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當時猶如喪家之犬,諸葛亮卻仍去投奔?徐庶說出心思

顛覆歷史 發佈 2020-01-17T17:08:55+00:00

在東漢末年的戰亂時期,眾多有志名士為了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負,紛紛奔向了不同的主公。劉備三顧茅廬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劉備三顧茅廬,實則有可能是諸葛亮的再三猶豫。

在東漢末年的戰亂時期,眾多有志名士為了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負,紛紛奔向了不同的主公。在曹魏、東吳、蜀漢三國勢力尚未明顯確立之前,劉備始終是幫助別人打仗的「小嘍囉」。和曹操以及東吳的孫氏家族相比,劉備沒有足夠的家族基業來折騰。但他想要匡扶漢室的一腔熱血卻能夠一直激勵著他,堅持著自己的志向。雖然寄居於他人的軍隊之中,劉備依舊有勇有謀,為自己將來做謀劃。

諸葛亮出山

只是在諸葛亮出山之時,已成為漢朝丞相的曹操和荊州牧劉表都比當時的劉備更有前景,為何諸葛亮會選擇劉備而不選擇其他更有能力的人呢?諸葛亮之所以最終會選擇劉備,他的好友徐庶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徐庶當年曾輾轉於荊州之地,並在此結識了諸葛亮。了解到諸葛亮的才能,徐庶便問他為何不出仕。諸葛亮表示這天下沒有讓他滿意的主公。徐庶不解,便對諸葛亮說:「天下之大,何不助一人成主公?」諸葛亮心頭才撥雲見霧。

劉備三顧茅廬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劉備三顧茅廬,實則有可能是諸葛亮的再三猶豫。諸葛亮雖然身居陋室,卻是天下難得之大才。為人謙遜的諸葛亮,還是被人將「臥龍先生」的名氣傳揚出去。而劉備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才得知諸葛亮的大名。小說中將劉備的三顧茅廬情節描繪得感天動地,實際上是諸葛亮在考驗劉備是否也與天下紛爭的凡夫俗子一般相同。

名正言順

諸葛亮和劉備一樣心系漢室,視同朝堂上的丞相曹操為竊賊,甚是痛恨。所以即便諸葛亮一生所學毫無施展之處,他也不會選擇曹操來助紂為虐。而劉備出身於漢室宗親,將來討伐逆賊、匡扶漢室天下,是天下名正言順之舉。諸葛亮如果傾盡畢生所學來予以相助,千秋萬代之後,仍舊留有美名。

因此

諸葛亮幫助劉備是救天下於水火之中,恰好符合諸葛亮的價值觀。除此之外,劉備身邊幾乎沒有什麼謀士。如果諸葛亮追隨劉備,自己內心中最為真實的想法可以毫無顧忌地說出來,也不用擔心旁人的妒忌。諸葛亮慧眼識珠,最終還是選對了人。只是歷史局面難以扭轉,匡扶漢室的心血最終還是付諸東流。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