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天氣乾燥,常按這三個穴位,人體也可自帶「防風牆」、「加濕器」

家庭醫生報 發佈 2020-01-17T16:01:06+00:00

寒冬臘月,天氣乾燥寒冷,尤其是撲面而來的凜冽寒風,更令人縮成一團。其實,人體內也自帶「防風牆」和「加濕器」,經常揉按以下三個穴位,可防風禦寒、養陰潤燥。

寒冬臘月,天氣乾燥寒冷,尤其是撲面而來的凜冽寒風,更令人縮成一團。隆冬里最令人感到溫暖滋潤的,莫過於關好門窗,再開上加濕器。其實,人體內也自帶「防風牆」和「加濕器」,經常揉按以下三個穴位,可防風禦寒、養陰潤燥。


  風府配風池,把風邪擋在門外

  俗話說:「神仙也怕腦後風。」風邪無孔不入,而人體後腦勺這個位置,又是人體的薄弱之處,是風邪最容易入侵的地方。中醫認為,「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唯風可到。」因此,在後腦頸項方寸之處,分布了4對以「風」命名的穴位,分別是風府、風池、風門和風市。其中,在臨床上防治風寒應用最為廣泛的,當數風府配風池穴,素有「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的說法。

  風府穴 位於人體項部正中,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該穴在督脈循行之處,督脈主管一身之陽氣,風邪從這裡進入人體,陽氣最易受損,出現頭痛項強、發熱惡寒。故風府穴除了要加強保暖措施,不給風邪有可乘之機外,經常刺激它還可以激發經氣,振奮陽氣,起到疏風散寒、醒腦開竅的功效。

  風池穴 與風府穴相平,位於後頸部頭骨下方,兩條大筋外緣的凹陷處。它是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之處,既是風邪容易聚集的地方,同時也是治風要穴,善解風寒入侵所致的表證。

  常揉液門穴,生津降火保滋潤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中醫四季的養生總原則。很多人強調冬季要溫陽,卻忽略了養陰,其實陰津不足往往不能潛陽而發生虛火上浮,反倒讓不少人出現流鼻血、喉干舌燥等燥熱症狀。

  液門穴 是陰液出入的門戶,其位於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縫間。該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滎穴,有通調水道之功效。經常揉按此穴,可以起到清熱降火、養陰潤燥的作用。按摩時,可用拇指指腹按揉此穴100次左右,感覺其有酸脹微熱感即可,每日重複2~3回。

作者: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科 主任中醫師 鍾偉泉 通訊員 禤影妍

編輯:黃萌楣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