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最強大腦」守護旅客歸家路

南方日報 發佈 2020-01-17T18:15:11+00:00

南方日報記者李欣 鄭慧梓 通訊員 交通宣有呼必應「路見不平,修坑補損」從主動發現隱患,到立即排查、完全修復,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天。

圖為市交通局科技信息處處長張孜介紹智慧交通大數據系統。通訊員供圖

1月15日上午10時左右,正在白雲區國道G107線機場高速、華南快速平沙出口路段執行例行排查檢測任務的路面養護人員,發現了一處路面局部不平整現象,隨即向廣州市道路養護中心北城養護所反饋情況。

該所屬下人和養護站黨員、專業養護隊隊長張家成馬上帶著隊員來到現場,利用路面抽芯機現場取樣排除地下空洞隱患,隨後在夜間車流量較少時,對路面進行圍蔽破板修復,成功在當天午夜12時前修復路面、恢復通車。

自今年廣州開啟春運模式以來,讓每一名旅客平安便捷出行,不僅是對各項交通運力、公共運輸服務的考驗,更是對「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成效的大檢驗。許多如張家成一般的黨員幹部奮戰在春運工作一線,為市民旅客平安、便捷、溫馨出行保駕護航。

今年,廣州交通推出的「智慧春運4.0」系統——智慧交通系統,更是以「最強大腦」助力「有呼必應」,通過大數據等先進手段提前預判,提前籌備,實現了「民未有呼,我先有為」,為旅客鋪就順暢回家路。

南方日報記者 李欣 鄭慧梓 通訊員 交通宣

有呼必應

「路見不平,修坑補損」

從主動發現隱患,到立即排查、完全修復,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天。路面安全隱患被消除在萌芽階段,市民春運出行未曾受到影響。「路見不平,修坑補損」,這是張家成和他的同事日常工作的寫照 。

張家成所在的人和養護站,是廣州市道路養護中心北城養護所屬下三個養護站之一。整個北城養護所負責管養的路面,包括三條國道主幹線路、兩條省道,共計110.575公里,其中還包括人和大橋、江村大橋等49座橋樑。這些道路、橋樑的日常養護,解決市民各種道路訴求,都在他的職責範圍內。

去年12月,張家成接到市民反映,國道G106路段上有一處人行道上坡段太高,騎車不方便。「我們收到意見後,前去實地勘察,在不到3個星期的時間裡,就把相關路段4公里的人行道全部修繕,並且在完工後致電該市民,對方表示很滿意。」張家成說。

白天公路巡查、路面保潔、維護交通安全設施,晚上坑槽修補、解決市民反映的道路問題……這些服務群眾、回應訴求的「有呼必應」工作對於張家成而言已是日常。如今,張家成又多了一個身份:春運應急搶險隊隊長,他介紹,「這是北城養護所自編的應急小組,集結了巡查、檢測和應急處理等功能,為的是在春節40天裡針對各類道路應急情況快速響應。」

今年,已經是張家成第四年在崗堅守道路養護,當旅客紛紛踏上歸途時,他這名肇慶四會人卻在廣州的道路上忙碌。在最忙的時候,張家成要24小時值守,他的孩子放假了,也只能帶到道路養護所辦公室里照看,「我們確保了道路安全,市民旅客才能放心出門。身為黨員,必須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快速響應群眾需求,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東片養護站黨員、應急搶險隊隊長周巨標是另一名堅守在春運一線崗位的黨員幹部。1月12日凌晨6時,天還沒有亮,廣州市道路養護中心南城養護所東片養護站里接到消息,省道S111線番禺大道段由於交通事故,一段200米長的路面被油污污染、淤泥塊散落一地,往市區方向交通被迫中斷。

接到通知,周巨標第一時間組織黨員突擊隊趕赴事故現場。作為一名已從事公路養護工作34年、經驗豐富的公路人,他深知省道S111線復通的重要性,每耽誤一分鐘道路堵塞就會加劇。到達現場後,周巨標和隊友們熟練地做好安全圍蔽,設置警示標牌,指揮現場交通並提醒過往車輛減速繞行。

在周巨標的帶領下,搶險人員有條不紊地分工合作開展搶險工作,清理事故現場淤泥塊、清洗路面、安裝防眩板等。經過2個多小時的奮戰,汗水濕透了厚厚的工作制服,因交通事故中斷的番禺大道終於恢復了暢通。「作為一名公路人,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堅守在春運服務的最前線,全力保障轄區道路安全暢通。」這種事對於周巨標而言已是尋常。

