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 五十載 兩億年 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成果展正式開展

中國科學報 發佈 2020-01-17T16:38:51+00:00

作者| 胡珉琦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我國古生物學家歷時半個多世紀在青藏高原發現的精品化石,從論文里「請」出來,從標本庫里「請」出來,在中國古動物館策劃了「雪山下的遠古世界——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成果展」。編輯 | 甘 曉排版 | 蔣志海《中國科學報》

作者 | 胡珉琦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將我國古生物學家歷時半個多世紀在青藏高原發現的精品化石,從論文里「請」出來,從標本庫里「請」出來,在中國古動物館策劃了「雪山下的遠古世界——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成果展」。

這也是青藏高原壯麗恢弘的生命演化史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呈現。

古脊椎所供圖

論文里走出的標本

17世紀,歐洲探險者陸續進入中國西藏,他們首先開啟了在青藏高原的探險之旅。

「實際上,科學家也是如此,越是困難的地方,他們越想到達。」中科院院士邱占祥說道。

據古脊椎所副研究員、策展人之一的吳飛翔介紹,此次展覽以青藏高原的地質演化歷史為框架,回顧和梳理了三代科考人完成的科學成果。

許多反映了高原環境演變過程中重要歷史節點的珍貴化石標本,還是第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

1966年,邱占祥和同事在珠峰地區考察期間,於定日附近採集到了巨大的喜馬拉雅魚龍化石。

不久,科考隊又在藏東南地區發現了大量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

在大批恐龍滅絕後不久,西藏地區經歷了一個重要事件,在海洋里往北漂移的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發生了碰撞。

碰撞之初,喜馬拉雅山系還不存在,這裡還是一片平原,分布著熱帶森林。

科考隊在藏北色林錯附近找到的數以千計的化石,就再現了那裡3000萬~2000萬年前的生態環境及其變化。

化石中有熱帶魚、蛙類、鳥類、棕櫚、臭椿、浮萍類。

到了古近紀與新近紀之交,生態體系又發生了重大轉折。

犀牛化石和魚類化石顯示,那時高原海拔已近3000米,氣候溫涼。

進入上新世,高原終於隆起到接近今天的模樣,科考隊在阿里地區札達盆地發現多個冰期哺乳動物祖先類型的化石,冰緣環境已成形。

高海拔,外加冰天雪地的環境,對人類生存提出了巨大挑戰。

「很多人以為青藏高原是整個地球上人類最後踏足的地方,事實卻並非如此。」

古脊椎所副研究員張曉凌指著上世紀80年代發現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夏河人化石說道。

經過測年,該化石至少形成於距今16萬年前,是古老型智人的一種。

不僅如此,青藏高原還發現了大量打制石器,表明遠古人類早在更新世中晚期就開始了對高海拔高寒地區的開發與探索。

這些化石一次次刷新了先前對青藏高原最早人類活動時間和史前人類高海拔環境適應的認識。

看見歷史的「樞紐」

青藏高原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演化實驗室」,科學家的終極目標,是要完完整整拼湊出兩億年來高原的生命史。

古脊椎所所長鄧濤表示,在早期,青藏高原的科考活動和發現主要是為了填補知識的空白、積累基本的科學資料。

往後,時間的脈絡越來越連貫,在空間上由點到線到面逐漸擴大,這段宏闊的敘事會越來越完整。

例如,近10年來,高原古生物的一系列新發現,幫助古生物學家較全面地審視了高原在影響新生代世界生物多樣性演變進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科學家發現,青藏高原起源的生物通過擴散影響新近紀的生物地理格局,而中國及其鄰近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的演變則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強烈影響。

他們為此總結出3種模式。

高原特有的淡水魚類區系的主要成員裂腹魚類的演化歷史,構成了「演變與隆起並進」的典範,是土著物種本地起源的代表。

冰期動物群的祖先類型、豹亞科的祖先,還有胡頹子科等一些植物的早期代表,有的「走出西藏」擴散至北極圈地區,有的擴散至亞洲、非洲和美洲。

臭椿在印度次大陸起源,隨板塊碰撞首先擴散至西藏,後經西藏擴散至東亞、歐洲甚至北美等其他地區;淡水魚類中的攀鱸在東南亞起源後擴散至西藏,並經印度次大陸最終拓殖於非洲。

西藏因此成了它們洲際擴散的跳板。

正是青藏高原為物種起源、分化與全球擴散創造了條件,影響了現代動植物區系的形成與演替,鄧濤及合作者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學術觀點——青藏高原是現代生物多樣性形成過程中的「歷史樞紐」。

這也是本次展覽的重要呈現內容。

科學與藝術的耦合

本次展覽還有一大特色,展區辟出了一個獨立的「科考藝術」單元,用來展示不同類型的與高原古生物科考直接相關的原創藝術品。

其中有精選的高原古生物復原圖,包括不少科考隊員繪製的科學插圖。

吳飛翔說,這是科學數據和科學思想的藝術再現。

它難就難在,「筆墨素彩之間有思辨,有取捨,更有觀點和立場」。

此外,還有職業藝術家以科考為主題製作的藝術作品,如高原古生物科考宣言「演化千萬載,生命逐山高」 的籒文刻印,中國國家地理專職攝影師、知名高原野生動物攝影師拍攝的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科考隊還特別製作了 「高原古生物科考紀」的原創視頻。

科學和藝術是一物的兩面,透過它們,公眾可以實實在在走進這群古生物學家孜孜以求的精神世界。

編輯 | 甘 曉

排版 | 蔣志海

《中國科學報》 (2020-1-16 第4版 綜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