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鬥雞道,行樂羨朋從」,從飼養寵物看唐朝女性的休閒生活

文史錄 發佈 2020-01-17T15:53:50+00:00

休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在漫長的歲月沖刷中逐漸演化成了一種文化被保存下來,而蓄養寵物則是其中的主要途徑之一。

休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在漫長的歲月沖刷中逐漸演化成了一種文化被保存下來,而蓄養寵物則是其中的主要途徑之一。在中國古代,飼養寵物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原始的狩獵時期,隨著朝代的不斷更替,文化也日益發展,休閒生活的文化觀念在唐朝盛行。唐人飼養的寵物類型極多,且風靡於皇宮貴族和士大夫等階層,其中唐朝女性飼養寵物的風俗更是具有代表性。

一、中國古代由來已久的 「休閒生活」文化和飼養動物的習慣,加之唐朝開化的社會風氣,動物種類的增多,使得飼養「寵物」成為唐朝女性休閒生活的主要途徑

在中國古代社會,休閒生活在神話傳說中就已然存在。休閒是一種文化範疇的概念,屬於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正是因為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脈絡,所以休閒生活也有著極其豐富的生活形式。但由於一定時期的物質生產會決定精神生活的具體形態,所以休閒生活的方式和途徑也就有所固定。

中國人的休閒生活理念也就受限於中國的文化,而正是因為文化的限制,致使中國人的休閒模式和休閒發展的方向也向著某一特定的目標發展。

根據史料記載,在中國的原始社會就有出現休閒生活方式。原始社會的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的底下,衍生出了獻祭、祈禱、狩獵等多種活動的遊戲方式,而這也就成為最早的休閒生活方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奴隸社會開始以製造青銅器為主要休閒方式,根據《詩經》的記載從秦漢王朝開始,就有著田獵、游觀、歌舞、踏青、投壺、游泳、垂釣等眾多形式,魏晉南北朝時期,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的休閒生活成為了當時的一種生活潮流,這些休閒文化的發展,為唐朝豐富的休閒生活奠定了基礎。

唐朝以飼養寵物作為一種主要的休閒生活途徑,和中國古代悠久的圈養牲畜的習慣也是密不可分的。相傳在舜耕作的時候發現"象為之耕,鳥為之巧"。當即便產生了蓄養動物的想法。而寵物之所以能夠成為寵物,是因為人類將動物中的獸性馴服、馴化,能夠使得動物為人們所飼養。也就形成了動物的寵物性。

當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動物在生產中的地位的降低,他們的觀賞性和陪人玩耍的價值得以挖掘利用。其中明顯的就是小型動物的寵物化。先秦時期以圈養鳥類為主,秦漢之時,因為生產力的提高,雞作為家禽的代表轉變成了一種寵物被人們飼養。魏晉時期,鷹、猿、象、馬等大型動物都開始演變成了寵物,但是其鳥類的飼養還是占據著大多數。

唐朝的女性對飼養寵物之所以愛不釋手,除了由來已久的休閒生活理念和飼養動物的習慣的影響。唐朝開化的社會風氣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唐朝的社會風氣極其開放,主要體現在唐人的生活觀念的轉變,因為物質生活的富足,導致人們在精神層面也極為需要補充。寵物具有一種觀賞性和陪伴性的作用,因此能夠滿足人們休閒的需求。唐朝人的生活觀念中,由於沿襲了魏晉遺風,對於居住的環境,他們希望能夠營造「草木蟲魚鳥獸」六位一體的生活或居住環境,因此飼養寵物必不可少。

總而言之,古代的男性作為主要的生產勞動者,因為女性在生產活動中的參與極少。對於唐朝女性來說亦是如此,因而女性的休閒生活,占據了她們的大多數時間。在唐朝的休閒文化更是蔚為大觀的情況下,飼養寵物這一休閒方式,也就順勢成為了唐朝女性主要的休閒生活途徑。

二、飼養「寵物」與唐朝社會的休閒生活聯繫密切,由於寵物種類的多樣,給唐朝女性帶來的休閒體驗也是大不相同的

寵物是人們在改造了動物最原始的本性後,能夠與人為伴,並且為人所用的一種動物。而在唐朝,隨著對外貿易等活動的興盛,更多的物種也隨之而來。因此唐朝人的飼養寵物的類型也逐漸的多樣化。但是不同的寵物因為人們對休閒生活的不同要求,也充斥著不同的作用。

首先,寵物的價值體現在它的陪伴性。這一點,對於婦女孩童、文人雅士來說,寵物也就成為了他們最好的遊戲玩伴。"為釣青苔忘卻歸"垂釣的人忘記了在休閒娛樂時,忘記了時間,只想著有寵物的陪伴,一切便開始怡然自得起來。

