想而知,幹了一年就賠本走人了。

在田間幹活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或者婦女,他們由於年老體弱不適合在外面打工,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之後,每畝地每年可以得到上千元的收入。這些人年輕時長期在農村勞作,有著非常豐富的種植經驗,而且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不是年輕人可以比擬的,所以種地大戶一般更喜歡僱傭他們在地里幹活。

參加勞動的群眾每天勞動兩場,上午的勞動結束之後,村民可簡單休息一下,在大田地里生火做飯。最近十多年以來,農村的生活質量比以前有了明顯改善,很多簡易的民房已經改建成了樓房,年輕人大多買上了小汽車,村頭的這座老舊的建築物已經多年無人居住了。

泡沫箱內是種地大戶為農民工買來的白面饅頭,數量可以隨便吃,旁邊的小箱子內是一塊錢一包的榨菜,饅頭就榨菜是當地幹活民工的標準午餐。旁邊還有一隻爐子,可以用乾柴燒開水。而開水泡方便麵則是一種「高級」食品,只有少數工頭可以享用,民工一般沒有這種待遇。

這兩位農民工從事的農活是為種地大戶的藥材澆水,據了解這種藥材叫做白芷,種植和管理技術較為簡單,去年每畝地大約能收穫5000元利潤,種地大戶今年又擴大了種植面積。農民工日夜為藥材澆水,此時已經非常疲憊,「天當被子地當床」也能睡著。

中午時分,種地大戶為二位民工送來了熱氣騰騰的麵條,這要比啃饅頭就榨菜要舒服多了。大叔介紹,他們每人每天可以收穫120元的工錢,再加上土地的租金,足夠家人開支了。在農村很多農民都想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可如果沒有補貼的話,這種想法是很難實現的。

兩位老大爺都已70多歲了,身體依然很棒,還能在田間在種地大戶打工。老大爺介紹,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土地流轉可以帶來幾千元的收入,自己還能在田間打工掙錢,除此之外還有一定的養老金,這在以前簡直不可想像。你認為土地流轉給農民帶來的好處如何?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