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太監,接連欺負了三位皇帝,不是高力士

貪吃的駱駝 發佈 2020-01-17T16:13:23+00:00

《天史》中曾說:「閹宦有權,多借階椒闥,在人君初不過以便利之役蓄之,遂至逞不軌而害及妻子。昆崗之火始於片絮。王綱不振,以刺客而代天威,亦不武矣。」


天史》中曾說:「閹宦有權,多借階椒闥,在人君初不過以便利之役蓄之,遂至逞不軌而害及妻子。昆崗之火始於片絮。王綱不振,以刺客而代天威,亦不武矣。」

閹宦有權,多借階椒闥


太監一詞始於唐朝,但在這之前,皇室中就已經開始使用閹割過後的男人,據《周禮》記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而據專家考證,真正任用閹人為宦官是從西漢開始,到了唐代,太監既是一種宦官擔任的官職,也是有權有地位的宦官的尊稱。歷史上出名的太監有很多,既有名留青史的三寶太監鄭和,也有遺臭千古的九千歲魏忠賢。在唐朝也有很多成名的太監,最廣為人知的可能就是楊貴妃身邊的高力士,但駱駝今天要聊的這位太監在當時卻要比高力士還要厲害。

這位太監的名字叫李輔國,李輔國是他的「藝名」,他的本名叫李靜忠。他之所以選擇了太監這份未必有遠大前途的職業,不是他對這份職業有什麼期許,而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從他很小就進宮來看,這份選擇也未必是他自己所做。太監也分三六九等,也有很多分支工作,而幼年的李輔國的第一個工種是養馬,之所以他會被安排做這份「美差」,不是因為他在這方面有一技之長,而是因為他長得太醜,可見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顏值代表的不僅是正義,還有機遇。


如果沒有意外,李輔國的一生將一直和寶馬為伴,但意外發生了。這個意外發生在他過了不惑之年以後,他因「畜牧之能 ,薦人東宮」,這時的東宮太子正是未來的唐肅宗李亨。李亨雖然是太子,但過得日子還沒李輔國安穩,因為自古以來,太子都是高危職業。在李亨還未出生時,李隆基因為顧及姑姑太平公主,就差點把李亨人道毀滅在娘胎里。李亨長大後又親眼看到當太子的哥哥被廢殺,在朝堂上他除了需要擔心自己的父親隨時把自己給廢了,還要提防李林甫的「口蜜腹劍」,在愛情上他也是屢屢受挫(離過兩次婚)。

李亨在宮中多年,別的沒學會,就學會一點,要想活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過李輔國的到來改變了他的想法。為什麼李亨會相信李輔國呢?第一他沒有背景,第二他沒有權利,第三他長得還特別丑。但是他沒想到,一個人最大的背景不是家世,不是親朋,也不是好友,而是他自己,而權力也並非一成不變,現在沒有並不代表以後沒有,至於長相,那隻代表氣質而無法代表實力(駱駝腦海中浮現出一張臉,但我不敢說出來),所以李亨決定相信李輔國。



在人君初不過以便利之役蓄之,遂至逞不軌

得到了李亨信任的李輔國,在剛開始時也許只想做一個好太監,用自己的餘生來報答李亨的知遇之恩,但是命運似乎對他有更高的期盼。不久,一個叫安祿山的胖子引起了一場大亂,史稱安史之亂。面對戰亂,大唐的一把手李隆基選擇了去四川吃火鍋,很多大臣都選擇了跟著大哥跑,李亨作為太子也打算隨大流,但是李輔國制止了他,給出了另一個選項。

「不如收西北守邊之兵 ,召郭、李於河北 ,與之并力東討逆賊 ,克復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復安 ,宗廟毀而更存 ,掃除宮禁以迎至尊, 豈非孝之大者乎!」《新唐書》


這個選項雖然有大義,但是危險係數卻更高,但是李亨選擇了後者,可見李輔國在李亨心中的地位。隨後李亨和李輔國一起迎來了新的人生,李亨北上稱帝(李輔國勸諫),而李輔國被賜名「輔國」,輔國不僅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李亨的態度,因為從此以後李輔國掌握了大唐的軍政大權「御前符印軍號,一以委之 」。一朝權在手的李輔國,開始了以奴欺主之旅。

公元757年,李隆基從四川返回長安,製備投靠李亨,但卻是被李輔國軟硬兼施地給軟禁了起來,李隆基的太監頭子高力士則被他流放黔中道,那首著名的薺菜詩,就是他此行所做「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李亨本來不同意但沒有拗過。而後他想去看望自己的父親,也被李輔國拒絕,直到此時 ,李亨才知道,大唐他說了已經不算了。



昆崗之火始於片絮,王綱不振,以刺客而代天威

幾年之後,李隆基病逝(不知真假),李亨隨之病重,李亨的第三任老婆張皇后開始想三想四,她想在李亨百年之後有所作為,決定趁李亨病重廢立太子,順便把李輔國也給辦了。但是顏值並不代表實力,她和自己的盟友還沒正式發動,就被李輔國一網打進,當天晚上李亨就很有默契的病死了(打死我都不信),而李輔國則趁機擁立了唐代宗李豫。

在李豫上位之初,有擁立之功的李輔國更加飛揚跋扈,他曾經對李豫說「(你)但內里坐,外事聽老奴處置」。李豫作為皇室子弟,天生就有宮廷鬥爭的基因,所以前期一直都很克制,不過在慢慢削弱李輔國的權柄後,他有點著急了,不打算等著水到渠成,他直接暗中派了一個刺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把李輔國給殺了。



小結

孔子曾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李輔國出身於微末,因風雲際會而平步青雲,隨後恃寵而驕,因利慾薰心而身首異處,他的一生正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解。

參考資料:《前唐書》《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