而在唐朝早期的壁畫《男童戲網圖》中,就可以發現圖中的孩童正在和猧子相互打鬧,《猧子撲童圖》中,描繪的是猧子和孩子在田間奔跑,相互追逐,顯示出人與寵物和諧並生的歡樂場景。這些都表現出寵物與孩童的休閒生活。

而在女性的休閒生活中,寵物卻和情感融為一體,大多數表示的是女子思念男子的情感,如《醉公子》中更是有所體現:「門外猧兒吠,知是蕭郎至。」表達是唐朝女性通過猧子的叫聲感知自己的心上人到了家門外,這是一種表達女性相思之苦的一種方式。

其二,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娛樂性是寵物本身附帶的又一種獨特形式。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為對動物的馴化和干預。鬥獸和斗禽最早的時候源於春秋戰國,到了唐代仍還有斗象的活動。但是在唐朝,斗禽中「鬥雞」成為了唐人主要的休閒娛樂方式。

在唐高祖時期,鬥雞成為了在寒食節上不可或缺的娛樂活動。鬥雞之前,每個雞的身上都有著優美的裝飾,在雞的爪子上安上金屬套,在鬥雞的過程中也是「飛毛遍綠野,灑血潰芳叢"的血腥景象。著名詩人孟浩然曾言「喧喧鬥雞道,行樂羨朋從」,深刻表現出唐朝的人鬥雞的歡樂場景。

到了唐玄宗時期,鬥雞戲馬開始在皇宮內院盛行,自上而下開始於這一休閒方式密切相關。唐玄宗還專門設立了雞坊,專門來培養優質的鬥雞。民間的休閒生活也開始轉變。

最後,從唐代開始,飼養寵物中衍生出了一種更加專業化的休閒產業——馴獸表演。唐朝的馴獸表演包括馴馬、猴戲、馴象等形式,通關觀看錶演,達到一種休閒的目的。這一娛樂活動的出現,無疑更加滿足了唐人休閒方式的多樣化的需求。

因此處於不同的個人需求,對飼養寵物的選擇也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是飼養寵物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休閒。這也是成為唐朝休閒方式的主要形態。

三、「唐朝女性」將飼養「寵物」作為一種「休閒生活」的主要途徑,促成了新穎的馴寵文化的出現,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暗示了唐朝社會風氣日益衰敗,給後世敲響了警鐘

唐朝女性將飼養寵物作為休閒生活的主要途徑,因此社會對寵物的需求開始加大。首當其衝地促進了當時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因為寵物和動物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動物中的獸性是需要被馴服、馴化之後才可以成為唐朝女性的選擇對象,因此唐朝開始出現了一大批以馴服動物為生的人。

在馴服動物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形式——馴寵文化。因為不同的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天差地別的,就好比馴鶴和馴象。馴鶴一般採取的是用琴聲吸引鶴的注意,讓鶴問琴現身,勾勒出一種"彈琴見鶴遠"的意境,馴象則是根據大象「役鼻藏牙」的習性來進行的。

所以,針對不同的動物,形成了不同的馴養技巧和馴養文化。為之後更好的馴養動物的獸性提供了先行經驗。同時在選擇寵物的時候,也形成了評價寵物優劣的標準。唐朝士大夫對飼養寵物專門進行記錄,還包括養寵物的經驗之談和他人的真實案例。這些因素組合起來構造完整的寵物飼養文化圈。

雖然唐朝休閒生活和休閒文化的蓬勃發展,唐朝人民的生活形式不斷的豐富完善。但是,飼養寵物的休閒方式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結果。

首先,這一休閒生活方式的出現,直接造成了唐朝社會奢靡之風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唐朝的社會矛盾。飼養寵物的人們開始從各個方面進行比較,造成寵物的價格的暗自上漲,增加人們的生活負擔。而朝廷對大型寵物的飼養,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等諸多方面的共同負擔。無形中加大了朝廷的經濟開支。

由於皇宮貴族的推崇,在整個唐朝社會中都形成了飼養寵物的文化。原本通過科考才能獲得官職的行為,現在憑藉馴寵的技巧竟然也可以步入朝堂。對朝廷官員的人才選拔制度也是一種衝擊,同時降低了官員的整體水平,為朝堂的腐敗埋下惡因。

因果循環,朝廷官員素質的降低加之從唐中後期統治者的奢靡無度的生活狀態。最初飼養寵物只是作為休閒生活方式的一種,可是漸漸轉變成從皇宮到民間處處遍布馴獸、鬥雞等享樂之風的盛行,唐朝的經濟、政治開始受限,社會風氣逐漸惡化。

之後發生的安史之亂,便是最好的印證。唐朝的國力也從此一蹶不振,最終黯然消逝。因此正確地安排休閒生活對後世予以警示,並產生深刻影響。

參考文獻:

《詩經》

《資治通鑑》

《舊唐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