如張家成、周巨標一樣,堅守在春運一線崗位的黨員幹部還有許多,他們凝成了春運工作中堅實而可靠的力量。

未呼先應

「春運保障做到最前,做到最細」

2017年春運期間,廣州地區春運總指揮部首次啟用了基於大數據的重點區域人群監測系統,以及綜合視頻監控系統、城市道路運行分析系統等8套智能交通大數據疏運系統,這一系列智能交通疏運大數據系統組成「智慧春運1.0」,幫助旅客在春運期間順利出行返程。

「2020年春運期間,我們對已有的『最強大腦』進一步升級,全新推出智慧春運大數據系統,充分整合綜合交通運輸數據、衛星定位、移動信令、交通檢測器、氣象、環保等數據,讓決策更科學、高效。」廣州市交通運輸局機關第六黨支部書記、科技信息處處長張孜介紹道,「今年還首次以廣州為統計單元,整體分析每天從廣州出發到全國各省的客流總量,對春運動態趨勢進行宏觀掌握。」

科技手段助力智慧春運。有了這個「最強大腦」,春運期間針對旅客出行所採取的各項保障措施,都能在應急情況發生同時啟動預案,實現「民未有呼 我先有為」。

今年,通過智慧交通系統,廣州地區春運總指揮部已根據不同情況的客流量,針對廣州火車站提前設置了5個不同等級的交通組織預案。張孜演示了智慧交通系統如何根據廣州火車站客流量啟動應急預案。「當智慧交通系統監測的廣州火車站實時旅客數量超過8萬時,春運總指揮部立刻啟動三級應急預案。」

此時,緊靠廣州火車站廣場的環市路北側實行臨時封閉,設置為8小時、6小時和4小時候車區域,並在廣場東西兩側進站處採取環繞進站辦法,確保旅客有序安全進站。應急預案的提前制定、智慧交通系統的實時監測相結合,避免了客流激增帶來的人流擁堵,時刻維護客運站場有序順暢,讓旅客群眾平安、順暢地坐上回家的列車。

「通過宏觀分析客流量和交通運力,結合微觀層面交通保障場景,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正構建起春運保障全流程服務管理模式,把春運保障做到最前,做到最細。」張孜說。

針對節後返程客流高峰,廣州交通部門、相關單位也提前做了部署,在廣州南站實行延長地鐵運營服務時間、開行「如約巴士」「如約商務」、加強計程車調度、增加夜間公交運力等措施,為深夜到達的旅客群眾疏運做好兜底保障,做到「無論多晚,等你回家」。

春運黨旗紅

黨員走在春運服務一線

共享整合鐵路、民航、高速公路、地鐵、公交、計程車、社會車輛、視頻卡口、氣象環保、手機信令等綜合交通信息資源,數據門類超過800類,每日新增數據總量超過350G……龐大的數據支撐起廣州智慧春運「最強大腦」,其數據安全運維之重要可想而知。

33歲的區磊海從去年8月起,就投入到智慧交通大數據系統的升級工作。「我主要負責不同信息數據的接入,為不同數據實現共享制定出統一的接入方式和標準。」2020年春運來得早,區磊海和同為技術運維的5名技術人員組成數據保障團隊更早,24小時輪班值守在春運總指揮部,包括區磊海在內,這個團隊里有4名是在職黨員。

「每天都是早出晚歸,1月10日那天為了完善系統優化功能,從早上8點多鐘上班開始,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點才下班。」事實上,從2016年起,作為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科技信息處技術人員的區磊海,親身參與並見證了廣州智慧交通大數據系統的四次疊代升級。

「除了工作期間開展運維和數據處理,我們還利用黨會上有多部門黨員聚集的機會,充分討論研判春運客流高峰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實現多部門科學協同作戰。」如今,以團隊集體力量打磨升級的「智慧春運4.0」即將迎來春運節前第一輪大考,區磊海對此抱著充足的信心:「看到系統能讓旅客安全暢順回家,我非常有成就感。」

事實上,包括張家成、周巨標、區磊海在內,廣州全市交通運輸部門146個基層黨組織的黨員幹部正堅守在春運一線,以行動擦亮著「廣州春運黨旗紅」這一品牌,以黨建引領春運,促進黨建與春運工作深度融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確保2020年春運旅客運輸保障任務圓滿完成。

「『客運』『物流』是交通運輸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這背後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滿足春運期間旅客的平安出行,提升春運服務水平,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客觀要求。」在張孜看來,憑藉智慧交通大數據系統的不斷完善,客流疏導、運力調度、應急處理將更加符合具體交通場景,春運服務將更加「呼應」旅客的切身需求。

在「有呼必應」的基礎上,廣州交通部門更在智慧春運的支持下實現「未呼先應」,無數黨員幹部身先士卒,不斷挖掘運輸潛能,提升「最先和最後一公里」的運輸效率,無時無刻都在為保障廣州這座超大城市的市民平安出行而奮戰。

關鍵字: