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能融合的推動者!對於英特爾,也許我們需要換個角度看待了

砍柴網 發佈 2020-01-17T17:51:42+00:00

玩家們期待的CometLake桌面版沒有到來,現場只看到了預覽狀態的10nm+移動處理器Tiger Lake和首款英特爾Xe架構獨立顯卡。如果我們把PC作為傳統玩遊戲或者工作用設備,那麼英特爾這兩年在PC CPU領域的進度確實慢了。

今年的CES已經落下帷幕,PC圈兒的小夥伴們看完了英特爾和競爭對手的表現,肯定都會有疑惑:英特爾究竟在做什麼?

競爭對手拿出了64核心128線程的Threadripper 3990X,以及全新的移動處理器Ryzen 4000U/H系列,而英特爾拿出的是9代酷睿Core i7-9750H和Core i9-9980HK?!玩家們期待的Comet Lake桌面版沒有到來,現場只看到了預覽狀態的10nm+移動處理器Tiger Lake和首款英特爾Xe架構獨立顯卡。

如果站在PC玩家這一傳統群體的視角,英特爾在本屆CES上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難道這家創立超過50年、開創了個人PC時代的行業領導者,真的後勁不足了嗎?

看懂英特爾的轉型

想要看懂英特爾的戰略,首先就要跳出傳統PC的視角。如果我們把PC作為傳統玩遊戲或者工作用設備,那麼英特爾這兩年在PC CPU領域的進度確實慢了。14nm工藝被打磨成了祖傳手藝,處理器架構也沒有革命性的升級;當競爭對手全面復甦的時候,這種反差就顯得更加強烈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量的自有工廠如今對於英特爾來說確實有些拖累,二是徘徊在徹底壟斷邊緣的英特爾自己有些放鬆。而最關鍵的是,英特爾正在進行戰略轉型。這種轉型從幾年前就開始了,英特爾前任CEO經常提到的「數據就是新石油」,顯示了英特爾從傳統處理器製造商轉向數據公司的動機。

英特爾現任CEO司睿博在CES主題演講中分享了一些數據:現在全球有560億個互聯設備,相當於每個人有7個;2015年以來全球數據量每年增長25%,其中50%的數據量來源於邊緣端;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估計將達到175ZB,而其中只有1%被人工智慧模型所處理。為了應對這樣驚人的數據量,我們需要實現高效的數據傳輸、存儲、訪問以及處理。這對當前技術和未來技術平台將產生難以置信的影響。5G、人工智慧和邊緣智能設備的結合,讓這個數字智能時代更加激動人心。驚人的終端數量和數據量,意味著更加寬廣的市場。相比每年僅2.7億台的PC市場規模,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如今,英特爾轉型戰略已經更加清晰——從處理器製造商到數據公司,從傳統計算到智能融合。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客戶端計算事業部總經理Gregory Bryant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我們已經從本質上改變了一貫的做法。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只做單一架構,即IA(Intel Architecture)架構,為PC提供CPU。而今天新的英特爾擁有了多種架構,無論是CPU或GPU,還是FPGA或AI加速器等。對於數據多樣化,我們可以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和架構。這就是英特爾過去兩三年開展的轉型。現在,轉型需要進一步加速了。」

晶片準備:轉型的第一步

正如開篇所提到的,英特爾在本次CES上展示的下一代產品當中,真正的明星並非傳統CPU,而是側重人工智慧和和通用計算的Tiger Lake處理器和獨立顯卡DG1。

Tiger Lake處理器是在Ice Lake十代酷睿處理器基礎上的新升級,基於10nm+製程。和Ice Lake一樣,英特爾並沒有特彆強調Tiger Lake的計算性能提升,而是側重於其應用體驗上的進化。憑藉在CPU、人工智慧加速器以及基於全新英特爾Xe架構的內置圖形顯卡優化,Tiger Lake大幅提高了人工智慧性能和圖形性能,並將集成Thunderbolt 4接口,數據吞吐量4倍於USB 3.0。

同樣的,英特爾介紹了全新Xe圖形架構的進展,以及獨立顯卡DG1。那麼,你覺得英特爾砸下重金、四處挖人是為了成為獨立GPU市場的第三者?當然不是,在我看來,英特爾的目標根本不是遊戲顯卡市場(頂多只是兼顧),而是通用計算領域。既然已經確定了終端領域CPU+GPU+AI加速器的架構模式,那麼英特爾自然要花大力氣彌補其中最大的短板——GPU。Gregory Bryant就強調:「當你關注到GPU在客戶端和整個數據中心的架構和重要性時,就會發現這個領域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參與其中。這不僅關乎PC,還關乎PC和數據中心的架構。」

不只是PC處理器和顯卡,人工智慧對於傳統計算體系的滲透是全方位的,在終端增加了人工智慧計算模塊,在伺服器端自然也需要對應的人工智慧架構和計算能力。面對越來越多頂級廠商推出專用的人工智慧計算架構和晶片,英特爾一方面通過收購吸收外部AI加速技術,另一方面也在第二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上集成了人工智慧加速技術(DL Boost)。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數據平台事業部總經理孫納頤在CES上也宣布,將於2020年上半年推出的第三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將包含面向內置人工智慧訓練加速的全新英特爾DL Boost擴展指令集,與之前的產品系列相比,其訓練性能提升高達60%。

PC進化:從計算終端到智能融合

對於英特爾來說,要在終端層面實現智能融合,最好的切入點就是推動PC進化,使其從傳統的計算終端轉變為新一代的個人智能終端。「我認為PC會成為一個智能平台,讓每個人都能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PC是非常特別的存在,因為它能讓人集中精力、提高創造力,幫助人們取得更大的成就。PC並不只是用來消費,而是採用正確的工作方法,為自己賦能。」Gregory Bryant談到:「我認為,未來10年,PC將更加智能化、更強大、與雲端的連接性更高。它能幫助人們釋放更大潛力、獲得更多成就。」

人工智慧正在以前所未有地程度融入PC,從人臉識別到語音交互,從機器學習到數據整理,從智能搜索到圖像編輯,幾乎所有工作都可以和需要人工智慧參與其中。這樣的變化,已經讓傳統PC無法應對。如今的我們,需要的是下一代PC,一個智能融合的個人智能終端。這種進化是全方位的,為了推動這種進化,英特爾首先改造的是自己。在英特爾內部,現在強調的是六大技術支柱:製程、架構、軟體、存儲、互連和安全,以及對應的工作模式調整。

在對PC產品的定義上,英特爾從去年開始提出了「雅典娜計劃」,就是希望攜手OEM廠商共同推動PC進化。英特爾在歷史上曾經多次通過平台概念推動PC產品的升級,比如2003年提出的迅馳(Centrino)技術讓筆記本電腦具備了網絡屬性,2011年提出的超極本(Ultrabook)概念推動筆記本電腦完成了極致進化。而2019年的「雅典娜計劃」,意義將會更加重大。我覺得,「雅典娜計劃」雖然依然立足於筆記本電腦產品,但是卻有可能推動「後PC時代」的終端變革。

英特爾對「雅典娜計劃」的最初設想是,通過對人們日常使用設備的洞察,確定規範和方向,以便提供更出色的筆記本電腦體驗。2019年推出的這項計劃,已經針對電池續航時間、響應能力、即時喚醒、連接能力、應用程式兼容性等方面確立了1.0規範和關鍵體驗指標。目前,已經有25款筆記本電腦通過了認證,預計2020年還會有大約50多款使用Windows和Chrome作業系統的設備通過認證。

在今年CES上,英特爾宣布「雅典娜計劃」取得了重大進展,包括與谷歌合作完成兩款Chromebook的認證,以及將提供針對新興雙屏和摺疊屏筆記本電腦的目標規範。不過在我看來,雙屏和摺疊屏都不重要,關鍵是英特爾希望通過基於混合技術(Hybrid Technology)處理器重新定義終端設備。看看代號Horseshoe Bend的可摺疊OLED顯示器,看看採用Hybrid Technology處理器的聯想ThinkPad X1 Fold,你覺得未來什麼是PC(個人計算終端)?也許是智能螢幕、也許是計算盒子(NUC的繼續進化)、也許只是一個智能眼鏡。既然是以用戶體驗和需求為出發點,那麼未來的PC會進化到什麼程度呢?

「雅典娜計劃」設定了6個關鍵體驗指標(KEI),分別是及時反應能力(快速喚醒設備)、性能和響應能力(基於高性能平台)、自適應智能(人工智慧加速)、電池續航能力(快速充電及功耗管理)、連接(Wi-Fi 6和5G、雷電4)和產品外形(觸摸顯示屏、精準觸控板、二合一窄邊框)。在這其中,也許只有產品外形這一項還會暫時聚焦在筆記本電腦領域;不過隨著雙屏和摺疊屏形態的加速,也許對於產品外形的要求只會是「極致的身臨其境體驗」,而不是具體的產品形態了。

人工智慧無處不在

智能融合的本質,其實就是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正是大數據的需求和產物。我們正處於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每一年的新增數據幾乎都呈現指數級增長,並且絕大多數都是文字、聲音、圖像等非結構化數據。前文提到,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估計將達到175ZB。「數據就是新石油」,這樣海量的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但是想要發掘其中的價值缺並非易事,這需要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持。海量的數據加速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而更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又加速了大數據的價值挖掘。

人工智慧首先運用於雲端,核心網際網路企業通過對自身數據中心存儲的海量數據進行人工智慧分析,找到有價值的消費模型或者用戶需求。雲端的需求,促進了GPU通用計算市場的爆發,英偉達曾經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英特爾也希望憑藉XPU戰略給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之後,隨著自然語音交互和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這些應用又開始向邊緣和端側擴散,比如醫療影像的人工智慧分析、智能音箱的人機互動,以及汽車的自動駕駛,這就需要端側人工智慧硬體的支持,比如前面提到的Tiger Lake處理器。

今年CES上,英特爾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在子公司Mobileye的自動駕駛業務上。英特爾公司執行長司睿博的主題演講就是以Mobileye的最新業務進展開場。在英特爾的設想中,未來的汽車也是一個人工智慧終端,它可以通過獨立的傳感系統,融合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基於責任敏感安全模型(RSS)的法規科學以及真實冗餘等最新科技,成為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RoboCar)。

終端與雲端的人工智慧並非孤立,它們需要彼此協同,這又激發了對高速網絡的需求,比如5G和Wi-Fi6。Gregory Bryant 告訴記者:「我認為5G和AI是密切相關的。通常來說,帶寬越大,客戶端設備連接性越好。我們的Wi-Fi 6技術引領了行業發展,也整合到了SoC晶片當中。我們也完成了LTE解決方案的研發,之前已經宣布與聯發科的合作共同打造5G解決方案。連接性增加,雲端、網絡邊緣以及終端之間就能更好地進行協同,而這些優勢最後都會為AI所用。最終,AI可以讓你在合適的地方使用合適的程序運行最合適的工作負載,使用戶體驗達到最優化。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英特爾在CES現場展示了將智能融入雲、網絡和邊緣計算數據平台能夠帶來的應用變革:Netflix採用最新的視頻壓縮技術AV1將壓縮效率提高了60%,3D「運動員追蹤」(3DAT)技術將為東京2020年奧運會帶來全新的觀看體驗,大規模「體三維」視頻流(Volumetric Video Streaming)突破傳統觀賽體驗極限。

寫在最後

如今我們正處於萬物互聯時代的前夜,不是越來越多的「物」像「電腦」了,而是計算和人工智慧開始滲透入萬事萬物了。在這個時間點,如果我們仍守著數十年的「摩爾定律」和PC時代的老思維,是理解不了這家擁有50多年歷史、手握大筆現金的科技巨頭的。

為了推動智能融合,英特爾從基礎架構上對自己進行變革,從技術底層上擁抱智能需求。從雅典娜計劃到可擴展處理器,從自動駕駛到邊緣計算,英特爾正在打造新的智能融合的數據處理體系。司睿博在CES演講中稱:「英特爾的雄心,是幫助客戶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慧、5G和智能邊緣等轉折性技術變革,共同為生活添彩,塑造我們未來數十年的世界。英特爾推動智能融入計算技術的方方面面,以創造前所未有的積極影響。」

所以,英特爾不是落後了,而是轉彎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