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已悄然離去,鱗癌進入大眾視野:你需要了解的10個癌症信號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發佈 2020-01-17T15:17:24+00:00

10龍醫生的溫馨提醒對有症狀高發因素的人群,特別應警惕發生惡性腫瘤的可能,如反覆皮膚黏膜不癒合的炎症、慢性活動性肝炎、先天性家族性結直腸多發性息肉症、化學感受器瘤、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愛滋病毒感染者、唐氏綜合徵、經常接觸有害有毒物質、長期吃霉變食物、長期吸菸、長期飲酒、長期應用免

1999年,中央電視台「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01 「趙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

當「白雲」大嬸被問到,「最後,還有什麼想說的」時,宋丹丹張口說出了那句經典台詞:我十分想見趙忠祥!

隨後,宋丹丹又補充一句:「他是我的心中偶像。」

如今,物是人非,幾代人「心中的偶像」,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因患「鱗癌」,已經悄然離去,令人扼腕嘆息,在人們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02 鱗癌,是個什麼病?

據報導,趙忠祥因鱗狀細胞癌去世,發現這個疾病時,癌細胞已經向他的全身擴散。

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可以發生在皮膚、舌頭、肺部、食道、肺臟、攝護腺、陰道和子宮頸等,覆蓋有鱗狀上皮細胞的部位。

其中,發生在皮膚的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但是,通常肺鱗癌和宮頸癌(鱗狀細胞癌占69%)更受人關注。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普通的丘疹、斑塊或結節,以及一些或光滑的,或角化過度,或潰瘍性的皮損。

這些皮損,可以發生在任何部位的表面,常見的部位是頭部、頸部、軀幹、四肢、口腔黏膜、指(趾)甲周圍皮膚和肛門、生殖器等區域。



03 皮膚鱗癌,可能和膚色有關

臨床觀察發現,不同種族的人,因為膚色不同,表現也不相同。

膚色比較淺的人種,皮膚鱗狀細胞癌最常發生於經常暴露在日光中的部位。我們經常在海灘上看到的那些熱愛「日光浴」的歐美人士,比較容易患皮膚鱗狀細胞癌

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病例研究顯示,皮膚鱗狀細胞癌的分布部位如下:頭面、頸部最常見,占55%;手背和前臂占18%;小腿占13%;上臂占3%;肩部和背部占4%;胸部和腹部占4%。

深色皮膚的人群,更多的發生在沒有日曬的部位,這可能和表皮黑色素能對抗紫外線的致癌作用有關。

比如,黑人的皮膚鱗狀細胞癌,好發於腿部、肛門,以及慢性炎症或瘢痕形成的部位。

慢性瘢痕形成,反覆不癒合,是誘發皮膚鱗狀細胞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殖器部位和甲周的皮膚鱗狀細胞癌,還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關,這是引發宮頸癌和尖銳濕疣的病毒。



04 鱗癌,有什麼表現?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臨床表現,和皮損的類型、部位有關,最常見的是原位皮膚鱗狀細胞癌,也就是鮑文病。

鮑文病,通常表現為界限清楚的鱗屑狀斑片或斑塊。皮損通常為紅斑樣,但也可呈膚色或色素沉著樣,皮損往往生長緩慢,經過數年才逐漸擴大。

皮膚鱗狀細胞癌的預後,跟癌細胞的侵襲性有關,而侵襲程度又和腫瘤的分化程度相關

高分化的皮膚鱗癌,也就是預後比較好的那一種,通常表現為硬化或堅實的角化過度性丘疹、斑塊或結節,有時有潰瘍。

低分化型鱗癌的皮損,通常表現看似肉樣的,或柔軟的肉芽腫性丘疹或結節,缺乏過度角化的表現,容易出現潰瘍、出血和壞死。

值得一提的是,皮膚臨床細胞癌的皮損,通常沒有自我感覺症狀,有時候可有瘙癢或者疼痛。

一些患者的癌細胞侵犯到神經,患者會出現局部的神經症狀,如麻木、刺痛、燒灼感、感覺異常、麻痹感、視覺改變,等等,出現這些情況,預後往往比較差



05 如何發現和診斷

很遺憾,目前沒有明確的症狀會提示皮膚鱗狀細胞癌。

對於有長期的皮膚異常的患者,特別是伴有慢性潰瘍、出血、壞死的患者,以及經常發生慢性創傷、炎症和疤痕形成的部位,有一些不容易癒合的潰瘍和結節的患者,要引起注意。

確診皮膚鱗狀細胞癌,需要活檢,就是取局部的皮膚組織做病理切片,在顯微鏡下直接找癌細胞。

如果懷疑皮膚的病變為侵襲性的鱗狀細胞癌,活檢所採取的組織,深度至少要達到真皮網狀層中部的組織,這對檢查的醫院有更高的要求。

總之,診斷需要由專科臨床和病理科醫生來進行,普通人用皮疹去對號入座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06 皮膚鱗癌的轉移,才是致命的一擊

趙忠祥的鱗狀細胞癌,發現的時候,出現的症狀是腿部不適。出於保護個人隱私的考慮,媒體並沒有透露過多的細節,但應該是已經發生了轉移

皮膚鱗狀細胞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區域的淋巴結,會引起局部的淋巴結腫大;然後,可能轉移到的部位,包括肺、肝、腦和骨骼等。

從這點來看,趙忠祥鱗狀細胞癌轉移的部位,很可能也包括骨骼

儘管如此,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總體預後還是好的,總體5年的生存率超過90%;國外報導的年死亡率為1%~4%之間。

有區域淋巴結腫大的患者,五年生存率為25%~35%,10年生存率小於20%;有遠處轉移的,5年生存率小於10%。



07 腫瘤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很多癌症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或者有症狀也不易引起重視;沒有明確症狀的癌症,診斷困難,治療更困難。

癌症的普查(篩查)和早期發現決定了最終的結果。

早期檢出腫瘤,能為「治癒」腫瘤提供有利時機。像前面說到的皮膚鱗癌,早期診斷後一般都是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或雷射、冷凍治療等方法治療,是有望治癒的。

腫瘤的篩查,就是從無症狀的人群中,通過有效的檢測手段發現隱匿的或早期的病變。

有些腫瘤的篩查,確實有很好的社會效益,比如子宮頸癌和結直腸癌普查;乳腺癌、攝護腺癌的普查,對特定年齡段的人群有益;而肺癌、卵巢癌普查的作用不能肯定;肝癌的定期篩查,也能發現一些有手術機會的患者,最終可能獲得治癒。



08 腫瘤檢查多久一次?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推薦的建議,結合具體的情況,腫瘤的篩查方法、年齡和時間間隔是:

  • 結腸鏡,≥ 50歲,每3~5年查1次。
  • 大便隱血,≥ 50歲,每年1次。
  • 直腸指檢,≥ 40歲,每年1次。
  • 攝護腺特異性抗 原(PSA),男性,≥ 50歲,每年1次。
  • 宮頸塗片,> 21歲,每年1次;液基細胞學檢查,每2年1次。
  • 盆腔檢查,18~40歲,每1~3年1次,> 40歲,每年1次。
  • 乳腺自我檢查,≥ 20歲,每月1次。
  • 乳腺體檢,20~40歲,每3年1次;> 40歲,每年1次。
  • 乳腺鉬靶片,≥ 40歲,每年1次。



09 腫瘤早知道,10個常見的癌症信號

很多人關注腫瘤的早期症狀,或者說腫瘤的「信號」,網上有不同的版本。以下是國內外公認的10個腫瘤發病「信號」:

① 食管、胃:吞咽困難、胸骨後燒灼感、進行性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或新出現胸腹痛,經治療效果不佳;

② 結、直腸:大、小便的習慣發生改變,特別是新出現的便血和血尿;

③ 肺:刺激性的咳嗽,經久不愈的痰中帶血;

④ 身體任何部位:包括皮膚、舌和黏膜自發性潰瘍,超過1個月仍不癒合,或外傷後局部腫脹遲遲不消退;

⑤ 異常的局部出血:包括回縮性鼻出血、陰道的不規則流血、乳頭的血性分泌物;

⑥ 身體的任何部位:新出現腫物,增厚或結節;

⑦ 神經系統:進行性的頭痛,伴嘔吐及視覺障礙;

③ 咽喉:原因不明的聲音嘶啞,長時間不恢復;

④ 皮膚:黑痣迅速增大、破潰、出血;

⑥ 全身症狀:原因不明的發熱、貧血、體重減輕。



10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

對有症狀高發因素的人群,特別應警惕發生惡性腫瘤的可能,如反覆皮膚黏膜不癒合的炎症慢性活動性肝炎(B肝和C肝)、先天性家族性結直腸多發性息肉症、化學感受器瘤、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愛滋病毒感染者、唐氏綜合徵、經常接觸有害有毒物質、長期吃霉變食物、長期吸菸、長期飲酒、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以及過去有罹患腫瘤史,或家屬中有惡性腫瘤病史的人。

但是,也不要總用網上的圖片對號入座,以免造成心理壓力和恐慌,有問題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及時就診;有些病的診斷,可能需要時間,不要因為怕麻煩就不看了。

最後,讓我們再次回憶一下心中偶像的音容笑貌,祝趙老師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癌症的痛苦!



碼字很辛苦,如果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讚、評論、留言、收藏和讚賞

更多精彩科普,敬請關注作者

@健康真相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